发布时间:2017-08-21 16:52 原文链接: 从技术“输血”到创新“造血”

  2014年6月,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成立。同年8月,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成立;2015年8月,北京大数据研究院成立;2017年3月,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成立;2017年6月,中国科技大学“1+2”协同创新平台成立……虽然它们的名字各不相同,但却有着共同的属性——中关村新型科研机构。

   在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看来,这些新型科研机构虽然具体做法不一样,却具备四个共同特征:紧抓源头,瞄准应用,打通链条,集聚要素。通俗来说,就是“背景”深、“眼界”高、“门路”通、“资源”广。

   冲破创新市场“两张皮”,高效“黏合”产学研资各链条

   由北大、清华、中科院等14家学术单位共同组建,采取高校院所、企业及社会资本有机“黏合”的发展模式,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刚一成立便崭露头角,快速填平了横亘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间的“资本鸿沟”。

   为保证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研究院在硅谷、香港设立了分院,遴选来自斯坦福、伯克利、港大等世界一流学术机构的一批顶级科学家,就地开展高水平研究。

   研究院成立以来,累计启动科研项目134项,已有92个项目成果实现转化。其中,美国分院启动的12个项目,已有3个项目完成研发并转移到北京,且将在1—2年内完成研发,进入产业化阶段。

   这一切要归功于该院打造的专属机构和多元化投资体系。

   由相关大学和企业按照行业组建的协同创新中心确保了专业性,而由其成员共同出资设立的包括知识产权基金、协同创新子基金、银行融资及社会投资等在内的30多亿元“资金池”使研究院的资金体系覆盖了全创新链。

   事实上,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的案例并不是个案。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依托鄂维南、高文、张平文三名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计划未来3—5年建成孵化10家以上的大数据企业,在该研究院对高端研发人才等重要贡献人员奖励不低于收益50%;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在成立之初就拥有5亿元启动资金和数十项技术,这些资金和技术确保创新中心的团队可以持续孵化原创性技术,为了最大程度的给予团队归属感,研究院设计了10%的团队股权,采取分红、股权、基金等方式予以激励;中国科技大学“1+2”协同创新平台从一开始便建立了纯市场化的企业孵化机制,通过孵化企业、项目融资等方式,将创新成果快速引入生产系统和市场,加快了创新成果产业化推进和首批次商业化应用……

   “没有企业和产业的参与,科研院所的研发没有方向;没有科研院所的助力,企业自主研发没有源头;没有资本的驱动,科研和产业化寸步难行。”在翟立新看来,这些新型科研机构就像是“黏合剂”,把产学研资各环节紧紧地黏合在一起。

   政府市场“两手”合力,“四不像”助力北京科创中心建设

   新型科研机构扎堆涌现的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之手”,但“政府之手”的作用也不可或缺,一套良好的机制是新型科研机构成功的基础。

   在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的推动下,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在所有制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注册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通过与企事业协同共建,探索“大学+民非+企业”一体化模式,而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则通过政府参股的模式来激发活力,“政府+企业”的参股形式,快速打通了石墨烯制备、应用的研发和产业化链条,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果转移扩散机制。

   “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不完全像事业单位”,尽管“四不像”,但中关村新型科研机构所爆发出的能量是巨大的。

   中科大北京研究院依托科大讯飞公司,2016年全球首发了多语种实时翻译、万物互联输入法等最新技术,基于讯飞语音云的开发团队已经超过2.3万家,智能硬件创业团队超过1000家,在京收入达到3亿元。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通过政府与高校投资,设立了5个基础研究实验室,开展基础与前沿性研究工作,为应用研究与产业转化提供技术支撑,仅大数据安全实验室一家就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等国家与省部级重要项目30余项。未来3—5年时间,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将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3—4个基础研究实验室、4—5个应用型的行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和2—3个大数据应用示范平台;2020年前,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将完成石墨烯粉体及其改性技术和石墨烯薄膜在内的两类8个系列高品质石墨烯制备技术研究,石墨烯材料生产规模扩大10倍以上,成本降低50%以上……

   天时地利人和。因为拥有了优中选优的创新项目筛选机制,中关村新型科研机构形成了“北京统筹,全球研发,全国转化”的院地一体化发展格局,不少项目研发的科技成果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同时以新型研发机构为载体,带动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跨区域跨行业组合,有效联接了基础前沿研究、技术产品开发、工程化和产业化,形成协同创新的新格局,有力地支撑了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相关文章

关键一步!超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带制备迎来突破

3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史志文、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MichaelUrbakh、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教授丁峰和武汉大学教授欧阳稳根合作,开发了一种生长石墨烯纳米带的全新方法,实现超高......

上海微系统所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发光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纳米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丁古巧团队在石墨烯量子点制备及荧光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工作深化了关于石墨烯量子点发光机理的认知,阐释了多变量体系下机器学习辅助材料制备......

惊人!实验室级仪器2分钟内制备400mm×400mm石墨烯玻璃

成果简介可扩展、高效且成本经济的石墨烯制备方法是促进石墨烯实际应用的关键。近年来,研究人员在提高合成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尤其是化学气相沉积法。然而,由于合成条件复杂,其效率和均匀性难......

石墨烯量子点领域研究获系列进展

石墨烯量子点、碳点等零维碳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光学、电学性质,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sp2-sp3混合杂化碳纳米结构带来的复杂体系使得该类材料的光致发光机制研究面临挑战。目前研究手段分为控制变量实......

ABC三层石墨烯中的电子红外声子耦合研究获进展

堆垛是二维层状材料一个独特的结构自由度,在对称性破缺和各种新奇的电学、光学、磁学以及拓扑现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与具有中心对称性的2H堆垛双层二硫化钼形成明显对比,3R堆垛双层二硫化钼的空间反......

石墨烯中观察到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奇异电子态可实现更强大量子计算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通常在非常高的磁场下出现,但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现在在简单的石墨烯中观察到了它。在5层石墨烯/六方氮化硼(hBN)莫尔超晶格中,电子(蓝球)彼此强烈相互作用,并且表现得好像它们被分解......

首次人体受控临床试验证实,石墨烯纳米材料可安全开发

英国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重要的发现:首次人体严格受控暴露临床试验显示,吸入特定类型的石墨烯不会对肺或心血管功能产生短期不良影响。这意味着石墨烯这种纳米材料可以安全地进一步开发,而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风......

中美团队制成世界首个功能性石墨烯半导体

天津大学教授马雷联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WalterdeHeer团队,首次制成了可扩展的半导体石墨烯,这可能为制造比现在的硅芯片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新型计算机铺平道路。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制成的材料......

打开石墨烯带隙,开启石墨烯芯片制造领域大门

天津大学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的马雷教授团队攻克了长期以来阻碍石墨烯电子学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在保证石墨烯优良特性的前提下,打开了石墨烯带隙,成为开启石墨烯芯片制造领域大门的重要里程碑。该研究......

十倍于硅的性能?石墨烯半导体厉害在哪

近日,我国研究团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由石墨烯制成的功能半导体,相关论文发表在权威期刊Nature杂志上。论文名为“Ultrahigh-mobilitysemiconductingepitaxial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