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5-11 09:34 原文链接: 地质地球所明确谷子和青狗尾草植硅体形态鉴定方法

  谷子(小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由于长期缺少准确区分新石器时代早期腐朽、灰化谷子与其野生祖本青狗尾草遗存的鉴定方法,国际上有关谷子的起源时间、过程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植硅体分析是鉴定早期腐朽植物遗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过去的研究由于受方法和材料限制,学界对能否利用植硅体形态区分谷子与青狗尾草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质疑。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张健平等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合作,通过对采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6种现代谷子、青狗尾草(图1)小穗颖片、内外稃片不同部位、不同细胞层的植硅体分析,明确了区分鉴定谷子和青狗尾草植硅体的形态特征和可重复检验的测量标准(图2、3)。研究同时表明,采自东亚地区与西欧的谷子稃壳植硅体存在形态学上显著差异,暗示了可能存在不同的演化路线。同行审稿专家认为,该文章为鉴定考古遗址中的谷子与它的野生祖本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是植物考古学研究方法的突破性进展,有希望在早期考古遗址灰化植物遗存样品的鉴定,以及为世界谷子起源、传播过程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证据。

  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的综合类学术期刊PLoS ONE 杂志上(Zhang J, Lu H, Wu N et al. Phytolith Analysis for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a) and Green Foxtail (Setaria viridis). PLoS ONE,2011, 6(5): e19726.)。

  该文章是吕厚远研究员课题组继2009年在PLoS ONE 上发表谷子和黍子的植硅体鉴定方法、在PNAS 上发表东亚旱作农业起源研究进展之后,在该领域的又一重要的基础性研究成果。

  原文链接

  

  

  

相关文章

山西农大谷子杂交品种创造中晚熟区亩产最高记录

近日,由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选育的谷子品种长杂谷466通过测产,在前期干旱严重的情况下,平均亩产高达535.75公斤,观摩现场的20多名专家及种植大户,对长杂谷466的丰产性、抗逆性、优质性给予高度......

山西农大谷子杂交品种创造中晚熟区亩产最高记录

近日,由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选育的谷子品种长杂谷466通过测产,在前期干旱严重的情况下,平均亩产高达535.75公斤,观摩现场的20多名专家及种植大户,对长杂谷466的丰产性、抗逆性、优质性给予高度......

农业资源中心等在植物干旱信号转导方面获进展

谷子(Setariaitalica)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是最早被驯化和栽培的作物之一。谷子及其野生种青狗尾草因基因组小、易于转化、生育期短且繁殖系数高,正在快速成为禾本科C4作物遗传研究的模式植物。中......

膜蛋白受体激酶对渗透胁迫信号转导起关键作用

干旱及盐碱等引起的渗透胁迫是限制农作物生长速度与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植物细胞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渗透变化并做出适应性响应的早期机制尚不清楚。谷子(Setariaitalica)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

研究证明全世界谷子均来自中国

图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进行谷子种质资源规模化挖掘利用等研究的试验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供图【新知】科技日报讯(记者马爱平)6月10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

谷子高质量图基因组“面纱”揭开

谷子即小米,起源于中国,作为粮食作物深受老百姓喜爱。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通过对谷子种质资源的基因组分析,组装了首个谷子高质量图基因组,系统阐明了......

破解“天书”!全世界的谷子均来自中国

8日,中国农科院的一项研究登上《自然·遗传学》杂志。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果破解谷子高质量图基因组“天书”,力证全世界的谷子均来自中国。 “我们对谷子及其野生种青狗尾草的1844份核心种质资源......

两会简讯:水稻重要,谷子也重要

赵治海 受访者供图种业是农业发展的“芯片”,原始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提高作物单产、改良品质、提高抗逆性、增......

利用GWAS方法挖掘谷子资源中蕴含的抗谷瘟病基因

谷子是中国传统粮食作物,具有抗旱耐贫瘠、营养丰富平衡、粮草兼用、耐储存等特点,作为谷子三大病害之一的谷瘟病,严重影响谷子产量和商品品质,目前对谷瘟病的研究仅局限于抗病性鉴定和评价,有关抗谷瘟病基因的研......

新机制:谷子CEP小肽调控ABA吸收和信号

2021年6月7日,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长艾和郑成超课题组在国际期刊JExpBot发表文章“SiCEP3,aC-terminallyencodedpeptidefromSetariaita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