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04 09:10 原文链接: 2017年双一流大学最终名单(教育部双一流大学名单)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42所双一流大学”名单:

  “双一流”以学科为资助主体,每5年调整一次名单,39所985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其余211高校全部“落选”!

  1、原“985工程”高校进入A类,共36所双一流大学(实力超强):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武汉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

  中山大学

  吉林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中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山东大学

  厦门大学

  东南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同济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兰州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2、原“985工程”高校进入B类,共3所双一流大学(实力较强):

  东北大学

  湖南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新增进入B类,共3所双一流大学(实力一般):

  郑州大学

  云南大学

  新疆大学

  【专家点评】

  点评一:原985高校依然强势,个别被“降级”

  名单中的“双一流”大学分为两类,A类和B类。A类36所,全部为之前的985工程大学。

  B类分两种,一种是被“降级”的985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是一所老牌重点大学,但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下滑、人才外流严重,教科研水平也受到相当影响,除东北、华北外的招生情况也很不乐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一所特色很明显的行业院校,但由于地处西安,加上农林行业附加值低,对学生吸引力不大,近年来也受到很大影响。经常被高考生评为“性价比最高”的985大学,其困境可见一斑。

  湖南大学虽头顶千年学府的光环,但在同城中南大学的强势发展影响下,始终处在阴影之中。之前还有一定优势的工科水平下滑,人文社科人才外流较多,和中南大学没有形成“同城双子星”的竞争格局,没落在所难免。

  点评二: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成为“照顾对象”

   “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属于省属211大学,实力一般,很多大学都比这三所强,比如:西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这些大学虽然没有入选,但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实力,远远强于“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和新疆大学”。

  B类中的第二种,是新增3所非985工程大学。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成为“照顾对象”!其实细细分析,也有很大的合理性。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入选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00年,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合校十五年发展,完成综合性大学布局。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工程4个学科(领域)。除此之外,郑州大学所在的河南省是人口第一大省和高考考生第一大省,但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发展比较滞后,尤其缺少一所与985地位相当的国家重点建设高校。而周边的陕西、安徽、湖北等省都有985大学。此次郑州大学入选,既是学校自身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优化高等教育战略布局,充分考虑河南等中部省份群众呼声的重大举措。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3年,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上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部属云南大学一些重要而有特色的系科,如航空、土木、法律、铁道等被划出并入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学院、长沙铁道学院等高校;工、医、农等先后独立建校,并逐步发展为今天的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高校。可以说,云南大学是整个西南地区的高教“始祖”。 云南大学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 2004年成为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民族学、生态学排名第2,政治学排名第6,生物学排名第9,化学排名第13。微生物学、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此次云南大学入选,既是对该校历史贡献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云南省——这个“一带一路”南下桥头堡的重大扶持。

  如果说郑州大学入选占了“人和”,云南大学入选占了“天时”,那么新疆大学入选基本上就是“地利”的结果。

  新疆大学1997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12月,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新疆大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的重点高校。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新疆的区位优势和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该大学入选“双一流”既是对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重大扶持,也是5个民族自治区大学中唯一一个入选的,其代表性不言而喻!

  什么是“双一流”大学?

  “双一流”指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双一流”建设具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是经过长期重点建设、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较高的高校,须拥有一定数量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在改革创新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成效显著。

  一流学科的标准是什么?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学科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列,或者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

  什么样的学科(专业)未来才有前途?

  支持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学科;

  加强建设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学科;

  鼓励新兴学科、交叉学科;

  布局一批国家急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的学科;

  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如何遴选?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介绍,“双一流”建设不是211工程、985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

  2015年10月,国务院公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由此拉开大幕。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回答“双一流”相关问题时表示:“‘双一流’建设顶层设计、配套制度、工作方案、遴选标准、遴选机构、工作程序都具备了……我们最近正在组建专家委员会,在专家委员会基础上,确定标准进行遴选,争取上半年完成这个程序,公布第一批建设学校和学科的名单。”

  “985”和“211”是什么?“双一流”到底指的是什么?

  现在一点开大学介绍,就是“985”、“211”、“111”、“2011”,还有什么“985平台”,“双一流”。相信对不少考生和家长来说,“985”、“211”还算熟悉,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其他的更是弄不清楚,这些都是什么?

  985工程(即我们常说的“985”高校)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985工程”建设任务为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

  985大学名单(39所):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武汉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

  中山大学

  吉林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中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山东大学

  厦门大学

  东南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同济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兰州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东北大学

  湖南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11工程(即我们常说的“211”高校)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目前我国共有112所“211工程”大学(由于其中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拥有两个校区,而且各自互不隶属,所以实际211高校为116所)。

  211大学名单(116所):

  北京(26所)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上海(9所)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大学

  天津(3所)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重庆(2所)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河北(2所)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河北工业大学

  山西(1所)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所)

  内蒙古大学

  辽宁(4所)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3所)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黑龙江(4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江苏(11所)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河海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浙江(1所)

  浙江大学

  安徽(3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

  福建(2所)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江西(1所)

  南昌大学

  山东(3所)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1所)

  郑州大学

  湖北(7所)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南(3所)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4所)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1所)

  广西大学

  四川(5所)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云南(1所)

  云南大学

  贵州(1所)

  贵州大学

  陕西(7所)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甘肃(1所)

  兰州大学

  新疆(2所)

  新疆大学

  石河子大学

  海南(1所)

  海南大学

  宁夏(1所)

  宁夏大学

  青海(1所)

  青海大学

  西藏(1所)

  西藏大学

  军事系统(3所)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985平台(并不等于985高校)

  985平台一般是指“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主要任务是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在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全国顶尖的优势学科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高校从中央部属“211工程”建设的学校中择优遴选。所以说,这个“985”和我们常说的“985”完全不是一回事,“985平台”高校不等于“985高校”。

  111计划(从国外引进海外学术大师)

  该计划指的是“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该项目从2006年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

  项目旨在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国内优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努力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提高高等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

  创新引智基地遴选范围以“985工程”、“211工程”高等学校为先导,逐步扩展到有国家重点学科的高等学校。创新引智基地人员构成要求为:聘请不少于10名海外人才;配备不少于10名国内科研骨干。

  2011计划(主要任务是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全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该名称源自201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

  “2011计划”的核心目标是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工作重点是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该计划由主体学科进入ESI前1%行列、并拥有国家重点研究基础的高校牵头,协同其他代表该方向国内最高水平的若干高校/单位/企业,围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根据“2011计划”重大需求的划分,2011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

  梳理这些高校标签可以发现,其实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985”、“211”都是国家为增强高等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以及学科水平而采取的一系列建设举措,而且这些举措也都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最初的“211”还是“双一流,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建设全国顶尖高校、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世界一流高校。

  “985”“211”、“双一流” 这些标签意味着什么?

  虽然前文已经解释了国家在高等教育建设上所实施的一系列大型的“工程”和“计划”,但估计大家依然觉得云里雾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国家折腾出的这些个举措,究竟意味着什么?能凭这些来判断大学的优劣吗?

  传统序列:985 > 211 > 普通高校

  现在“985”和“211”基本上已经成了名校的代名词,而且在社会上、特别是招聘时也获得广泛认可。“985”一定是“211”,“211”不一定是“985”。在中国大学中,“985”、“211”、普通高校就像是金字塔一样的层级关系。关于这些高校“常识”,考生和家长并不陌生,但至于它为什么会成为判断大学优劣的标签,不少人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985/211”高校资金相比普通高校占有压倒性优势

  从这两项工程的建设内容可以看到,入选的学校都需要在教学、科研、基础建设、国际合作交流等多方面全面进行改革和建设。为实现这些目标,国家每年在这些“985”、“211”高校投入的资金相比于其他普通高校,占有压倒性优势,而39所“985”高校又是这一系列高校中的“高富帅”。在2017年教育部直属高校部门预算中,居于首位的清华大学2017年预算数达到了233.35亿元,而居于末位的中央戏剧学院(非985/211)经费只有3.98亿元,不过清华大学的一个零头。

  科研

  这些学校每年都会获得数额庞大的科研经费,用以引进国内外人才、建设科研基地和实验室、培养高水平的科研新人等等。

  从2009年至2013年的数据显示,“211”和“985”高校拿走了全国七成的政府科研经费,其中“211”高校拿走19.3%,为510.66亿元,“985”高校拿走52.7%,为1394.94亿元,其他高校只拿走28%,为742.1亿元。另一数据是,“211”和“985”高校只占全国高校总量的14.3%(信息来源于凤凰财经)。

  2017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国57校跻身500强,清华首入50强北大进百强

  复旦、交大、中科大、浙大以及港大,均在前150名

  先看位于塔尖的超一流高校。自200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首次发布以来,哈佛大学已连续第15年蝉联全球第一,斯坦福大学位列世界第二。剑桥大学两年内连升两名,位列全球第三。麻省理工学院从第5名升至第4名。十强中的另一座英国高校——牛津大学位列第七。耶鲁大学则排在十强之外。欧洲大陆大学中排名最高的是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排在全球第19名。

  中国高校排名稳步提升。继2016年跃入世界百强后,清华大学今年再次取得突破,位列全球第48名;北京大学则位列71名,仍保持世界百强之列。其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等几大名校均排在第101-150名的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大学进步明显,首次入围世界两百强;在200强之列的,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山大学。而在201-300名的范围内,中国内地共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9校在列,其中电子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由2016年的301-400名,上升至世界第201-300名。

  此外,在今年301-400名范围内,沪上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以及各地高校共有15所落在这一区间。此后,401-500名之间,共有华东师范大学等12所内地高校。

  2017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国内地):

国内排名全球排名大学名称
148清华大学
271北京大学
3101-150复旦大学
4101-150上海交通大学
5101-15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101-150浙江大学
7151-200哈尔滨工业大学
8151-200四川大学
9151-200中山大学
10201-300北京师范大学
11201-300华中科技大学
12201-300南京大学
13201-300苏州大学
14201-300华南理工大学
15201-300东南大学
16201-300电子科技大学
17201-300武汉大学
18201-300西安交通大学
19301-40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301-400首都医科大学
21301-400中南大学
22301-40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3301-400大连理工大学
24301-400华东理工大学
25301-400湖南大学
26301-400吉林大学
27301-400兰州大学
28301-400南开大学
29301-400中国海洋大学
30301-400山东大学
31301-400天津大学
32301-400同济大学
33301-400厦门大学
34401-500中国农业大学
35401-500华东师范大学
36401-500哈尔滨工程大学
37401-500华中农业大学
38401-500南京农业大学
39401-500南京医科大学
40401-50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41401-500南京理工大学
42401-500东北大学
43401-500西北大学
44401-500北京协和医学院
45401-500武汉理工大学

  教学与基础建设

  如果说高校在科研上的成就好像距离普通大学生还太远,那高校在教育教学以及校园基础建设上所采取的举措,必然是与每个大学生息息相关的了。为什么大家要追求“985”、“211”高校,从国家对这些学校教学和基础建设上的要求,就能看出原因。

  例如“985工程”高校在体制机制改革、条件支撑方面的要求就包括(节选):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

  “以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和高水平管理队伍为重点,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建立多种形式的内部分配和薪酬激励制度。”

  “加快建设公共资源与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配置合理、设施完备的教学科研用房。”

  “加强教学科研信息化、数字化环境建设,构建基于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教学科研环境。”

  “使所建高校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库和自动化程度在整体上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国家除了在科研上投入大量经费,还会在教学与基础建设上进行扶持。而且正因为这些高校在科研基础建设上有了国家资金的支持,也使得高校自身的经费得以更多地用于完善校园基础设施、聘请优秀教育人才、营造学生创新创业等各方面良好环境等等。

  不过,“985”、“211”高校之所以成为名校标签,除了因为“985”、“211”两项国家级举措鼓足了这些高校的钱袋子,也是因为这些高校不少在入选前本就有着深厚的学术底子和历史积淀。

  用人单位对“985”“211”高校认可度高

  在招聘时,用人单位会对毕业生的学历、甚至学校有一定的要求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企业这么做是否合理另当别论,但事实就是如今不仅是学历为毕业生寻找工作竖起了门槛,学校的好坏与否也成为了能否应聘成功的“筹码”之一。究竟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标准自然会有不同的答案。在这其中,“985”、“211”高校的确不一定就是好大学,但不得不承认随着“985”、“211”的深入人心,它们已经成为公认度最高的、判断学校层次的依据。而这个公认度的来源又与这些学校的强大后盾支持相关,可以说“985”、“211”的地位正是在这种国家支持和社会认可两者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巩固下来的。

  学校成为应聘时的隐性壁垒

  现在在招聘时,学校是否是“985”、“211”确实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应聘的隐性壁垒,有的单位甚至会要求应聘学生的本科学历也必须是“985”、“211”,也就是说就算是考上了这些学校的研究生也会被一些单位拒之门外。有媒体报道,对于招聘过程中设立门槛的情况,某大型地产集团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坦言,虽然公司在招聘简章中没有明确表明门槛,但在具体招聘过程中,会对“985”、“211”院校毕业生有所侧重(信息来源于央广网)。另外,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表明,不同高校就业率不平衡,“985”、“211”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优于一般普通本科高校。

  最新说法——“双一流”将取代“985”与“211”?

  从2006年国家实施“111计划”到2012年启动“2011计划”,关于“‘985’、‘211’已经过时了,将要被取代”的传言就从未停止,而这一次,“双一流”将取代“985”、“211”的说法是否又只是谣传呢?

  教育部回应:将“985”“211”纳入“双一流”建设

  之所以“双一流”将取代“985”、“211”的讨论相比于之前“111计划”和“2011计划”出台时更为热烈,主要是因为2016年6月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语委联合发文,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其中涉及“985工程”“211工程”建设相关文件,对此有不少人猜测“985工程”“211工程”将停止实施。加之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在这个实施办法中已经没有了过往我国高校常用的“985”和“211”建设的名称。

  实际上,教育部针对此事发出过回应:“985工程”和“211工程”将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双一流”以学科为资助主体 每5年调整一次名单

  “985”“211”以学校为资助主体 名单形同“终身制”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双一流”和“985”、“211”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双一流”是以学科为资助主体,突出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一流学校建设,而“985”、“211”是以学校为资助主体。2015年10月教育部网站上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称“要围绕主干学科,强化办学特色,建设若干一流学科,扩大国际影响力,带动学校进入世界同类高校前列”。

  从前文介绍可以看出,在继“985”、“211”工程之后,国家所实施的“111计划”和“2011”计划也都是围绕学科建设来进行的。而且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例如上海、浙江两地开始实行“3+3”新高考方案,新的高考政策也意味着考生往往在高一时可能就需要考虑自己的专业方向,高考的学科倾向逐渐凸显。“双一流”以学科为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为考生和家长在提早定下报考目标上提供参考。

  为什么会出现

相关文章

正式揭牌!双一流大学成立三个新学院

5月6日,正值太原理工大学121周年校庆日,化学学院、物理学院、生态学学院正式揭牌成立。揭牌仪式在明向校区行政楼鹏飞会堂举行。校党委书记郑强,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孙宏斌共同为三个新学院......

教育部:双一流大学,在学研究生超195万!

9月27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上,澎湃新闻获悉,2021年全国共有在学研究生333.2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近一倍,其中,在学博士研究生50.9万人;“双一......

这所双一流大学,面向全国提供免费远程教学服务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系列决策部署和教育部、山东省、青岛市有关要求,更好地与全国中小学校一起抗击疫情,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测......

高校联盟正式成立,20余所双一流大学参加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高校科技成果吸引更多投资,这是非常重要的。”近期,在2020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发布会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迫切希望高校科技成果能够尽快转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

通州这镇迎来双一流大学北京研究院

以“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为主题的2019中关村论坛于10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致贺信。在18日下午举行的2019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发布会上,西北工业大学与通州区政府签署产教融合......

2017年双一流大学最终名单(教育部双一流大学名单)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42所双一流大学”名单:“双一流”以学科为资助主体,每5年调整一次名单,39所985大学......

2017年双一流大学最终名单(教育部双一流大学名单)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42所双一流大学”名单:“双一流”以学科为资助主体,每5年调整一次名单,39所985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