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12 11:21 原文链接: 基金申请该如何影响“青椒”晋升

  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以SCI论文和基金作为评选标准的导向。比如,评副教授的标准之一是拿过青年基金,评教授的标准之一是拿过面上基金,等等。我认为,基金可以作为一个加分项,但如果被当作‘门槛’就未必有那么合理了。

  应当提高科研人员收入当中稳定支持的部分,保证他们即使在没有拿到科研项目的情况下也能有效推进相当一部分自己的科研想法和实践。

  要防止基金申请结果带来的马太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区别对待学术圈中不同代际的人,不同代际科研人员的资源、积淀不一样,其评价标准也应有所区别。

  ■本报记者 韩天琪

  最近红遍网络和学术圈的“90后”教授们以其不同于一般“青椒”(青年教师)的科研成长道路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一般而言,“青椒”们想要评上教授,一般从讲师开始,经历副教授直至教授,中间需要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磨练。而职称晋升则成为这些普通“青椒”们需要迈过的一道道门槛。在职称晋升的道路上,他们需要面对教学工作量、班主任或班导师经历、基金项目、论文等等评定标准。而“90后”教授们很多仅仅凭博士研究生阶段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即获聘教授。两种截然不同的成长模式让人不禁思考:职称评定的各项标准是否合理?

  基金应作为加分项而不是门槛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樊小龙博士毕业后进入科研岗位刚刚两年。他认为,对于科研人员,尤其是刚入职科研领域的年轻人来说,在晋升职称和评定硕士生、博士生导师资格时确实应该主要看他们的科研论文、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而把获得基金和项目的权重放得小一点。

  “‘90后’教授和按部就班晋升职称的科研人员在评价标准之间的差别也可以理解。”樊小龙解释,总体来说,“90后”教授是在科研领域有“特殊经历”的人,是在特定形势下招聘进入大学的。他们的学术成果大多是在留学攻取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而国外即使没有项目费用的支持,也可以保证基本科研活动的开展。“而国内的现状是,如果没有项目,尤其对自然科学领域的很多学科来说,这就基本上宣告了你很难作出像样的成绩。另一方面对校方来说,科研人员拿项目的能力对校方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学校和科研机构把拿项目的能力看成是评定人才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国梁也承认,在晋升职称和评定硕士生、博士生导师资格时将基金的获取作为评价的一个标准有其合理的方面。“因为基金本身是同行评议的结果,获得基金意味着学术共同体内部的认可。以我在德国访学的经历,在德国评教授时,获得德国基金委的基金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定条件。”

  不过,杨国梁提示,如果把基金的获得当作职称晋升和博导资格认定的硬性条件,就不是十分合理了。“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以SCI论文和基金作为评选标准的导向。比如,评副教授的标准之一是拿过青年基金,评教授的标准之一是拿过面上基金,等等。我认为,基金可以作为一个加分项,但如果将其当作‘门槛’就未必有那么合理了。”

  基金获取的马太效应

  拿到基金,本身就是科学思想和学术水平得到同行认可的体现,但前提是要建立在基金评审绝对公平公正的基础上。

  “影响基金申请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不单单由申请人的学术水平所决定。在当今的学术环境下,基金申请表现出很强的马太效应,很多基金评选的条件之一就是看申请者过往承担基金项目的数量和完成情况,由此来判断申请者是否能胜任该科研项目,也就是说很多成功申请到基金的人在申请到该项基金之前就已经承担基金课题了。同时,由于职称评定体系和博士生导师资格认定标准,获得越多基金的人越能从中获得收益。”樊小龙解释。

  有科研人员戏称,拿基金是为眼前的苟且,写论文是追求诗和远方;看基金让人感觉在鼓励获取,看论文多少有点儿在激励产出。

  杨国梁认为,基金本身是同行评议机制的结果,但在我国现有的科研环境现状下,其结果也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从基金获取本身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科研人员的真实研究水平。”所以杨国梁建议,应当从产出端,也就是成果本身的质量、影响来进行考量。“获取项目是科研的投入端,不能完全从投入端考核一个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

  “职称本身对科研和教学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更多的还要从实质贡献和成果产出的角度来衡量一个科研人员是否达到了教授的水平。”杨国梁接着说。

  铺就更好的成长道路

  樊小龙结合自身的成长和他对现阶段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体会谈到,一个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资金相当一部分都要从项目中支出,稳定支持的比例是比较小的。“所以如果有科研人员拿不到基金,那么他(她)的科研能力也得不到充分的施展,也很难想象他(她)能够产出一批又一批的成果。在这种情况下,拿到基金就成为一个科研人员科研成果产出的前提条件。”

  由此,樊小龙建议,应当提高科研人员收入当中稳定支持的部分,保证他们即使在没有拿到科研项目的情况下也能有效推进相当一部分自己的科研想法和实践。“尤其对于不太擅长申请基金的年轻科研人员来说,稳定支持能保证他们在科研界站稳脚跟。”

  “其次,要防止基金申请结果带来的马太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区别对待学术圈中不同代际的人,不同代际科研人员的资源、积淀不一样,其评价标准也应有所区别。”樊小龙说。

  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出台了很多专门针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基金和项目,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作出了一定努力,“未来还应顺着这个方向继续探索有助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外部条件。”樊小龙期许。

相关文章

后浪来了|一批“00后”基金项目负责人诞生,他们如何被选中?

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了一项大胆的突破:资助本科生。6月,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带队先后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8所高校进行调研。7月,青年学生基础研究......

浙江省公示2类基金项目申请清单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24年度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第二批申请项目的公示2024年度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第二批项目申请工作已截止,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基金办”)共......

汇总|2023年度国家杰青、优青名单

按照惯例,2023年国家自然基金委不再公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项目名单,只从网络公开信息中统计到一些名单,2023年度国家杰青名单已更新222人,优青名单已更新195人,另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8位港大学者获2023年度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前公布2023年度“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结果,在港澳区25个名额中,香港大学(港大)有八个项目获选,连续第五年在所有院校中有最多年青学者获奖。“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自2019......

2023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计划公布食品领域有56项

8月30日,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2023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计划,其中,食品领域立项项目56项。食品领域2023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表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所在单位申请人申报类型17......

5年741篇SCI论文,这个基金被点赞

2018年以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北京市基金)以重点研究专题项目形式,高强度支持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旨在“突出学科交叉,支持前沿探索,聚焦卡脖子问题,服务北京发展”。据介......

官宣!北大、上交、中国科大等多所高校获超亿元国自然基金资助

最新信息显示,在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获超亿元经费资助。8月28日,上海交......

北大获批国自然764项,其中杰青28项,已有超百所高校披露

据北大新闻网,8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公布了2023年度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资助面上项目20321项、重点项目75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7......

先进材料和水科学|安徽公示这2类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23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先进功能膜材料联合基金受理项目公示各有关单位、项目申请人:根据《关于组织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先进功能膜材料联合基金2023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皖科基础秘〔2023〕2......

多所高校公布国自然立项结果,创造历史!

8月24日,国自然基金委正式发布《关于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根据公告,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面上项目20321项、重点项目75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