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26 10:20 原文链接: 二氧化碳制甲醇有了新途径

  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获悉,近日,该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集杰博士、李灿院士等人发展了一种双金属固溶体氧化物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CO2)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加氢合成甲醇。

  二氧化碳的减排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光催化、光电催化或电解水制氢来进行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等燃料及化学品是实二氧化碳减排和碳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为可行的策略。从科学认识自然光合作用的角度来看,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暗合了光合作用中暗反应的功效,是太阳能制液体燃料的重要途径。目前来看,实现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产业化的瓶颈在于高效太阳能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和高选择性、高活性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技术的发展。

  李灿团队长期致力于太阳能光催化、光电催化以及电解水制氢的研究,近年来同时开展了CO2+H2的研究,以实现人工光合成太阳燃料战略。CO2+H2过程中,提高甲醇的选择性是二氧化碳加氢转化最大的挑战,例如传统用于合成气制甲醇的Cu基催化剂应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时,突出问题是甲醇选择性低(50~60%),另外,反应生成的水会加速Cu基催化剂的失活。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不同于传统金属催化剂的双金属固溶体氧化物催化剂ZnO-ZrO2,在二氧化碳单程转化率超过10%时,甲醇选择性仍保持在90%左右,是目前同类研究中综合水平最好的结果。研究表明,该催化剂的固溶体结构特征提供了双活性中心反应位点,在二氧化碳加氢过程中表现出了协同作用,从而可高选择性地生成甲醇,为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开辟了新途径。

  此外,值得提到的是该催化剂反应连续运行500小时无失活现象,还具有极好的耐烧结稳定性和一定的抗硫能力,表现出了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传统甲醇合成Cu基催化剂要求原料气含硫低于0.5ppm,而该催化剂的抗硫能力无疑可使原料气净化成本大大降低,在工业应用方面表现出潜在的优势。以上相关成果已申报中国发明ZL4项和国际PCTZL1项。

相关文章

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

名称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索引号000014672/2024-00149分类应对气候变化发布机关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生成日期2024-04-12文号公告20......

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研究有了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德会团队,应邀发表了关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选择性调控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系统介绍了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的研究进展,并对二氧化碳加氢的选择性调控策略、存在的......

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取决于土壤碳底物

甲烷(CH4)与二氧化碳(CO2)的相对排放量是探究气候变暖影响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深入理解CH4与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陈......

氧化物催化剂与氧化物载体间存在界面限域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傅强团队在界面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开放的TiO2等氧化物载体表面能够提供限域环境,并且驱动In2O3颗粒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气氛中自发......

16世纪大气二氧化碳为何下降?人类活动变化导致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地球科学论文指出,人类活动的变化或导致16世纪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原因是公元1450-1700年新旧大陆交流期间美洲大规模土地利用的变化。这项研究......

新方法可直接测量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茂、刘中民院士团队在催化剂颗粒温度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出单个工业分子筛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三维时空分辨测量方法,揭示了强放热的甲醇制烯烃反应过程中催化......

高达5500小时!厦大团队创制超高稳定性催化剂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野、傅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姜政等,创制出高达5500小时以上寿命的超高稳定性In/Rh@S-1催化剂,在近热力学平衡收率条件下,高选择性催化丙烷等低碳烷......

新思路!低浓度二氧化碳实现直接电解转化

二氧化碳电解能够将烟道气等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高值燃料和化学品,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负碳技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国雄和研究员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安庆大教授团队合作......

研究实现二氧化碳加氢高选择性制低碳烯烃

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和研究员王集杰等在二氧化碳加氢制低碳烯烃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了ZnZrOx/SSZ-13串联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到低碳烯烃的高选择性生成,其低碳烯烃选择性......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