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04 10:21 原文链接: 胰高血糖素受体晶体结构揭示B型GPCR信号转导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在B型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又一项重要进展:首次测定了胰高血糖素受体(Glucagon receptor, GCGR)全长蛋白与多肽配体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揭示了该受体对细胞信号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及其活化调控机制。这项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B型GPCR发挥生理效应的结构生物学基础,加快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的开发。相关研究论文于北京时间2018年1月4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通讯作者为吴蓓丽研究员和赵强研究员。

全长GCGR结构示意图:GCGR参与调节体内血糖稳态,是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重要靶点。左图为全长GCGR蛋白与小分子变构调节剂NNC0640以及拮抗性抗体mAb1结合的复合物晶体结构;右图为全长GCGR蛋白与多肽配体NNC1702结合的复合物晶体结构。两个结构以飘带图和表面图表示,GCGR的跨膜结构域为蓝色,胞外结构域为橙色,连接肽为绿色,第一个胞外环区为紫红色,NNC1702为红色(右图),NNC0640为黄色(左图),抗体mAb1为蓝绿色(左图)。细胞膜以灰色区域表示。

  GPCR是人体内最大的膜受体蛋白家族,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GPCR与人体疾病关系密切,目前有40%以上的上市药物以GPCR为靶点。根据其相似性,GPCR可分为A、B、C和F等四种类型。B型GPCR包括GCGR等多种重要的受体蛋白,识别并结合多肽类激素,对于维持体内激素平衡至关重要。这类受体包含胞外结构域和跨膜结构域,两者共同参与识别细胞信号。由于获得稳定和完整的B型GPCR蛋白(尤其是B型GPCR与多肽配体结合的复合物)难度极大,其结构研究极具挑战性。

  GCGR参与调节体内血糖稳态,是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重要靶点,其结构信息的缺失不仅严重制约了对该受体信号识别和转导机制的认识,也极大地影响了靶向GCGR的药物研发?目前尚无上市药物。2017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王明伟和蒋华良分别领衔的三个研究组合作解析了全长GCGR蛋白同时与一种小分子变构调节剂(NNC0640)和拮抗性抗体(mAb1)抗原结合片段结合的复合物晶体结构,首次在较高分辨率水平为人们呈现了全长B型GPCR蛋白的三维结构,并揭示该受体不同结构域对其活化的协作调控机制,迈出了阐明B型GPCR信号转导机制的关键一步。

  尔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相关科研团队再次联合攻关,成功解析了全长GCGR与胰高血糖素类似物NNC1702结合的复合物晶体结构,从而揭示了B型GPCR与多肽配体结合的精细模式。该项目负责人吴蓓丽研究员表示:“这项成果是我们针对B型GPCR开展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又一重要进展。GCGR与多肽配体相互作用模式的阐明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B型GPCR对细胞信号分子的识别机制,并且为靶向GCGR的药物设计提供了迄今为止精度最高的结构模版,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的研发”。

  该团队成员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GCGR连接胞外结构域和跨膜结构域的肽段通过与受体蛋白其他区域的相互作用在受体活化调控中扮演关键角色。分析GCGR与多肽配体NNC1702结合的复合物结构,并与以往解析的全长GCGR结构进行比较,他们进一步发现该连接肽段在受体结合多肽配体时发生了显著的构象变化,其二级结构由β折叠转变为α螺旋,并伴随结构的迁移,使受体的两个结构域之间的相对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促进受体与多肽配体的紧密结合,导致受体激活。此外,该连接肽通过与多肽配体中段区域的相互作用对受体跨膜结构域的构象进行精细调节,进而调控受体活化。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赵强研究员说:“这一发现着实令人惊叹,虽然只含12个氨基酸,但这个连接肽却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这在过去的GPCR结构研究中从未被发现过,使我们对B型GPCR的信号调控机制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基于GCGR与NNC1702结合的复合物结构,该团队还运用受体配体竞争结合、计算机模拟和双电子共振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了一系列功能性研究,阐明了GCGR在不同功能状态下构象的动态变化,并对受体活化的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这项研究得到上海药物研究所、复旦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等多个研究组的大力支持。项目的主要合作者之一、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蒋华良院士强调:“这不仅是上海药物所GPCR研究团队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研究成果,也标志着一个GPCR研究高地已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崛起”。

  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是研究生张浩楠,该项目的主要合作者还有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王明伟研究员、杨德华研究员,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Raymond Stevens教授,丹麦诺和诺德公司Steffen Reedtz-Runge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Oliver Ernst教授,美国GPCR研究联盟Michael Hanson博士,郑州大学杨琳琳博士以及华东师范大学阳怀宇教授等。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上海市科学与技术发展基金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部门资助了这项研究。

  


相关文章

STTT:GPCR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近日,深圳大学吴松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杜洋教授等在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期刊发表了题为:Gprotein-coupledreceptorsinneuro......

上海药物所发现B类GPCR与Arrestin全新作用模式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是最大的药物靶标蛋白质家族。GPCR被细胞外的信号分子激活后,与细胞内的效应蛋白(G蛋白、......

发现高效低毒的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是当前治疗II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最受关注的药物靶标之一。GLP-1受体激动剂不仅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和降低血糖,而且能延迟胃排空、抑制食欲,从而减轻体......

研究揭示调控黑素皮质素受体2的分子机理

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功能依赖于多种辅助蛋白的调控,如单次跨膜蛋白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RAMP1)别构调控B类GPCR的活性。黑素皮质素受体辅助蛋白家族(MRAP)包括两个成员(MRAP1和MR......

生物物理所等在GPCR别构调节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美国化学会志》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课题组与上海科技大学刘志杰和华甜课题组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通过基因密码子扩展方法,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实现含氟非天然氨基酸(3-三氟......

缩胆囊素受体识别配体和G蛋白选择性的分子机制被揭示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轶/徐华强团队、赵强团队、吴蓓丽团队、王明伟/杨德华团队和上海科技大学赵素文团队于NatureChemicalBiology背靠背在线发表了题目分别为”Ligandrecog......

解析了C类GPCR二聚化的功能调控机制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属于C类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神经递质受体之一。目前在人体内共发现了8种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1-8),其功能涉及学习、记忆、情绪以及疼痛感知......

发现GPCR磷酸化编码机制,创新性的提出“笛子模型”理论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江云课题组、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于晓团队与孙金鹏团队,与北京大学教授金长文团队合作,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Structural......

b型钠尿肽高是什么原因?

B型钠尿肽主要是心脏心室持续分泌释放的一种肽类物质,主要是因为心内压力增加,导致心房和心室的扩张而释放这种物质。这些肽类物质具有利尿利钠的特性,通过增加肾小球的过滤,提高肾脏排钠排水,抑制钠的重吸收。......

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受体结构揭示G蛋白选择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研究组、赵强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研究组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DeniseWootten研究组合作,在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