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18 21:32 原文链接: 广州能源所生物柴油关键技术取得进展并建成示范工程

  生物柴油示范工程

  10月13日,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承担的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招标项目“年产1万吨生物柴油关键技术及示范”通过了验收暨成果鉴定。

  广州能源所针对国内生物柴油主体产业化存在的主要技术缺陷,开发了生物柴油用固体催化剂制备技术以及生物柴油规模化技术。研制了两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催化剂,包括双功能金属氰化物催化剂以及纳米磁性固体碱催化剂。重点研发了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的固体床与活塞流反应器耦合连续生产生物柴油技术,甲醇与甘油高效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并突破传统生物柴油水洗纯化思路,应用生物柴油干洗纯化技术。

  该所在广东清远建成投产了年产1万吨生物柴油示范工程,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连续稳定运行和分布式DCS数字自动化控制,生物柴油甲酯转化率达96%-99%,甲醇回收利用率大于90.8%,生物柴油成本比传统技术下降15%,产品质量达到国家生物柴油BD100标准(GB/T 20828-2007)。

  目前,该技术工艺已进行推广应用,在天津建成投产了年产1万吨生物柴油示范工程,用户反映良好;在温州已开工建设年产3万吨生物柴油工程,预计2011年年底投产。由于该技术具有运行连续稳定,能耗可控,油品质量优,转化率高,污染物可控与杂质回收利用、原料适应性强等优点,成为了理想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对推动我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氧化物催化剂与氧化物载体间存在界面限域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傅强团队在界面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开放的TiO2等氧化物载体表面能够提供限域环境,并且驱动In2O3颗粒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气氛中自发......

新方法可直接测量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茂、刘中民院士团队在催化剂颗粒温度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出单个工业分子筛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三维时空分辨测量方法,揭示了强放热的甲醇制烯烃反应过程中催化......

高达5500小时!厦大团队创制超高稳定性催化剂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野、傅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姜政等,创制出高达5500小时以上寿命的超高稳定性In/Rh@S-1催化剂,在近热力学平衡收率条件下,高选择性催化丙烷等低碳烷......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

我国科研团队创新催化剂合成方法,实现高效制甲醇

记者2月24日从江南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刘小浩教授团队采用光诱导—邻近沉积方法,通过精确控制双原子位点的距离,产生优异的协同催化效应,实现二氧化碳加氢近100%选择性生成甲醇,且生成甲醇的......

催化剂粉末的漫反射测量|安捷伦Cary5000搭配HarrickPrayingMantis助力催化剂粉末研究

氧化铝(Al2O3)因其具有高催化活性、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常被作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石油化工等领域。 当氧化铝作用在脱硫或氢化反应时,催化剂上的活性相通常由镍金属纳米......

哈工大科研团队提出界面电子耦合机制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王振波教授团队在双功能氧电催化剂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设计钴-氮-铬跨界面电子桥打破制约活性-稳定性转换以实现超稳定的双功能氧电催化剂》为题发表在《德国应......

新型催化剂实现高效全分解水制氢

高效全分解水制氢示意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供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章福祥团队在宽光谱捕光催化剂全分解水制氢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发现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可显著促进Ir/BiVO4......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丙烷脱氢双原子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研究员王晓东、研究员林坚团队与福州大学林森教授等合作,在双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协同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其开发的新型双原子催化剂表现出优于单原子催化剂的......

院士领衔!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丙烷脱氢双原子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涛,与研究员王晓东、林坚团队,联合福州大学教授林森等,在双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协同机制的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该研究开发的新型双原子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