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2-15 09:35 原文链接: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度学术年会召开

  2月10日,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度学术年会在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研究中心大楼9501会议室成功召开,实验室名誉主任梁栋材院士、杨福愉院士;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施蕴渝院士,成员蒋华良研究员、李林院士、饶子和院士、隋森芳院士、王大成院士、王志珍院士、徐涛研究员、詹启敏院士、张学敏院士;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杨正宗处长;依托单位生物物理研究所副书记汪洪岩、副所长朱美玉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许瑞明主持。

  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首先代表研究所致辞,他对学术委员会的委员们和院各位领导、各主管单位对实验室的长期支持和关心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希望实验室在去年评估获优的基础上未雨绸缪、乘势前进,争取未来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饶子和院士致辞表示,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始终走在国家科研前列,历次评估均为优秀,现在依然要具备紧迫感,在迅猛发展的科学领域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为发展我国生命科学做出应有的贡献。随后,梁栋材院士和杨福愉院士为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任证书。

  会上,许瑞明代表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作2011年度工作汇报,主要分为工作进展和实验室管理两部分进行。2011年,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五年一度的生命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又一次获得了评估优秀的好成绩;完成室务会和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聘任许瑞明研究员为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聘任施蕴渝院士为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为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染色质结构、表观遗传调控与细胞命运决定,重要疾病发生与防御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基础,细胞内膜系统形成及其稳态维持的调控机制,蛋白质的生成、修饰与质量控制等;在人才引进及培养方面,实验室现有28个研究组,其中院士7名,国家“千人计划”3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4名,2011年新引进人才包括柳振峰、黄亿华、欧光朔、周政、刘光慧5位研究员;承担项目情况方面,2011年新增主持国家、院级课题40项,其中国家“973”计划课题4项(首席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研究成果方面,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实验室共发表论文137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8篇,SCI收录论文平均影响因子5.0,发表PNAS以上论文12篇;学术活动与交流方面,主办或协办国际会议5个,承办高层次技术培训班2个,参加国际国内会议95人次。2011年10月30日-11月3日,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承办的第17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于北京举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未来,实验室将通过着力团队建设,建立进出机制;规范管理和使用实验室专项经费;进一步健全组织机制等办法举措,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促进实验室战略发展。

  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张学敏院士作特邀报告,主题为“炎症诱发肿瘤的关键机制研究”,深入阐述了炎症与肿瘤之间的通路激活关系。

  会议进行了实验室团队建设规划报告、学术委员会会议、实验室研究团队分组研讨三项专题内容。张凯研究员、刘迎芳研究员、徐涛研究员、周政研究员分别就各重点研究方向作实验室团队建设规划报告。此外,彭伟以“EV71全病毒颗粒的晶体结构”为题作重要科研进展报告。

  下午进行了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施蕴渝院士主持,会议肯定了实验室多年来的优良传统和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就2011年度工作方向、团队建设、人员组织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研究团队分组研讨阶段,与会人员结合实验室各个主要研究方向,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分别展开了分组讨论,为实验室的发展献计献策。

  本次年会日程紧张有序,报告精彩,互动性强,对于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科交叉、合作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信通过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实验室的明天会更美好!

会议现场

气氛热烈

梁栋材院士颁发聘书

杨福愉院士颁发证书

许瑞明作实验室年度工作汇报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助力应对科研大挑战

近年来,人工智能(AI)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ChatGPT横空出世,引发生成式AI创业热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很多科研团队和公司正在利用AI应对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大的科学挑战:......

血检有助揭示52种疾病风险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14日报道,英国科学家指出,血液中某些蛋白质水平升高或许预示着在未来十年内罹患癌症、心脏病或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可能性更高。他们开发出了一款基于血液中蛋白质相关信息的模型,将这一模型......

大连化物所等发展出利用原位化学交联解码细胞中蛋白质动态结构的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研究员赵群、张丽华等,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龚洲合作,提出了利用原位化学交联-质谱技术(invivo......

高分辨率评估人体细胞内的分子结构动态及药物作用机理

核糖体是细胞内的最丰富细胞器之一,负责将mRNA翻译为蛋白质,是很多小分子药物的作用靶点。核糖体在体外已得到广泛研究,但其在人体细胞翻译活跃过程中的分布仍不清楚。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利用高分......

研究开发出检测SUMO1蛋白的新方法

蛋白质SUMO化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活动调节机制,异常的SUMO化与多种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其中去SUMO化作为整个SUMO化循环过程的一部分,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

基因治疗滴眼液,失明者重见光明

近日,美国迈阿密大学眼科研究所医生利用基因治疗滴眼液,成功地使一名因患罕见疾病的失明者恢复了视力。此类疗法未来或能治疗数百万人的常见眼部疾病。这位青少年名为安东尼奥·文托·卡瓦哈尔,出生时就患有营养不......

AI驱动的蛋白质设计

扩散模型已被证明在图像和文本生成中很有用,而且似乎也适用于蛋白质设计。然而,这类模型目前的成功率并不高;产生的序列基本不能折叠成目标结构。而近期,由《自然》(Nature)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一种能设......

我国科学家开发活细胞蛋白质稳定性光遗传学控制技术

活细胞蛋白质操纵方法是生命科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重要工具,对蛋白质丰度进行精确地时间和空间控制的光遗传学工具在研究各种复杂的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华东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活细胞蛋白质稳定性光遗传学......

西北大学团队“topdown”质谱法每天可分析1000个以上单细胞

西北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电荷检测质谱技术的自顶向下(top-down)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方法。该方法在本月发表于BioRxiv预印本上,科学家们用此方法可以每天检测1000多个单细胞中的完整蛋白......

ASMS布鲁克总裁专访:timsTOFUltra开启蛋白质组学新篇章

【导读】以每6个月进行一代创新的速度,布鲁克自推出timsTOF以来,不断刷新多组学研究的记录,并毫无意外地在每年ASMS上,为广大的粉丝和用户们奉上新的力作。在今年第71届ASMS大会上,布鲁克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