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4-16 15:38 原文链接: 潘建伟院士:一位“海归”科学家的“量子梦”

  今年以来,中国在量子信息应用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探索引起海内外关注。2月21日,全球首个“金融信息量子信息验证网”在北京正式开通;3月30日,全球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在合肥正式建成使用。

  从中国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的量子物理研究,到积极实现产业化的量子信息应用,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名字:潘建伟。

  潘建伟,42岁,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回顾20多年来的“量子之路”,这位中国目前最年轻的院士说:“我们这一代人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个‘中国复兴梦’,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而我选择的方式是研究量子物理。”

  1987年,17岁的潘建伟从浙江东阳中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作为四大力学之一的量子力学,因其“充满悖论”而引起了潘建伟的好奇心,并引导他逐步走上了量子物理研究之路。

  在上世纪90代,中国量子物理研究还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1996年,潘建伟进入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国际量子物理学大师塞林格教授带领下的科研小组里,潘建伟逐渐崭露头角,1997年以他为第二作者的论文“实验量子隐形传态”获选当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

  但成为国际一流学者并不是潘建伟梦想的全部。2001年,潘建伟在导师的不解中回国,开始在母校中科大组建量子信息实验室。经过近10年来在人才、设备、软件等方面的探索与积累,“潘建伟团队”的科研成果已分别5次和4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跻身国际量子信息研究最前沿的三个实验室之一。

  经过全球近20年来的研究发展,量子信息已被认为可能是下一代通信和计算机的支撑性技术,并在目前进入了早期产业化阶段。如何抢占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新兴产业制高点,成为当前国际科技竞争中的一大热点。

  “近年来中国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与欧美科研机构在经费、市场空间、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相比,我们发展产业化在部分方面已经开始拥有优势,这是非常好的机遇。”2009年5月,基于潘建伟等人的科研成果,中科大发起组建了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量子信息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2009年,该公司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庆典提供了实时语音加密的量子通信热线。2010年7月,全球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在合肥启动建设,通过“潘建伟团队”一年多的努力,具有46个节点的“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于今年3月底正式建成使用,可为合肥市40多家单位提供高安全保障的实时语音通信和信息传输服务。

  目前,北京、济南、乌鲁木齐等城市也正在建设城域量子通信网,未来有望联接形成全国性的广域量子通信体系。而通过“潘建伟团队”正在实施的另一个重点项目“量子科学实验卫星”,2015年之后中国与欧洲之间将有望实现洲际量子通信。

  “基于量子力学的基础研究可以发展实用化,从实用化过程中涌现的有些技术又可以用于基础研究,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良性的正反馈。”潘建伟说,各界给予了自己很大支持,“我想我们将来不会辜负他们的期望”。

  “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再干20年,我计划花5年到10年做量子通信,剩下的时间去做量子模拟。”而最让潘建伟欣慰的是团队的成长,“近几年我们实验室送出去的学生有80%学成后选择回国,国内科研平台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比如现在回来的人正好比我小10岁左右,他们将是国内量子信息研究新的力量来源。”

相关文章

助力设备国产化!广东省极端条件重点实验室成功启动

近日,广东省极端条件重点实验室的启动会暨2023年极端实验条件研讨会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成功召开。该实验室由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牵头,中山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共同合作建设,并于2023年......

突破性里程碑!成功实现基于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信标的零知识证明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125010)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张强教授等与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首次实现了一套以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产生器(D......

超原子半导体创下速度与效率纪录

半导体已经变得无处不在,但它们也有局限性。半导体中会产生激子(电子-空穴对),这意味着能量以热的形式损失,信息传输是有速度限制的。发表在26日《科学》杂志的论文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家团队描述了迄今......

重磅!微型高精度集成钻石量子电流传感器研制出

电动汽车、智能电网、高速列车等新兴工业应用的快速发展,对高精度的电流传感器提出了更高要求。与传统电流传感器相比,基于量子效应的传感装置可以利用量子态操控技术来提高测量的精度。这些优势使得基于量子效应的......

《科学》:扫描隧道显微镜操控单原子进行量子计算新方法

黏附在STM尖端的铁原子与一个钛量子比特(蓝色)“对话”,用它读取和写入其他两个量子比特(红色)的信息,并让它们执行基本的量子计算。图片来源:量子纳米科学中心   &nb......

高效量子引擎开发或将推动量子革命

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OIST)、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和斯图加特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合作,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设计并制造出一种引擎。这是根据粒子在极小尺度上遵守的特殊规则开发的引擎,它不依赖于传统的燃料燃......

室温下量子材料实现“自旋”控制

科技日报北京8月16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自然》杂志16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找到了一种控制有机半导体中光和量子“自旋”相互作用的方法,即使在室温下也能发挥作用,为潜在......

中国量子信息,何以坚定自强不息?

二十年前,潘建伟团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提出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想法之初,国际上许多学者都认为不太现实——要把一个个单光子那么微弱的信号,从1000公里的外太空空送到地面,还要能够......

首个基于微波的量子雷达

法国国家科学院里昂高等师范学院的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了首个基于微波的量子雷达,其性能比现有传统雷达高20%,实现了所谓的“量子优越性”。相关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最新研究负责人之一本杰明......

真空中控制量子随机性首次实现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量子技术方面取得了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首次展示了对量子随机性的控制。这不仅让科学家能重新审视量子光学中几十年前的概念,还开启了通向概率计算和超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