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5-11 09:29 原文链接: 美国出台海洋管理资源整合新政

美国国家海洋计划希望能够提升海洋研究、管理,以及诸如洛杉矶港口等地的海水使用的效率。

  促使美国联邦机构共同合作是个不小的“壮举”,而一个新兴的国家海洋政策(NOP)就正在尝试做这样一件事。奥巴马政府提议的NOP目的在于促使众多联邦机构更好地组织起来,以推动海洋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将相关研究数据注入到政策制定过程中。同时美国政府表示,该政策也致力于防止海洋使用者们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以及节省资金。  

  但是,《科学》杂志在线报道指出,近期的公共评论指出,对于贯彻奥巴马政府的新计划,就研究人员而言,预算的缺失和项目的淘汰将会逐渐削弱实现这些目标的能力。 

  实际上,美国政策制定者们一直在试图提出一个和谐的、持续多年的海洋使用政策。最近的一项努力开始于2000年,当时美国国会通过了《海洋法》,要求构建一个海洋政策委员会。2004年,该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国家海洋政策建议的报告。但是,直到2010年7月总统奥巴马签署了13547号总统令,反复更迭的海洋政策才开始进入正轨。 

  “NOP以加强海洋政策部门的信息的集合为目标,这在过去从未发生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政策部主任Sally Yozell在上周美国地球物理学联盟主持召开的科学政策研讨会上指出,“这一合作将能够帮助政府和企业节省上千万美元的资金。” 

  尤其是该政策突出了9个目标,试图解决海洋和北美五大湖最为紧迫的问题。这些目标包括:基于一个更加全面的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策略,来调整政策,更好地整合有关方针决策方面的科学信息,以及创造一种计划方法来决定对发生在不同水域的事件采取何种行为。该计划还旨在激励26个联邦机构在海洋管理和研究方面进行合作。1月份,政府就发布了一份政策实施计划。截至3月末,公众也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提交给了国家海洋委员会。 

  无数页的评论透露了对于该计划一系列的赞美和批评,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来自于研究人员和科学机构的意见。沿海和远洋空间计划尤其引来担忧,因为该计划可能会将地方利益排除出决策过程。一些商业渔船也担心仅仅基于科学信息的决策将不会考虑到他们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但是,许多批评家指出,他们欣赏NOP利用基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的观点来整合政府的管理资源。这标志着一些传统政府管理决策的“落幕”,这些决策通常致力于保护一种海洋生物,而不是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我很赞同基于对生态系统的管理模式,”美国波特州立大学物理海洋学家David Jay表示,“通常,联邦机构的积极性都建立在狭窄的分析之上,未能从广阔的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整个计划的影响。” 

  但是也有评论家担心曾提及的预算削减将如何影响政府对NOP的执行能力。例如,清洁海洋行动、特拉华州河流保护者网络和NY/NJ海湾保护者的一份联合声明提到,他们对最近白宫关于淘汰NOAA旗下的James J. Howard海洋实验室的举动表示悲哀。他们认为,该实验室的海洋哺乳动物营救拨款项目将有助于研究人员营救和研究搁浅的鲸鱼和海豹,而且该实验室的一些项目也能够生成海洋酸性、海洋哺乳动物健康和水质情况等方面的数据。  

  另外,诸如浮标和船只等海洋观测设备也将面临预算问题。“当缩小的预算面临逐步上升的成本时,就会将船只等观测设备带入难以维持的境地。”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副主任Kathleen Ritzman指出。其中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更好地整合利用NOAA、地质调查局和能源部等联邦机构的研究船只,这些机构经常安排船只进行独立研究。  

  Yozell也同意联邦机构应该更聪明、灵活地利用它们的海洋观测平台。“我们应该纵览整个联邦大家庭,评估我们的海洋观测舰队的能力。”她说。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机构是否愿意,以及如何分享他们的一些任务和设备,例如浮标和无人装置等,而不是进行松散、零星的合作。联邦政府称下一步还将发布一份海洋研究优先权草案。

相关文章

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研究获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法明团队与合作者在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系统评估了互花米草入侵对中国沿海泥滩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ScienceB......

海洋科学领域科技名词编审工作在青岛启动

近日,第三届全国海洋科技名词(海洋科学领域)审定工作启动会在青岛召开,会议由全国科技名词委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同主办,采用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开展。这标志着海洋科学领域科技名词的编写与审定工作......

他们用声波铸就探海利器

日前,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通信与定位技术创新团队被授予第二十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23年,哈工程“星海1000”极地探测无人潜器深潜于北极冰盖之下,我国科研人员首次清晰地观测北极海冰冰底形态......

中国海洋大学在气候变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未来海洋学院副院长甘波澜团队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指出未来北半球人为气溶胶减排速率放缓会导致副极地北大西洋、南印度洋以及南大洋海表加速增暖。温室气体和人为气溶胶是影......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在深圳正式换届

4月27日至28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换届大会暨第二十二次学术讨论会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藻类学领域126家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近700名代表参加会议。藻类学分会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

揭示台湾以东涡流地形相互作用的能量特征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尹宝树团队在涡-流-地形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跨尺度能量串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海洋学杂志》。台湾东北水深变化剧烈,多尺度动力过程复杂,该区域是太平洋西传......

科学家解释中尺度涡海表热力信号变化特征机理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峰团队基于多源遥感和实测数据,系统揭示了全球海洋中尺度涡在运动过程中的海表热力信号变化特征,并阐明其产生机理。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深海研究I》。封......

印度季风区降水触发西北太平洋极端海洋热浪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海洋和气候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春在团队与中山大学副教授范汉杰合作,研究揭示了印度夏季风降水引发2022年7月西北太平洋极端海洋热浪的物理机制。......

基因编辑技术揭开海洋硅藻密度感知的谜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团队与合作者利用精准基因编辑技术揭示了海洋硅藻对种群密度信号的感知和传递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会杂志》上。陆地和海洋中的动物会通过......

海洋牧场巨无霸“恒燚一号”平安出运

4月3日,在海巡船的护航下,巨型驳船“黄船030”轮装载深海养殖平台“恒燚一号”在广东惠来前詹港区安全出港,驶往湛江东海岛海洋牧场规划海域进行安装使用,这标志粤东地区先进海工制造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