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09 09:42 原文链接: 首证!地球轨道存在40.5万年周期变化

科技日报华盛顿5月7日电 (记者刘海英)美国研究人员7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报告称,通过对古老岩石的分析,他们找到了地球公转轨道40.5万年周期循环假设的首个物理证据,研究表明,这一周期循环在地球气候变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科学家们认为,受金星、木星重力以及太阳系中其他物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地球公转轨道会以40.5万年为周期,在近乎完美的正圆形到偏心率大约0.05的椭圆形间循环往复。这一假设是基于天体力学原理计算得出来的,此前科学家们并没有找到相关的物理证据。

此次,美国罗格斯大学的古地磁学教授丹尼斯·肯特率领研究团队,对采自新泽西州纽瓦克盆地的沉积岩样本和亚利桑那州石化林国家公园的地下深层岩芯样本进行了对比分析。岩石样本所包含的地球磁场极性反转记录和同位素测定分析表明,地球公转轨道存在着40.5万年的周期性循环,从恐龙兴起之前的数亿年至今,这个周期一直保持着稳定。

研究人员指出,岩石分析表明,40.5万年的轨道周期循环,不会直接改变地球气候,但会强化或抑制短期轨道周期,也就是“米兰科维奇循环”的影响。当地球轨道偏心率达到峰值时,短周期轨道变化引起的季节性气候差异将变得更强烈——夏天更热,冬天更冷。“米兰科维奇循环”是以塞尔维亚数学家米兰科维奇的名字命名的激发气候波动的地球轨道周期,包含10万年、4.1万年和2.1万年三个周期。地球轨道的这些短周期性变化会影响地球受到的太阳辐射,驱动地球不断变暖和变冷。

相关文章

昼夜温差增大或影响地球生命

据《自然·通讯》杂志近日报道,一个国际团队研究结果揭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昼夜温差正在扩大,可能会影响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是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的关键特征之一。然而,气温上升......

兰州大学新增两家甘肃省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科技厅近日下发了《关于批准建设甘肃省泛第三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和《关于批准建设甘肃省人工智能与算力技术重点实验室的通知》,记者获悉,依托兰州大学建设的甘肃省泛第三极生物地球化学循......

踏遍万水千山,他要为欧洲的成功寻一个解释

地球科学家、科学作家赵丰在一篇有关单位计量的文章里开篇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用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乘以π再除以2,为什么得到的数字非常接近整数1万?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确愣了一下,但随即就明白了......

升温突破1.5℃后,地球会怎样?

在大堡礁,海洋温度上升导致大规模珊瑚礁白化事件。图片来源:《新科学家》网站【今日视点】◎记者张佳欣明年今日,我们可能仍住在与此时此刻同样的房子里,开着同样的车,做着同样的工作。英国《新科学家》网站6月......

大数据助力地球系统科学步入数字孪生

地球大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推动着地球系统科学向数据密集型范式(Data-intensiveparadigm)转变,并为破译和解析复杂的地球系统奠定了基础。如何从海量、多源、异构、泛在的地球大数据中汲取所需......

领先的动力学实验可帮助揭开地球内部的秘密

科学家们通过在两倍于以前的压力下进行声速测量,更准确地约束了地球核心的组成。在15年前由AlfredQ.R.Baron在RIKEN材料动力学实验室开始的一项计划的基础上,研究人员终于能够在与地球内部核......

为了上秤体重轻点,不惜在大大的地球里挖呀挖……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思考文末互动提出的问题,严格按照 互动:你的答案 格式在评论区留言,就有机会获得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提供的优质科普书籍《NASA自然百科:认识宇宙》。尝试回答......

系外行星大气首现稀有元素铽,或有助发现“地球2.0”

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成功开发了一种新的分析系外行星的方法,他们在研究KELT-9b行星时,首次在其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稀有元素铽。这项研究成果的发现对于科学家确定系外行星的年龄以及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研究揭示地球动力驱动太古代陆地表面氧化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宏平团队通过研究,揭示了太古代陆地表面的地球动力学氧化。相关成果4月21日发表于《通讯-地球与环境》(CommunicationsEarth&Environ......

新模型揭示地球过去1亿年历史

气候、构造和时间,是共同塑造人类星球面貌的强大力量,然而,人类对这个动态过程的理解依然是零散的。2日,澳大利亚和法国科学家合作在《科学》发表了一项新研究,揭示了过去1亿年来地球表面的详细动态模型。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