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11 10:04 原文链接: 激光光谱学教学笔记之非线性光谱学

  光的吸收至少涉及到两个能级,两个能级的能量差等于入射光的频率,就会发生吸收(当然还要满足各种选择定则)。吸收会改变这两个能级上的粒子数,这个粒子数的差别越小,吸收也就越小。当激光功率很小的时候,光的吸收是线性的,吸收系数不依赖于光强;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吸收变为非线性的,吸收系数逐渐减小。

  我们知道,吸收峰的位置对应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而吸收峰的宽度不仅有本征宽度(自发辐射寿命)的贡献,还有诸如多普勒展宽等非本征的贡献。在吸收峰附近,改变激光的频率,测量激光的吸收情况,就可以测量吸收谱线。

  改变激光的强度,当然会改变谱线的形状,激光频率处的谱线(其实就是能级的占据数)就会出现一个坑。但是只用一束激光,并不能看到这个变化,因为这个坑随着激光的频率跑。用一束强激光在吸收谱线上产生一个坑,用另一束弱光在这个频率附近扫描,就可以看到这个变了形的吸收谱线。这两束激光当然要在空间上有重叠才行,这其实就是一种泵浦-探测实验。

  只用一束激光,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吸收的非线性效应。在样品盒的另一端放置一个反射镜,使得激光往返地通过样品。对于多普勒效应展宽的吸收峰,照过去的激光通常只能看得起某一种速度的原子(比如说+v),但是返回来的时候,这种原子对激光的速度就变号了(成为−v),所以就不再“青眼有加”了。只有那些速度为零的原子,才会被激光看上两次(去也是你,回来还是你)。在扫描激光频率的时候,吸收峰的正中间就会出现一个坑(“兰姆凹坑”),其宽度对应于跃迁能级的本征宽度,可以远远小于多普勒效应导致的表观宽度。

  如果两个吸收峰靠得很近,峰位的差别虽然大于本征宽度,但是小于多普勒展宽的宽度,那么普通的吸收测量就只能看到一个峰,而兰姆凹坑技术却可以揭示它们的差别。如果这两个吸收峰共享一个上能级(或者下能级),还会出现额外的兰姆凹坑(也就是“交叉信号”)——+v

  原子对让某个吸收峰蓝移,−v原子让另一个吸收峰红移,所以,在这两个峰中间的位置,也会出现一个坑(或者峰)。

  上面的介绍只考虑了激光的频率,如果再考虑到激光的偏振,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因为光学跃迁的选择定则包括偏振,对不同偏振的光,一些能量接近的能级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响应。泵浦光不仅会影响探测光的吸收情况,还会影响其偏振状态。

  强激光不仅能改变与其频率相同的两个能级间的粒子分布情况,还可以影响能量差不等于其频率的两个能级。典型的情况就是双光子跃迁。简单地说,两个能级的能量差是激光频率的两倍,粒子就有可能吸收两个光子、从下能级跳到上能级。需要注意的是,单光子过程和双光子过程的选择定则有巨大的差别:前者是量子力学中的“一阶微扰过程”,后者则是“二阶微扰过程”。这里的围绕就是光的电场对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实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扰动,一阶微扰涉及的跃迁矩阵元正比于⟨f|x|i⟩,而二阶微扰则正比于⟨f|x2|i⟩。因为x是奇函数,而x2是偶函数,所以,单光子跃迁涉及的初态|i⟩和终态|f⟩必须具有不同的奇偶性,跃迁矩阵元才有可能不为零;双光子跃迁的初态和终态必须具有相同的奇偶性,才有可能发生跃迁。

  有趣的是,对于双光子跃迁过程,如果采用类似于兰姆凹坑的测量构型,因为原子跃迁需要的两个光子可以分别来自于过去的光和回来的光,多普勒效应导致的频移就可以抵消了。只要激光频率合适(正好是跃迁能量的一半),样品中所有的原子都可以对这个双光子过程做贡献,从而显著地增大信号。

  这种方法当然也可以推广到需要考虑激光偏振的情况,以及多光子的情况,就不详细说了。只是再简单地谈一谈非线性光谱对激光光束的要求。既然是要利用非线性,单位面积上的激光光强自然越大越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把激光聚焦到尽可能小的光斑上,因为最终为信号做贡献的原子并不仅仅位于一个平面上,激光行进路径上的所有原子都会做贡献。激光聚焦的光斑太小的话,激光就会发散得很快,有效的体积就会减小。以波长为λ

  的高斯光束为例,如果束腰是ω0,那么在束腰左右长度为L=ω20/λ

  (瑞利长度)附近的光强都跟束腰附近类似(相差不到一个数量级)。所以,必须要做好权衡。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相关文章

“2023BCEIA”日程安排公布!

第二〸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23)将于2023年9月6-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办。BCEIA展览会作为展示国际新技术、新仪器、新设备的窗口一直以来受到国内......

对于大模型的思考,可以再“非线性”一点

科幻作家江波曾说,人们总是用线性方式思考问题。比如当改良蒸汽机出现后,人们就会期望得到更大、更实用的机器,但现实比小说更科幻的是,技术突破常常以“非线性”方式来到人们身边。从某种角度来说,今年引爆世界......

新疆理化所在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作为激光频率转换的关键器件,在全固态激光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当前商用的中远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主要包括类金刚石结构的AgGaS2(AGS)、AgGaSe2和ZnGeP2等化合物。然而,......

集成光量子器件中单光子阻塞新原理揭示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邹长铃研究组,提出了在单个光学模式中利用极弱的光学非线性实现光子阻塞的新原理和新方案,并分析了其在集成光学芯片上实现的实验可行性。相关成果日前发表......

科学家观察到室温三阶非线性霍尔效应

近日,南洋理工大学教授高炜博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教授杨声远课题组在II型外尔(Weyl)半金属TaIrTe4(碲化铱铊)中观察到了显著的室温三阶非线性霍尔效应,为其在新型量子材料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相......

近代物理所在研发颗粒材料LIBS分析技术方面获进展

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先进核能系统中,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可以实现各功能环节核燃料的原位实时定量检测。近代物理所科研人员等利用自主搭建的颗粒LIBS......

亚周期光场调控研究获进展高效率超连续光谱

亚周期光场作为超快光学的前沿热点,是实现对光场极端调控的重要目标,有助于人们从光场波形的本源上认识和调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也是产生孤立阿秒脉冲的理想驱动光源之一。如何产生小于一个光学周期的超快光场......

新型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取得进展

非线性光学晶体因其频率转换性能广泛,被用于扩展激光光源的频率。然而,对于深紫外波段的激光光源的迫切需求,使得探索新一代性能更优异的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

迄今最精确质子电荷半径测出

  氢是宇宙中最常见、最基础的元素,但其质子电荷半径大小仍是未解之谜。德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指出,他们利用高精度频梳技术,在高分辨率氢光谱中激发氢原子,首次将量子动力......

福建物构所磷属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获进展

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能够通过频率转换作用,产生中红外可调谐激光。目前,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应用主要有硫镓银、硒镓银和磷锗锌,但是由于其存在的缺陷,已不能满足运用需要。因此,急需探索性能更优异的中红外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