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02 00:00 原文链接: 酶在生命体中作用显著

  对于酶这一物质人们并不感到陌生,酶在日常生活的各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酶还与人体息息相关,利用酶可以帮助人们抑制疾病的发生。请关注――如何才能拥有“酶”好人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愈来愈重视健康问题。酶在人体代谢进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人们的健康紧密相联,从一定意义上说,认识酶,就是认识我们自己。

  酶在生命体中作用显著

  酶,是指由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它能在机体中十分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人体内至少有4000多种酶,生命活动中的消化、吸收、呼吸、运动和生殖都是酶促进反应的过程。

  近日,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金城教授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指出:“没有酶,就没有生命”。酶可以促进糖在人体中的吸收。糖包括蔗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等。在这些糖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其余的糖都要在体内转化为基本的单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用馒头时,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被人体吸收,让人感到甜味。酶究其本质是一种蛋白质,可催化体内的化学反应,酶能让反应速度提高100万 ―1000亿倍,如果没有酶,一口馒头可能要消化一年时间。

  葡萄糖转为糖元,是人体储存能量的方式。吃完饭以后,吸收到血液里的葡萄糖不能够及时地变成糖元,却总在血液里储备着,因而造成高血糖。而当葡萄糖激酶活性不够时,就可能会导致糖尿病。因此,人体一旦缺失酶会导致多种遗传疾病。

  酶在各种疾病中都有应用

  酶在各种疾病中都有应用,转氨酶能反映肝脏的健康状况,当它异常升高时,肝脏可能受到损害;凝血酶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它会导致凝血块产生,堵塞血管,导致中风、脑血栓等疾病;多种心肌酶反映心脏的综合状况;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可以治疗癌症等。

  谈到现代人的高发疾病,不得不提到“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酶与“三高”有直接的关系。一些患者抱怨,为什么这“三高”常常连在一起呢?因为人体的发生机制,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肝脏受损导致各种酶合成不足。脂肪过多,酶无法及时分解,血脂就会升高。高血糖引发血液黏稠,血压升高。血糖高胰岛受损,导致血脂升高。

  糖尿病是40岁以上人群的高发疾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对于糖尿病,有些人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它是由于糖摄入太多造成的。金城指出,日常生活中所摄入的糖对人体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摄入糖过多所导致的肥胖才是疾病发生的前提。

  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目前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归根到底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金城指出,让人体少吸收淀粉是降糖的重要手段。葡萄糖苷酶可以产生葡萄糖,医学上研制出相应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可以有效减少淀粉的吸收,吃进去的淀粉,不会变成糖,从而根本上控制葡萄糖的浓度。

  日常如何正确保健

  现代人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人们普遍注重营养的摄入,但是,有些人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营养过剩。过剩的营养难以代谢,会在体内堆积,造成肥胖。肥胖会为多种疾病提供潜在的可能性。其原因主要有两个:运动量不够;体内蛋白质脂肪、淀粉代谢紊乱。金城指出:“肥胖是一种慢性炎症状态。”

  保持身体的健康,关键在于保持体内营养均衡,肉类、蔬菜的摄入都要保持一定的量,不可偏废。据金城介绍,高血糖患者并不是不吃糖,患者服用药物,一味地降低血糖,最终也可能导致低血糖,患者平日也可以适量补充糖分。许多研究人员研究证实,只要适量摄入,掌握好吃糖最佳时机,对人体是有益的。

  此外,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吃饭的时候,应该细嚼慢咽,刺激唾液分泌,使唾液产生的淀粉酶充分与食物混合,有利于酶尽快发挥作用,刺激胃产生更多的蛋白酶,还可以去除食物中的细菌。还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睡眠质量,让身体更好地新陈代谢,保持充沛的体力。

  适量的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运动并不是越多越好。金城趣称,“生命在于运动,但不在于剧烈运动。”饭后散步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打太极拳也可以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运动应该以自己的身体不感到疲劳为宜,40岁以后的人不宜进行剧烈运动。过度疲劳与剧烈运动,也会造成酶的不稳定。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管住嘴,迈开腿”,饮食均衡,加之适量的运动。糖尿病并不是因为吃糖多,不过,为了预防糖尿病,在饮食方面还是少吃糖为好。过多食用白糖等单糖容易引起肥胖,肥胖可以诱发糖尿病,引起血糖的迅速升高,使受损的胰腺难以承受,从而加重病情。

  夏天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节,专家建议,日常养生应当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每天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睡眠一定要充足。2.每天坚持做些运动,出微汗为佳。3.少吃过甜,过咸,油腻的食物,多吃粗粮和蔬菜。

相关文章

科学家回信|周智广:“五驾马车”决定糖尿病管理成败

编者按:2023年5月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发起“科学家回信”活动,邀请广大读者向自己心中向往尊敬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提问、留言。活动启动后,“学习强国”“科学网App”收到了读者......

科研人员制备出新型促糖尿病足愈合敷料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黏性渗出液的去除以及慢性伤口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先进材料》......

电子袜可检测不健康步行方式

科技日报北京4月7日电 (记者张佳欣)一种电子袜子可以检测到与糖尿病和血液循环不良有关的不健康走路方式,有望预防足溃烂和截肢。这项研究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科学大会EHRA 2......

减肥神药Wegovy对糖尿病和心力衰竭患者也有效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诺和诺德旗下的“减肥神药”Wegovy(主要成分为司美格鲁肽)不仅能减肥,而且对患有糖尿病和心力衰竭病人的健康也有益处。这份周六(4月6日)发布在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报告......

大脑衰老最易受3种危险因素影响

人脑中有一个“弱点”,这是一个特定的高阶区域网络,不仅在青春期后期发育,而且在老年时也表现出较早的退化。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这个大脑网络特别容易受到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

电化学技术可治疗糖尿病足溃烂

据最新一期《先进功能材料》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治疗慢性伤口的有效方法,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而是使用一种电离气体来激活伤口敷料。研究人员认为,新方法在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病原体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血检可预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

法国科研团队在巴黎内克尔儿童医院开展联合研究,发现了一种血液标记物,可有效预测Ⅱ型糖尿病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近期的《循环研究》杂志上。法国科学家对循环于血液中的一种白细胞群体—......

精准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背后:医工交叉攻关

·研究团队将该系统应用于中国和印度的真实临床流程,结果显示,DeepDRPlus系统可以识别高、低风险人群,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筛查间隔和管理策略,可将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筛查间隔从1年延长至近3年而几乎不发......

中国人常见的饮食模式,哪种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饮食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预防策略中起着关键作用,但若仅关注单个食物或营养素,会对饮食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理解不到位。因此,有必要研究饮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2023年12月1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疗”救不了糖尿病?JAMA子刊给出答案

发表在《JAMA·内科学》上的这篇论文,则是计划中针对2型糖尿病人群的一个小范围结果。计划中,参与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健康食材,并得到健康指导和疾病教育,但是遗憾的是,随访1年后,虽然参与者的健康意识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