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13 09:59 原文链接: 辉煌、非议、坚持:中科大少年班风雨四十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有一条著名的天使之路,天使之路上有一栋著名的灰色小楼,总有游人在这里拍照留影。

  这里正是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

  1978年3月,21名来自全国的少年经过选拔进入中国科大,成为首批少年班学生,平均年龄仅14岁。

  “神童”热潮随后席卷全国。40年来,全国多所重点高校先后开设又停办了少年班。中国科大少年班经历过辉煌,也遭受过非议,却并未停下脚步,反而历久弥坚。

  “科大人做事,认为对的就一定会坚持。教育这件事5年、10年看不出什么,现在可以说,少年班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一些心得。”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院长陈旸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培养天才少年的试验田

  1978年的春天,全国人民都在关注一群少年天才的故事。这些带着“神童”标签进入中国科大的少年就这样走入了中国高教史。

  少年班的创办,寄托着时代和国家对人才的渴求。

  1974年5月,李政道提议设立“为早慧少年进行超常教育”的特殊班级,是为少年班的最初设想。1977年,在党中央吹响“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角之际,一封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举荐赣州13岁天才少年宁铂的信件出现在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案头。这封得到方毅亲笔批示的信,直接促成了中国科大少年班的诞生。

  在“科学的春天”里,中国科大在中科院的指导下,破格选拔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少年,创办了少年班。少年班以“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为办学宗旨,开启了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历程。

  有了中国科大的探索经验,1985年教育部决定在全国12所重点高校开办少年班。然而,几经风雨更替,由于生源质量、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等原因,目前只剩下中国科大、西安交通大学和东南大学三所高校仍设少年班。

  作为教育改革的“试验田”, 中国科大少年班在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拓展,最终在2008年成立了少年班学院。截至目前,少年班学院共毕业4140人,其中约90%进入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深造。超过200人成为国内外名校和科研机构教授,其中2名美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名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7人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5人当选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72%的毕业生活跃在企业界、金融界,其中在世界500强企业任职的占35%。

  回看1978年那群少年,他们中有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德意志银行中国行长高峰、“李光耀顶尖科研奖”获得者谢旻、清华紫光副总裁郭元林……

  科学“选材”不拘一格

  少年班从无到有,无先例可循,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不仅凝结着科大人的心血和智慧,许多举措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开山之作”。

  据陈旸介绍,少年班开设之初,老师直接到全国各地面试学生,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生水平也参差不齐。

  后来,少年班不断调整招生和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以“高考初试+学校复试”的招生方法和前两年集中培养的教育模式。

  这些举措开创了我国当代高等教育自主招生、书院制教育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先河。

  “少年班招收的不是‘偏才’‘怪才’,通过科学的破格遴选,我们会尽最大可能避免培训出‘假早慧’、拔苗助长的‘假天赋’,使真正数理特长突出、后劲十足、对科学有巨大热情和好奇心的孩子脱颖而出。”陈旸说。

  在这一理念下,少年班更看重的是“能力”,而非“知识”。据介绍,在复试过程中,少年班会选定一些高中学生不太容易接触到的知识点,在45分钟现场教学后,立即进行考试,观察学生学习能力。

  今年3月,《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第一作者均为中国科大2010级少年班学生曹原,他也成为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上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

  曹原正是陈旸当年面试时一眼相中的学生。“我告诉他一定要来少年班。为了争取他来读书,我还为他补报了创新试点班,之前这两个类别并不能同时报。”陈旸说。

  对于这些天生不同寻常的孩子,陈旸认为,除了“教育公平”,还要有“公平的教育”,让超常孩子也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

  因材施教培养后备人才

  细数中国科大少年班毕业生名单,不难发现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1979级校友、著名植物学家钟扬艰苦援藏16年,2017年出差途中遭遇车祸被中宣部追授为“时代楷模”;1985级少年班学生,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副校长杜江峰;独角兽企业寒武纪创始人陈云霁、陈天石兄弟分别是少年班1997和2001级校友……

  40年来,少年班的毕业生人才济济、成就瞩目,但中国科大却并未墨守成规,而是在办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少年班学院开设后,中国科大陆续创办了“华罗庚数学英才班”“严济慈物理英才班”,2010年开办少年班“创新试点班”。至此,中国科大形成了由少年班、教学改革试点班、创新试点班有机组成的英才培养体系。

  英才班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设立了严格的准入和退出制度,面向二、三年级同学,严格选拔,精心培养。“我们一般要求跨学院、跨一级学科,例如数学+信息、物理+生物,达到一定要求后,可以授予双学位。”陈旸表示。

  以学生发展为本、“宽口径培养、个性化管理”的办学特色,一直是少年班教育的主旨所在。在少年班学院,所有学生可以100%自由选择专业。他们的课程体系也独具特色,其中心就是注重重要基础课程。

  陈旸说:“通过数、理、化、生、信息等基础学科教育,结合学科交叉平台培养和个性化专业教育,我们为各学科领域特别是交叉学科领域培养了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后备人才。”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大,在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自旋磁共振实验室,当得知年轻的科研团队中有一半人员来自少年班时,他不由得称赞:后生可畏啊!

相关文章

中科大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共同举办“医学少年班”

6月15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北京协和医学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勤、校长包信和院士,副校长杨金龙......

中科大团队设计等离激元催化新材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58.shtm本报合肥3月6日电(记者马荣瑞通讯员王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熊宇杰、龙冉研究团队设......

他26岁攻克世界难题,任中科大特任教授

他1994年出生,14岁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5岁成为威斯康星大学助理教授,26岁攻克世界数学难题、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陈杲是人们口中的“天才”和“神童”。“我挺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并......

中科大科研团队提出有潜力的生育力保存新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赵刚教授与生命科学学院史庆华教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曹云霞教授合作,通过基于结构仿生和空间物理场的协同抑冰效应,成功实现小鼠卵泡的高质量深低温保存。相......

科学家发现行星际太阳风中的湍动磁场重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深空探测实验室教授陆全明和王荣生研究团队,发现行星际太阳风中湍动磁场重联的直接证据,揭示了行星际太阳风中湍动磁场重联发生率和背景太阳风风速的关系,证实了湍动磁场重联......

半合成生物传感器揭示辅酶A代谢平衡

CoA半合成生物传感器以及对CoA代谢平衡的重新诠释 受访者供图CoA由维他命B5在体内合成,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物(辅酶)之一,其参与体内众多代谢通路,比如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蛋白翻译......

中国科大实现可滑动纳米机电谐振器

一个振动物体的振动性质受到其固定方式的影响,这一规律不仅激励人们在宏观世界发明了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乐器,也指引人们在微观尺度上设计制备不同类型的力学谐振器。其中,纳米机电谐振器具有质量轻、频率高、品质......

更多的原子,更好的传感器

发展现代化先进量子测量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它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国际化发展潮流,同时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由于里德堡原子具有较大的电偶极矩,可以对微弱电场产生很强的响应,因此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

仿生矿化:超高弛豫率磁共振对比剂诞生记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与合肥工业大学陆杨教授团队、康斯坦茨大学研究团队合作,研制出了一种新型超高弛豫率磁共振对比剂。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相比目前临床在用的对比剂,新型......

科研人员为多种植物叶片代谢物“拍照”

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于《分析化学》杂志中国科大供图在已知植物种群中,有约20万个植物代谢物的化学结构被鉴定出来。植物代谢物的成分分析和空间成像对探讨植物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运输、生理机制、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