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27 15:51 原文链接: 科学伦理的“高压线”不容触碰

  基因编辑婴儿的出生震惊了科学界。122位科学家联名谴责,称“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不做的原因是巨大的风险和伦理问题。出于慎重,学界公约规定,只用即将销毁的人类胚胎做短期试验。而贺建奎副教授的研究,就像堵车时,独自在空旷的应急车道全速前进,必然遭人指斥。

image.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次“犯禁”试验是否取得了公布者所说的成果?科学意义如何?尚不清楚,但有两点可以确定:第一,科学家和审批方公开的信息太少,无法证明其行为是负责任的;第二,科学探索不能跳过规则和审批,拔苗助长是错的。

   首先,一项技术进入人体试验阶段,得相当成熟。贺建奎2017年2月初参加一次学术伦理会后,曾发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报告,指出五个安全性问题,笔者代为总结:如何验证人类胚胎在基因编辑后是否异常?如何发展一个可靠的质量控制流程以减少脱靶?如何减少嵌合体发生?试剂是否会毒害胚胎?如何确定多代后的效应?

   贺建奎指出:“没有解决这些重要的安全问题之前,任何执行生殖细胞系编辑或制造基因编辑的人类的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是什么试验证据,使贺建奎认为已解决了这些重要的安全问题?在2017年3月通过的伦理申请上,我们看不到相关的信息。这份公开材料提到了在猴等模式生物上进行了前期试验,但未说明试验结果。也没有任何相关论文发表。

   笔者认为,试验人员应尽快公布前期试验信息,才能向大家表明他们是抱着负责任的态度去闯禁区。批准该申请的审查者也应公开批准的理由,以证明他们履行了职责,不是走过场。

   另外,虽然很多遗传病患者都指望新技术解除折磨,但科学家逾越规矩去探索是冒失的,可能给科学事业拖后腿。

   一个例子是1999年,18岁的先天OTC缺乏症患者杰西·基辛格,参加美国宾州大学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时死去,也是18名试验者中唯一死去的——试验者认为无害的腺病毒,在基辛格体内引发剧烈的免疫反应。事后发现,是试验主持者而非临床医生招募了基辛格,这是违反规程的(因为试验主持者可能劝诱病人参与)。

   尽管基辛格生前曾表示,能够接受最坏的结果是死亡,相关科学家的职业生涯仍为此遭遇重大挫折;相关机构关闭;宾州大学巨额赔款;媒体报道让大众对基因治疗从盲目乐观转为避之大吉,让基因治疗难以招募志愿者。

   一次可能跨不过伦理门槛的基因编辑婴儿试验,也让人疑虑:如出纰漏,孩子健康将受损,基因编辑技术也将遭遇波折,以科学家个人名誉来抵押远远不够。这也是众多科学家抗议此次试验的原因。

   于今,我们唯有期盼那对双胞胎健康长大,并希望科学家利用合规试验尽快转化基因编辑技术,造福众多受苦于基因疾病的患者。科学是循序渐进的事业,不是赌博。

相关文章

时隔将近1年,FDA基因编辑监管破冰!

10月23日,基因编辑公司VerveTherapeutics宣布FDA解除了对其核心产品VERVE-101的临床搁置,Verve计划开始将美国患者纳入其基因编辑疗法VERVE-101的Ib期试验。20......

生物工程新突破!基因编辑技术让鸡能抵抗禽流感

根据《自然·通讯》10日发表的一项生物技术概念验证研究,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对禽流感有部分抵抗力的鸡。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潜在策略,有助于减少禽流感从野外禽鸟向养殖家禽的传播。野生母鸡(左)......

美国FDA向婴儿配方奶粉制造商发出警告信

2023年8月30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向婴儿配方奶粉制造商发出警告信,作为该机构持续承诺加强监管的一部分,以帮助确保该行业在尽可能安全的条件下生产婴儿配方奶粉。这几家公司违反了《联邦食......

高彩霞团队开发出不依赖CRISPR的全新碱基编辑工具

基因组编辑可以对生物体遗传信息进行精准、高效的修饰,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颠覆性技术。通过融合nCas9(切口酶形式的Cas9)与脱氨酶,美国哈佛大学DavidLiu团队先后开发出胞嘧啶碱基编辑系统......

高彩霞团队开发出不依赖CRISPR的全新碱基编辑工具

基因组编辑可以对生物体遗传信息进行精准、高效的修饰,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颠覆性技术。通过融合nCas9(切口酶形式的Cas9)与脱氨酶,美国哈佛大学DavidLiu团队先后开发出胞嘧啶碱基编辑系统......

基因编辑具有治愈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巨大潜力

全球约有200多万人因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失明,被称为“不可治眼病”、“家族的梦魇”,其中以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最为常见,缺乏有效治疗。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

科学家开发能锁定小型癌症相关突变的新型基因编辑工具

构成促癌基因的代码中只要改变一个字母就会明显影响肿瘤的侵袭性或癌症患者对特定疗法的反应,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Biotechnology上题为“Generationofprecision......

医学界的里程碑还是昙花一现?CRISPR疗法治病能走多远

维多利亚·格雷患有一种被称为镰状细胞病的遗传性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红细胞形成异常的“镰刀”形状,阻塞毛细血管,患者不但疼痛异常,还可能造成器官损伤。自记事起,疼痛就一直伴随着格雷。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

医学界的里程碑还是昙花一现?CRISPR疗法治病能走多远

维多利亚·格雷患有一种被称为镰状细胞病的遗传性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红细胞形成异常的“镰刀”形状,阻塞毛细血管,患者不但疼痛异常,还可能造成器官损伤。自记事起,疼痛就一直伴随着格雷。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

艾滋病病情可长期缓解,并不意味着彻底“治愈”

法国和瑞士研究人员近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名被称为“日内瓦病人”的男子,是最新被宣布病情得到长期缓解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像之前的病例那样接受带有病毒阻断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