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04 21:45 原文链接: WET土壤水分、温度、电导率速测仪使用说明

土壤三参数速测仪 

HH2/ WET使用说明

HH2/WET是一套由英国生产的,测量土壤体积含水量、温度和电导率的仪器。

  • 仪器组成

仪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探测设备(WET土壤传感器)和读取设备(HH2土壤湿度表)。其中WET探头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是上半部分的有防水保护层的电子部分,另一部分是下面的3根钢针。这3根钢针可以插在土壤里。

此外,还包括英文用户手册2本,备用电池1块,便携工具箱1个,软盘2张,数据线1根,转接头1个。

  • 仪器安装

*节 校正文件安装

HH2读数表内置的仪器选项中没有WET传感器选项,所以要将WET选项安装到读数表里,安装步骤如下(长时间没有电池,读数表内device一项中,没有WET选项时执行此过程,有此选项则无需此操作):

1 将HH2读数表与计算机通过25针转9针转换口连接

2 打开HH2的软件,点击Setting,选择Serial Port,选择正确COM口,确定,如图

 

 

 

 

 

3 点击Install,选择Sensor Calibration,然后选择WET Sensor,这时在提示的对话框中选择WET校正文件(文件在光盘中,使用时,请确认光盘序列号和探头序列号对应。安装之前请确认数据已经下载,并且通过读数表,Data-erase,选项删除数据,然后执行安装过程。)

4 文件安装完毕后,会出现一个对话框提示安装成功

第二节 测量安装

在需要使用仪器进行测量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安装。

1 将WET连接到HH2读数表上

2 按ESC键打开仪器

3 按SET键,然后按方向键选择Device选项

4 再按一次SET键进入选项,用方向键选择WET

 

5 按SET键确定

6 按方向键,选择土壤种类(soil type),按set键进入。一般选择矿物土(mineral)

7 按READ键开始读数,按方向键查看水分含量、温度和电导率值,你可以在Display选项选择不同的单位

 

 

 

8 按Store键保存数据或按ESC键丢弃数据

9 将HH2与计算机连接下载数据

注意: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区域号(Plot ID)、样品号(Sample ID)和仪器号(Device ID)按默认值即可

注意问题:

1 气泡问题。由于钢针周围的气泡的存在,尤其是中间的针的周围,会降低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测量值。所以当需要将探头移开或者重新插到已有的位置里的时候,需要非常小心。

2 角度问题。如果需要将探头留在某个地方,或者试验要在雨中、雨后进行的话,需要将探头以一定的角度插在土里(一般是20度)。这样可以防止雨水流到钢针上。

3 取样问题。当插入WET探头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土壤密度和成分的变化,钢针和石头的距离太近,有植物的根被钢针穿过或者在钢针附近,钢针附近有虫洞,还有地底水系的影响。

 

第三节 下载数据

在测量完成的时候,如果需要将存在HH2表内的数据读取到计算机中,生成Excel表格,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安装。

1 从便携式包装箱里取出HH2表。

2 从自封口的塑料袋中取出25针转9针的转换口,和9孔数据线。

3 将转换口的9针端和数据线的9孔端连接,并将长杆螺栓拧紧。

4 将转换口的25孔端与HH2表的25针插槽连接,并用长杆螺栓拧紧。

5 将9孔数据线的另一端与计算机的COM口相连。用长杆螺栓拧紧。

6 HH2读数表在关机状态下与计算机相连

7 打开HH2读数表软件

 

8 点击Retrieve选项,会弹出另存为对话框,然后选择保存数据的位置,保存数据

注意:要记下将读数表连接到计算机哪个COM口,在读取数据的时候需要输入。

  • 仪器使用

在进行实际的数据测量的时候主要操作的是HH2表。

*节 HH2表的各个按键的作用。

“ESC”键——开机,关机,返回上级菜单

“SET”键——选择,进入

#

相关文章

干旱区绿洲农田土壤碳库与养分储量研究获突破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科研团队近日在干旱区绿洲农田土壤碳库与养分储量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该研究不仅揭示了荒漠开垦后农田土壤碳库和养分库在长期耕作措施下的变化模式,还提出了促进绿洲农业可......

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研究获进展

互花米草是原产于北美大西洋沿岸的草本植物,近年来迅速入侵中国海岸线。其中,约93%的入侵区域为泥滩地。通常认为,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造成负面影响,但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尚不明朗。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

研究者对旱区土壤这一维度分布格局有了新认识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课题组,以西南干旱河谷沿纬度梯度(23.2–32.3°N)分布的自然灌丛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的纬度分布格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

保护性种植促进喀斯特食物网结构维持与能量流动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恢复成效显著,但是该区人口压力较大,经过几十年保育恢复的生态系统仍面临被再次开垦利用和土壤退化的风险。土地利用变化会对土壤微食物网产生强烈影响,以往研究通常采用时空替......

秸秆投入有助于土壤有机碳多碳库形成

区分植物源和微生物源有机碳是确定土壤有机碳库形成的关键。在施肥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的形成、周转和积累受肥料类型和土壤微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调控。不同肥料投入有可能改变土壤微生物对其利用策略,从而......

环境相关,该院发布23种仪器采购需求

为进一步有效推进广东省地球关键带(土壤)污染归趋与风险防控实验室(一期)建设,提升土壤、地下水污染物环境归趋与风险防控能力,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拟购置一批实验建设有关的设备,开展土壤、地下水等环境介质......

2024年治污攻坚怎么部署?27省工作重点汇总

新年伊始,随着全国各地两会密集召开,各地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相继出炉。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月18日,共有27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各地依据当地经济发展潜力等因素,锚定了2......

新型传感器实现土壤磷酸盐现场连续监测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合肥智慧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王儒敬,院长助理、副研究员陈翔宇课题组与安徽理工大学教授唐超礼团队合作,研发了用于土壤磷酸盐现场连续监测的电化学微流体系统。相关......

科学氮素管理能促进土壤氮驻留

记者近日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三亚南繁研究院张金波与孟磊教授团队发现,基于氮素循环知识的综合管理可对生态系统氮驻留产生积极影响,这为降低全球氮损失风险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

基于XRF和VisNIR数据融合的土壤重金属浓度分区预测是否更佳?

文章信息第一作者:石陶然通讯作者:吴春发教授,骆永明研究员通讯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