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08 14:42 原文链接: 利用三维飞秒激光光刻技术制备纳米晶体结构

  材料本身的光学性质不仅取决于其化学性质,还取决于其亚波长结构。由此而来的诸如光子晶体和超材料等,拓展了人们对于光学结构和光学材料的认识,展现出不同于自然材料的新奇现象和功能。然而,在过去的研究中,光学晶体的纳米结构集中于材料的二维表面。这是因为应力诱导的裂纹形成和传播使得高精度的三维体积加工具有极大难度。因而,现阶段很少有技术能够可靠地将光学晶体纳米结构超出二维表面,拓展到三维。

  近日,来自意大利光子学与纳米技术研究所的Airán Ródenas及其同事报道了一种新的加工手段。与普遍的方法不同,他们提出晶体的内部化学反应性(由其湿蚀刻速率给出)可以在纳米尺度上进行局部操控,并且可以通过多光子3D激光写入(3DLW)形成致密的纳米孔晶格。在许多光学器件中广泛使用的关键晶体(如钇铝石榴石(YAG)和蓝宝石)中,可以在100nm水平上产生具有任意特征尺寸的厘米长的空孔晶格而没有脆性断裂。这使得在晶体内设计和制造具有亚波长结构的纳米光子元件成为可能。为展示该技术的潜力,研究团队在钇铝石榴石和蓝宝石中的毫米长纳米孔中制造了亚波长衍射光栅和纳米结构光波导。该方法提供了将二维纳米光子学概念拓展到三维结构中的有效途径,从而有望应用于固态激光器或晶体内的新型微谐振器等,也为超强可变形激光纳米纤维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

相关文章

清华长庚医院创新开展混合现实引导下骨科手术

近日,记者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获悉,该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创伤骨科团队联合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王广志教授团队,通过利用混合现实引导下术中精准目标定位、三维目标精准重建、3DSlicer-AR高性能术中协......

重大突破!首款可见光波长飞秒光纤激光器研制成功

技术进步为生物医学应用等领域可靠、紧凑的超快激光器奠定了基础。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了第一款能够在电磁波谱可见光范围内产生飞秒脉冲的光纤激光器。这一进步为各种生物医学和材料加工应用带来了潜力。这些激光器的......

新研究实现飞秒激光加工多关节微机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纳米工程实验室教授吴东团队提出了一种飞秒激光二合一写入多材料的加工策略,制造了由温敏水凝胶和金属纳米颗粒组成的微机械关节,随后开发出具有多种变形模式(>10)的多关节人形微机械......

国际科研团队研发可承受极端条件的合金

波兰华沙理工大学科研人员参与的国际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新的W-Ta-Cr-V-Hf合金。该合金为纳米晶体,难熔且具有高熵,极耐辐射,未来可用于核工业和航天工业中。科研人员表示,新合金的成分通过计算机模......

量子技术解决了在水下拍摄实时3D图像

在水下拍摄3D图像是很棘手的,因为照明条件不一致,而且水中的颗粒会散射光线并导致失真。研究人员已经创建了一个新颖的原型系统,使用量子技术和LiDAR来克服这些困难。光探测和测距(LiDAR)系统通过测......

来自脑细胞的启发:新型计算机组件

尽管技术在不断进步,但人脑在几个方面仍然优于计算机。虽然计算机可以比人类更快地进行数学计算,但人脑能够处理复杂的感官信息,并轻松地适应新的经验。这种能力仍然是计算机无法企及的,而人脑在完成这一壮举的同......

清华团队以飞秒激光改写材料“基因”

近日,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周树云研究组和合作者首次在半导体材料黑磷中实现了脉冲激光诱导的弗洛凯瞬时能带调控,并发现其与黑磷的赝自旋具有独特的耦合作用及光学选择定则,相关论文于2月2日在《自然》发表。据了......

清华团队探微揭秘!飞秒激光改写材料“基因”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探究低维量子材料微观物理机制的重要探测手段,并且其中超短、超强脉冲激光还可作为电子结构及物态的有效调控手段,实现平衡态所不具有的新物态、新效应。周树云研究组和合作者首次在半导体材料......

清华团队探微揭秘!飞秒激光改写材料“基因”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探究低维量子材料微观物理机制的重要探测手段,并且其中超短、超强脉冲激光还可作为电子结构及物态的有效调控手段,实现平衡态所不具有的新物态、新效应。周树云研究组和合作者首次在半导体材料......

微型3D材料可提高燃料电池效率

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创造微型3D材料的新技术,最终可使氢电池等燃料电池更便宜、更可持续。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该研究,有可能在纳米尺度上按顺序“生长”互连的3D层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