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员黄延强、副研究员杨小峰团队在单原子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催化应用策略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采用含氮有机聚合物材料为载体,制备出类均相铱活性中心的单原子催化剂,该催化剂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中表现出优异催化性能。相关研究成果以全文的形式于Cell 旗下的Chem 杂志上发表。

  “单原子催化”概念由大连化物所张涛团队、清华大学教授李隽及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刘景月于2011年共同提出,迅速成为多相催化领域的研究前沿,并有望成为关联多相与均相催化的桥梁。然而,催化剂载体表面的不均匀性对单原子催化剂的形成、稳定性能、催化性能都有极大的限制。为此,黄延强团队提出借鉴均相催化模型,从分子水平构建载体负载单原子活性中心,从而不仅可获得稳定的单原子活性中心,而且可以实现单原子催化剂的“准均相”应用。

  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酸是一个原子经济性的反应,生成的甲酸不仅是重要化工原料,还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液态储氢材料。在前期探索CO2催化活化转化的研究认识基础上(Nat. Commun., ACS Catal., ChemSusChem),该团队利用酰胺化反应简捷、高效地制备出含有吡啶-酰胺基团的多孔有机聚合物,并将其作为载体负载单原子铱催化剂以实现活性中心的稳定性,该催化剂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酸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解决了多相催化在该反应中一直面临的活性不高的难点。同时,科研人员通过球差电镜、XPS、XAS等表征实验,结合理论计算催化活性中心结构及光谱模拟,对Ir单原子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精确解析,确认该单原子催化剂具有类均相活性中心,且具有与均相催化过程相同的催化反应机理。该研究为二氧化碳的高值化利用、设计新型单原子催化剂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以上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等资助。

大连化物所单原子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相关文章

同步辐射技术助力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反应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杨化桂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姜政团队工通过撰写综述论文,介绍原位/工况同步辐射分析技术在CO2/CO还原反应中跨尺度应用。相关文章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综述总......

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

名称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索引号000014672/2024-00149分类应对气候变化发布机关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生成日期2024-04-12文号公告20......

新方法“近乎完美”控制单原子,提高建造通用量子计算机可能性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工程师和物理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方法,首次成功在阵列中可靠地定位单个原子,其接近100%的精度和可扩展性可用于制造量子计算机,使其达到几乎为零的故障率,提高了建造通用量子计算机的可能性。相......

新方法可提高建造通用量子计算机可能性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工程师和物理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方法,首次成功在阵列中可靠地定位单个原子,其接近100%的精度和可扩展性可用于制造量子计算机,使其达到几乎为零的故障率,提高了建造通用量子计算机的可能性。相......

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研究有了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德会团队,应邀发表了关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选择性调控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系统介绍了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的研究进展,并对二氧化碳加氢的选择性调控策略、存在的......

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取决于土壤碳底物

甲烷(CH4)与二氧化碳(CO2)的相对排放量是探究气候变暖影响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深入理解CH4与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陈......

氧化物催化剂与氧化物载体间存在界面限域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傅强团队在界面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开放的TiO2等氧化物载体表面能够提供限域环境,并且驱动In2O3颗粒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气氛中自发......

16世纪大气二氧化碳为何下降?人类活动变化导致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地球科学论文指出,人类活动的变化或导致16世纪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原因是公元1450-1700年新旧大陆交流期间美洲大规模土地利用的变化。这项研究......

新方法可直接测量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茂、刘中民院士团队在催化剂颗粒温度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出单个工业分子筛催化剂颗粒内温度分布三维时空分辨测量方法,揭示了强放热的甲醇制烯烃反应过程中催化......

高达5500小时!厦大团队创制超高稳定性催化剂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野、傅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姜政等,创制出高达5500小时以上寿命的超高稳定性In/Rh@S-1催化剂,在近热力学平衡收率条件下,高选择性催化丙烷等低碳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