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20 11:19 原文链接: 我国学者提出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的新模式

  近日,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光旭副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团队总结了全球各板块奥陶-志留纪之交的底栖动物群宏演化序列,综合其他生物及碳同位素地层数据,极大地提升了华南赫南特阶综合地层框架的对比精度。该高精度综合地层框架对奥陶纪末大灭绝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是显生宙地球生命所遭受的第二大灭绝事件,仅次于二叠纪末大灭绝,同时也是唯一一次与冰期相关联的灭绝事件,是国际地学界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之一。长期认为,这次灭绝事件的基本过程被描述为两幕式:第一幕起因于凯迪-赫南特期之交冈瓦纳冰盖的形成,造成新的凉水海洋生物全球广布;第二幕则由于赫南特晚期冰川消融,导致早前的凉水动物的整体消亡。尽管已成为广泛接受的研究范式,但这一经典模式所基于的区域对比实际上多限于阶一级的精度(尤其对于碳酸盐沉积及底栖动物),因而很可能随着对比精度的提高而“局部坍塌”甚至“全面崩溃”!

  通过数年的努力,王光旭等利用奥陶-志留系界线地层出露连续、发育完好的优势,已经在华南率先建立了赫南特阶综合地层框架。最近,该研究团队系统总结了全球各板块(或块体)奥陶-志留纪之交底栖动物群(以珊瑚和腕足为代表)的宏演化序列,发现它们自下而上有三套迥异的底栖动物群组成。据此,综合笔石生物地层数据,校对了牙形类、几丁类生物地层以及碳同位素化学地层,极大地提高了对比精度,为深入理解奥陶纪末大灭绝的基本过程与实质提供了更高精度综合地层框架。

  在新的对比精度下,通过对华南高质量底栖动物群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王光旭等进一步提出了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的新模式:(1)这次大灭绝仅有一幕,发生在凯迪期与赫南特期之交,与南极冈瓦纳冰盖的大规模形成时间吻合,而随着之后赫南特早期冰期的持续,以赫南特贝为代表的凉水动物群迅速扩张并占领全球,后生动物礁完全消失;(2)在赫南特中、晚期,冰期虽已结束,但气候波动依旧存在,造成了海洋动物群的更替,但整体上并没有大灭绝的发生,相反有些类群(如珊瑚、海绵)的多样性甚至明显增加;(3)直到志留纪最早期,随着气候环境的整体恢复,海洋生态系统才开始得以全面复苏。

  该成果近日在国际地学期刊《Earth-Sciences Reviews》上发表。此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联合资助。

image.png

全球奥陶-志留纪之交底栖动物群纬度分布及其演变模式

image.png

全球赫南特阶高精度综合地层框架及华南生物多样性变化

相关文章

晚奥陶世生物大灭绝后第一个腕足动物群及其演化意义

近年来,根据全球超过20个板块或地体的资料,晚奥陶世生物大灭绝(LateOrdovicianMassExtinction,LOME)第一幕后与第二幕后的两个腕足动物群已得到识别。其中,第一幕期间的赫南......

火山喷发导致了第五次生物大灭绝?

白垩纪末期(约6600万年前)发生的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结束了地球上超过1.5亿年的恐龙时代,并为哺乳动物的崛起铺平了道路。目前,关于这场大灭绝的原因仍处于激烈争论当中。其中,印度徳干玄武岩喷发和小行星......

华南周缘火山喷发或导致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视觉中国供图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5亿年来地质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11月17日,国际刊物《科学进展》发表中外团队研究成果,表明华南周缘酸性火山大规模喷发导致陆地森林大火蔓延,摧毁......

奥陶纪燧石相化石研究获进展

奥陶纪时期,全球多个地区广泛沉积硅质岩,包括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东部。奥陶纪深海燧石的微观古生物学有相对较好的记录,但关于奥陶纪浅海燧石的微体化石组合却知之甚少。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

揭示华北板块陆地植物多样性和灭绝模式

华北板块二叠纪至中三叠世不同时段植物大化石物种分布图兰州大学供图日前,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博士熊聪慧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薛进庄等合作者共同揭示了二叠纪至中三叠世华北板块陆地植物......

植物如何在生物大灭绝时期中幸存下来的?

地球在46亿年的漫长地质演化历史中曾经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最著名和为人们熟知的是最近一次:距今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古新世之交(Cretaceous-Paleogeneboundary,K......

我国学者提出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的新模式

近日,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光旭副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团队总结了全球各板块奥陶-志留纪之交的底栖动物群宏演化序列,综合其他生物及碳同位素地层数据,极大地提升了华南赫南特阶综合地层框架的对比精度......

我国学者提出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的新模式

近日,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光旭副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团队总结了全球各板块奥陶-志留纪之交的底栖动物群宏演化序列,综合其他生物及碳同位素地层数据,极大地提升了华南赫南特阶综合地层框架的对比精度......

古生物学家揭秘奥陶纪海洋动物群繁盛背后的“玄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8月20日发布消息,该所“早古生代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詹仁斌研究员及其国际合作伙伴加拿大威斯顿大学靳吉锁教授指出,现今活跃在东太平洋赤道地区的“冷舌”现象在奥陶纪时就已存......

我国学者研究揭示奥陶纪海水为“方解石海”

球上的海水成分并非一成不变的,根据海相非生物壳碳酸盐岩的成分推测,地质历史时期海水的成分在富Ca低SO4的“方解石海”与富Mg高SO4的“文石海”之间波动,目前大量矿物学证据显示,寒武纪—奥陶纪时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