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10 12:20 原文链接: Science背靠背丨相分离如何促进膜受体信号转导

  相分离在膜受体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中常有发生。以T细胞活化过程为例,TCR被Src家族激酶磷酸化后,招募胞内酪氨酸激酶ZAP70,后者磷酸化骨架蛋白上T细胞活化linker(LAT)的酪氨酸位点。磷酸化后的LAT可与接头蛋白Grb2的SH2/SH3结构域、GEF蛋白的脯氨酸富含域形成互作网络,发生相分离。2016年,著名的Ronald Vale(就是那位研究生期间打破科研记录一年发表4篇一作cell,26岁拿到PhD,42岁成为双院院士,研究分子马达的高富帅)实验室发现T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中TCR磷酸化可诱导下游蛋白形成液液相分离,并最终促进肌动蛋白丝(actinfilament)的形成【1, 2】;这一研究首次阐明了相分离对信号转导有促进作用。

  随着相分离领域的发展,众多体外实验逐步揭示相分离的发生主要有两种机制:一是蛋白内部的无序区自发形成相分离;二是蛋白间通过多价的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互作网络,从而发生相分离【3】。那么,膜受体信号转导中的相分离究竟通过哪种机制发生,这一过程发生的化学计量学依据为何,相分离具体如何调控信号转导,其意义何为,这些问题目前仍不清楚。近日,Science杂志背靠背发表了来自UCB和UTSW的两个实验室对相分离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的化学计量学研究【4, 5】。

图片.png

  在UCB Jay T.Groves教授团队的研究中,研究者对(pY)LAT-Grb2-SOS信号通路中的SOS蛋白在TCR磷酸化以后是如何被招募到膜上、并从活性抑制状态中激活的过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SOS蛋白由N端histone fold、Dbl同源结构域、Pleckstrin同源结构域,C端PR(脯氨酸富含域),和催化活性中心REM(Ras交换motif)、CDC25结构域构成【6】。其C端PR与接头蛋白Grb2的SH3结构域互作,N端则通过分子内及分子间的互作阻挡活性中心发挥作用。研究者通过inteinligation得到了全长的SOS蛋白,通过单分子实验发现,SOS在被Grb2招募到细胞膜后有两种形式:招募后活化(activation)和招募后排斥(rejection)。两种形式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结构基础:Activation形式的SOS蛋白通过与PIP2等阴离子脂质互作,开放活性中心,从而激活下游Ras蛋白;而Rejction形式的SOS蛋白则迅速游离开细胞膜,保持活性抑制状态。多个单分子实验的统计结果显示,Activation形式的SOS蛋白从被招募到活化所需的activation time呈先升后降的gamma分布而非指数分布,提示SOS蛋白的活化过程存在至少一个限速步骤。研究者通过化学计量学推算对这一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验证,当SOS蛋白活化需经历一个限速步骤时,其activation time的表达公示为

  函数图像则如图D。由于SOS蛋白的活化主要是活性中心抑制状态到活性中心开放状态的转变,影响这一转变的关键分子有接头蛋白Grb2、SOS蛋白N端结构域和PIP2,研究者分别探究了这三者对于activation time的影响。结果发现,Grb2和SOS蛋白N端结构域是维持activationtime gamma分布的关键,两者通过影响SOS蛋白在膜上的驻留时间(dwell time)而维持限速步骤的存在,其具体机制则正是相分离。具体来说,SOS蛋白的PR结构域可与多个Grb2分子相互作用,驻留时间较长(4-6s)的SOS蛋白通过多个Grb2分子与至少两个LAT分子形成互作网络。在给定LAT及Grb2浓度的情况下,随着SOS蛋白PR结构域浓度的增加,可观察到相分离的形成。通过相分离而长时间驻留在膜上的SOS蛋白增加了与PIP2接触并活化的几率,相分离中每个SOS分子可4倍激活下游的Ras蛋白。而与单个Grb2分子互作的SOS蛋白在膜上的驻留时间则不到1s,其激活概率大大降低。

  相分离调控SOS蛋白的膜驻留时间从而影响SOS蛋白的活化,这一限速步骤在化学计量学中被称为“动力学校正”(kineticproofreading),其主要意义为防止个别被偶然激活的上游信使分子大规模激活下游信号通路。除SOS蛋白以外,许多膜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也表现出相似的机制,如小G蛋白Rho家族的鸟苷酸交换因子Vav蛋白,Raf蛋白,PI3K,诱导性T细胞激酶和起始肌动蛋白成核的Arp2/3复合物。UTSW Michael K.Rosen教授团队的研究即对Nephrin-Nck-N-WASP信号通路中的相分离现象进行了描绘。

图片.png

  Michael K.Rosen教授早先报道了肾足细胞、活化的T细胞膜信号转导过程中存在相分离现象【7, 8】。这一相分离现象起始于在上游信号刺激下跨膜蛋白nephrin/LAT位于胞浆内的无序端被酪氨酸激酶磷酸化,磷酸化的酪氨酸位点可与适配蛋白的SH2、SH3、PRM结构域多价互作,最终形成微米级的相分离液滴。这两条信号通路的相分离能够特异性上调适配蛋白Nck及其配体N-WASP和actin成核因子Arp2/3复合物的活性,最终促进肌动蛋白成丝,而其具体如何上调复合物的活性尚不得而知。

  研究者首先通过单分子实验证实pNephrin、Nck、N-WASP分子能够在体外自发形成液液相分离,且相分离内部肌动蛋白成丝的净能力(除去蛋白浓度的影响)比游离状态下肌动蛋白成丝的能力高14倍。肌动蛋白成丝的过程起始于Arp2/3:WASP2:Actin2复合物组装成为“母体”肌动蛋白丝,而后WASP从复合物中解聚、Arp2/3复合物不可逆的结合在“母体”肌动蛋白丝上,并开始“子代”肌动蛋白丝的装配。由于WASP的结合是这一过程中的主要限速步骤,研究者试图探究N-WASP在细胞膜上的驻留时间是否是影响其活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首先,N-WASP是通过PRM与Nck的SH3结构域互作,从而连接到跨膜蛋白Nephrin的pTyr位点上的,其膜上驻留时间主要受到Nck浓度的影响。但此影响并非完全线性:当Nephrin的pTyr位点被Nck的SH3结构域饱和时,此互作网络最为稳固,N-WASP在膜上的驻留时间最长。其次,单分子实验证实,当N-WASP直接结合在细胞膜上时,其促进肌动蛋白成丝的能力是通过Nck间接结合在细胞膜上时的40倍余。最后,actin成丝的能力与nephrin-Nck-N-WASP的浓度呈现相似的非线性关系,而与WASP的膜上驻留时间则呈线性正相关。

  至此,在肾足细胞的膜信号转导过程中,pNephrin-Nck-N-WASP通过多价的相互作用形成相分离,而相分离的程度则受分子间相对浓度调节。液液相分离通过增加N-WASP的膜上驻留时间,显著上调N-WASP的活性,增强其通过Arp2/3复合物促进肌动蛋白成丝的能力。这一机制既抑制了上游通路低活跃水平下干扰信号对下游信号通路的大规模激活,又保证了高活跃水平时对下游信号通路的精细调节,因此在膜受体信号转导中尤为重要,并成为液液相分离的又一重要生物学功能。

  参考文献

  1. Su, X.L., et al., Phase separation of signaling molecules promotes T cell receptor signaltransduction. Science, 2016. 352(6285):p. 595-599.

  2. Dustin, M.L. and J. Muller, Liquidity in immune cell signaling. Science, 2016. 352(6285):p. 516-517.

  3. Banani, S.F., et al., Biomolecular condensates: organizers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2017. 18(5): p. 285-298.

  4. Huang, W.Y.C., et al., A molecular assembly phase transition and kinetic proofreading modulate Ras activation by SOS. Science, 2019. 363(6431): p. 1098-+.

  5. Case, L.B., et al., Stoichiometry controls activity of phase-separated clusters of actin signaling proteins. Science,2019. 363(6431): p. 1093-+.

  6. Sondermann, H., et al., Structural analysis of autoinhibition in the Ras activator son of sevenless. Cell, 2004. 119(3): p. 393-405.

  7. Banjade, S. and M.K. Rosen, Phase Transitions of Multivalent Proteins Can Promote Clustering of Membrane Receptors. Elife,2014. 3.

  8. Kim, S., et al., Phosphorylation of Nephrininduces phase separated domains that move through actomyosin contraction.bioRxiv, 2019: p. 558965.


相关文章

研究揭示S核酸酶相分离促进矮牵牛自交不亲和性新机制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SI)是被子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种内生殖障碍。其中,最广泛存在的SI系统是在车前科、茄科、蔷薇科和芸香科中发现的一个由S-核酸酶(S-RNase......

研究揭示相分离调控衰老的机制

细胞区室化是细胞内复杂生化过程有序进行的基础,也是生命演化在细胞水平的重大事件。磷脂双分子层包裹的有膜细胞器是传统认知的细胞区室。与之相对,生物大分子通过分子间多价相互作用发生相分离,在细胞内形成高度......

科研人员在混合卤素钙钛矿相分离领域取得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陶瓷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先进储能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阙文修教授团队通过利用卤素离子的定向移动可以实现特定钙钛矿组分的空间分布,从而可能实现对载流子动力......

相分离调控蛋白翻译与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吝易团队与杨雪瑞团队合作揭示了细胞利用相分离对蛋白质翻译进行精细的时空调控,从而维持昼夜节律周期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以“区室化周期性蛋白质翻译精确调控生物节律(Circadianc......

《三体》中用太阳放大信号并不靠谱

当强大的电磁波从山顶的雷达天线穿破云层射向天空,巨大的能量使周围冰雪融化、鸟兽惊散……2月14日,改编自刘慈欣著名科幻小说《三体》的同名电视剧迎来大结局,剧中“红岸基地”发射电磁波信号的场景给观众留下......

全脑信号为痴呆症研究提供新思路

近日,《柳叶刀》旗下eBioMedicine在线发表了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刘勇团队与合作者的最新成果。该研究基于多中心功能磁共振影像,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痴呆症)患者全脑信号的改变模式,并系统评......

一种跨物种信号通路的发现解开了蜱虫免疫和发育的谜团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节肢动物寄生虫和宿主之间的第一种物种间信号通路,在这种信号通路中,宿主动物血液中的分子触发了寄生虫的免疫和发育。这项新研究表明,当蜱虫摄入......

细菌信号转导网络复杂度的进化原理获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高贝乐团队以具有足够进化深度和生态多样性的弯曲菌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六大信号转导系统在该门不同分支的进化过程及复杂度构建的方式,解析了细菌的信号网络从简单演变为复杂......

研究揭示中子星并合引力波信号新特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486.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利用双中子星并合过程中的引力波辐射特......

研究发现一条全新植物高温感知和信号传导途径

过去十年来,高温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粮食供给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科学家对植物高温胁迫信号转导和耐热性形成分子机制已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研究,但目前人们对高等植物如何感知热的原初信号事件及分子机制仍然知之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