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1 13:17 原文链接: 总二氧化碳(TCO2)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文件

总二氧化碳(Total Carbon Dioxide,TCO2) 

1. 原理:
血浆(清)中的碳酸氢根在磷酸烯醇丙酮酸羟化酶(PEPC)的催化下和磷酸烯醇丙酮酸(PEP)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和磷酸烯醇丙酮酸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反应,生成苹果酸,同时将NADH氧化成NAD+;在340nm波长处吸光度的降低与样品中HCO3-含量成正比。反应式如下: ~
2. 标本采集与处理: 
2.1 受检者准备:病人应处于安静、呼吸稳定的状态,穿刺时应尽量减少病人的疼痛感。坐位与卧位、睡眠后与清醒时、运动后与进餐后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2.2 静脉采血:除非是卧床的病人,一般在采血时取坐位。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因此影响测定水平。故在采血前至少应静坐5min。一般从肘静脉取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min,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详见本科制定的静脉采血SOP文件) 
2.3 采血管:应尽量采用含有石蜡油的肝素抗凝管。草酸盐、柠檬酸盐和EDTA管都不宜使用。 
2.4 标本处理:血标本应尽快送实验室,及时分离及时测定。(详见本室制定的血清或血浆分离的SOP文件)Ⅰ。 
2.5 标本接收:接收标本时应检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要求封密、无溶血、无杂物)、所用试管是否正确、试管签是否填写完整、并询问采血 日期,对不合格标本应退回重采,并填写记录。 
2.6 标本贮存:血浆和血清标本最好尽快测定,否则应分离血浆或血清,放冰箱保存,可稳定48h 。 
3. 试剂: 
3.1 测定试剂: 
3.1.1厂商:
3.1.2包装量: 
3.1.3配制:液体双试剂,直接上机使用 
3.1.4储存:双液体试剂2℃~35℃稳定保存至瓶签所标之日期。 
3.2 校正血清:
3.2.1厂商: 
3.2.2包装量: 
3.2.3配制: 
3.2.4储存: 
3.3室内质控物: 
3.3.1厂商: 
3.3.2包装量: 
3.3.3配制: 
3.3.4储存: 
3.3.5使用频率: 
4. 仪器: 
5. 操作:

5.1 参数设定:分析类型: 终点法 温度: 37℃ 波长: 主波长: 560nm 反应方向: 上升反应时间: 预孵育: 3~5分钟 孵育时间: 5分钟标本量: 30μl 试剂: 第1试剂: 200μl 第2试剂: 100μl 
5.2 仪器操作:详见本室制定的《生化分析仪SOP》 
6. 计算
C测定×C0/A标准式中:C测定:血清浓度,mmol/L A测定:测定管吸光度 A标准:标准管吸光度 C0:校准血清浓度,mmol/L 
7. 操作性能: 
7.1 精密度:批内精密度<4% 
7.2 准确度: 
7.3 可报告范围:0~175μmol/L 

7.4 干扰: 
7.4.1溶血、严重脂血和黄疸标本对结果有影响,可以用标本空白来消除。 
7.4.2在准备试剂和收集标本时,应严格做好密封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试剂应置于小口瓶中低温保存。 
7.4.3不要用口吸样品和试剂,以防呼出气的CO2混入。 
8. 参考值范围:
男性:11~30μmol/L   女性:9~27μmol/L 
9. 临床意义:
血浆中CO2主要以HCO3-形式存在,故血浆TCO2与血浆HCO3-的临床意义基本相同,其变化主要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单纯性代谢性酸中或碱中毒是血液[HCO3-]的下降或升高,TCO2也随之下降或升高。而单纯性呼吸性酸或碱中毒是血液[HCO3-]的升高或下降,在急性期[HCO3-]尚无代谢性变化,因此TCO2可以正常。当酸碱失衡时,体内为了维持内环境稳定而调节pH正常或接近正常,[HCO3-]与 [H2CO3]之间进行代偿(通过肺、肾进行),当呼吸性酸或碱中毒达到代偿时间,即[HCO3-]代偿性上升或下降,此时,TCO2才会发生改变。因此,单纯性代谢性酸或碱中毒,可以从TCO2和[HCO3-]反映出来,而急性呼吸性酸或碱中毒则无改变,只有在代偿的情况下,TCO2和[HCO3-]测定结果才有变化。除单纯性酸碱失衡外,TCO2和[HCO3-]反映不出复合性酸碱失衡及三重性酸碱失衡。因此,TCO2和HCO3-的单独测定在临床酸碱失衡的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特别是单纯依据CO2含量测定结果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补碱及计算补碱量,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血分析的多项指标与电解质测定结果、AG值等共同分析酸碱失衡情况并决定治疗方案。

增高:代谢性碱中毒:如幽门梗阻、库欣综合征、服碱性药物过多等。 呼吸性酸中毒:如肺心病、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麻痹、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气胸等。 减低: 代谢性酸中毒:如严重腹泻、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酮症、感染性休克、服酸性药物过多等。 慢性呼吸性碱中毒,由于长时间呼吸增速,肺泡中PCO2减低,肾小管代偿性HCO3-排出增多


相关文章

同步辐射技术助力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反应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杨化桂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姜政团队工通过撰写综述论文,介绍原位/工况同步辐射分析技术在CO2/CO还原反应中跨尺度应用。相关文章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综述总......

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

名称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索引号000014672/2024-00149分类应对气候变化发布机关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生成日期2024-04-12文号公告20......

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研究有了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德会团队,应邀发表了关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选择性调控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系统介绍了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的研究进展,并对二氧化碳加氢的选择性调控策略、存在的......

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取决于土壤碳底物

甲烷(CH4)与二氧化碳(CO2)的相对排放量是探究气候变暖影响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深入理解CH4与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陈......

16世纪大气二氧化碳为何下降?人类活动变化导致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地球科学论文指出,人类活动的变化或导致16世纪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原因是公元1450-1700年新旧大陆交流期间美洲大规模土地利用的变化。这项研究......

新思路!低浓度二氧化碳实现直接电解转化

二氧化碳电解能够将烟道气等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高值燃料和化学品,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负碳技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国雄和研究员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安庆大教授团队合作......

研究实现二氧化碳加氢高选择性制低碳烯烃

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和研究员王集杰等在二氧化碳加氢制低碳烯烃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了ZnZrOx/SSZ-13串联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到低碳烯烃的高选择性生成,其低碳烯烃选择性......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

替代性蛋白质或为碳减排开辟新天地

荷兰科学家研究认为,到2050年,用替代性蛋白质取代50%的动物产品,可以腾出足够的农业用地生产可再生能源(其能量相当于今天的燃煤发电),同时从大气中去除大量二氧化碳。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环境科学期刊《......

催化组合将二氧化碳转为碳纳米纤维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联合开发了一种耦合电化学和热化学反应的新策略,可将强效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转化为碳纳米纤维。这些材料具有广泛的独特性能和许多潜在的长期用途。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