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25 08:58 原文链接: STM控制系统

      STM 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如图 1 所示。STM控制系统通常包括数字部分和模拟部分,数字部分包括DAC 和ADC 功能,可以直接采用PC机扩展AD 和 DA 采集卡的方式。模拟部分通常实现为单独的模块,主要功能就是完成反馈控制。探针样品偏置电压的大小由操作者决定,通过PC机的DA 输出来提供。隧道电流的设定值也是由操作者来设定,通过DA输出给反馈控制系统。两路DA 输出(DAC-X 和DAC-Y)提供扫描器做光栅扫描的驱动信号。反馈控制系统包括隧道电流的前置放大器(位于STM扫描头中),差分放大器,低通滤波器,放大器A4和A5,压电陶瓷驱动器。

image.png


图 1 STM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

    操作者首先选择合适的工作参数(隧道电流值和偏置电压),然后驱动马达进行探针样品的粗逼近。在这个阶段没有隧道电流,扫描器在z方向伸长到最大。当探针样品接近到可以产生可测量的隧道电流时,反馈控制系统控制扫描器z方向收缩。当扫描器z方向的长度处于中间位置时马达停止。STM开始扫描图像时,DAC-X和DAC-Y输出锯齿波,通过高压放大器A1和A2 驱动扫描器在XY平面做光栅扫描。扫描过程中反馈系统维持隧道电流恒定。扫描器Z方向的驱动电压反映了样品表面形貌的起伏变化,这个电压被PC 采集记录,用来形成STM扫描图像。

    为了获得局域功函数分布,信号发生器G产生一个正弦信号经过A5放大后给到扫描器z方向。利用锁相放大器来获得隧道电流的振幅,这个振幅被PC机记录形成局域功函数的分布图。

隧道电流I-V曲线测量的操作如下。首先利用电子开关K短时间断开反馈控制系统,扫描器z方向的电压由于电容C的作用仍然维持恒定,因此探针悬停在样品表面恒定高度。利用DAC-U产生一个锯齿波U(t)施加在隧道结上,同时记录隧道电流前置放大器PU 的输出电压。完成I-V曲线测量后关闭电子开关K,反馈系统恢复工作。如果需要,重复进行多次IV曲线测量然后去平均。


相关文章

降水智能控制系统成功运用地铁施工领域

为解决地铁施工建设过程中临江单侧悬挂式止水帷幕基坑降水难题,近日,由中铁十五局集团城轨公司研发的降水智能控制系统,在南京地铁9号线滨江公园站成功运用。项目结合车站地质水文情况,通过降水模拟计算,设计优......

科学仪器新进展|物理所新成果解决目前多种问题

科学仪器的发展,不断促进对新材料的探索,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各科技领域的方方面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深化与落实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更是科技攻关的桥头堡。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及一系列扫描探针显微......

简述STM仪器应用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缩写为STM。它作为一种扫描探针显微术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让科学家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类原子力显微镜更加高的分辨率......

STMAFMTERS联用实现单分子多维度内禀参量精密测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团队侯建国院士、王兵教授、谭世倞教授等发展了多种扫描探针显微成像联用技术,实现对单分子在电、力、光等外场作用下不同内禀参量响应的精密测量,在单化学键精度上实现单分子多重特异性......

STMAFMTERS联用实现单分子多维度内禀参量精密测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团队侯建国院士、王兵教授、谭世倞教授等发展了多种扫描探针显微成像联用技术,实现对单分子在电、力、光等外场作用下不同内禀参量响应的精密测量,在单化学键精度上实现单分子多重特异性......

STM扫描轨道能放大多少倍?

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

stm和afm比较有什么差别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将原子线度的极细探针和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样品与针尖的距离非常接近(通常小于1nm)时,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穿过两个电极之间的势垒流向另一电极。利用扫描隧道......

国内首台超快扫描隧道显微镜问世实现飞秒级时间分辨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研制出国内首台超快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STM),实现了飞秒级时间分辨和原子级空间分辨,并......

冷冻CO针头STM技术实现观察分子中原子和化学键准确位置

华威大学和卡迪夫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一根针尖带有单一一氧化碳分子并冷冻至零下266摄氏度的的超薄、尖锐针头,识别并绘制了材料表面上每个分子键的位置·这项扫描隧道显微(STM)技术的精确度非常高,以至于可......

浅探生物质发电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生物质发电作为现阶段我国所主要推行的项目,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秸秆等物质燃烧所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在减少燃烧气体排放的同时能够有效遏制温室效应的产生,而且对发电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