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09 09:58 原文链接: 当新冠病毒逐渐演变为流感样,初期症状更隐蔽

   3月6日,预印本网站medRxiv更新的一篇论文提示,入院时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正在发生变化,最新感染患者的初始症状似乎更加隐蔽。同时,无症状感染的存在表明,SARS-CoV-2可能会逐渐演变成类似于流感的病毒,并在人类中长期潜伏。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张旃为通讯作者,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为作者之一。

(注意:预印本网站的所有论文均未经同行评议。)

  COVID-19已对全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流行的早期阶段,COVID-19患者发病时最常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发烧、咳嗽、肌痛或疲劳,伴有或不伴痰液产生和腹泻。

  自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传播的出现,以及COVID-19无症状携带者传播以来,针对COVID-19的预防和控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截至1月29日,研究组收治了89例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出乎意料的是,在会诊过程中,研究组发现1月23日之后入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开始异于1月23日之前入院患者,这给疑似患者的诊断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科学防控疫情,研究组报告了COVID-19不同时期感染患者入院时临床特征的几种变化。

  研究组对89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记录和实验室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审查,并与入院日期相匹配,以分析发病时的临床特征变化。

  临床特征变化

  89例患者中,31例(34.8%)为1月16日至22日收治(第一组),58例(65.2%)为1月23日至29日收治(第二组)。

  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第二组中大多数感染患者为女性(77.6%),但在第一组中,女性患者较少(45.2%)。

  这与此前研究结果不同,研究组推测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因为没有证据表明随着COVID-19的传播,女性更容易受到感染。

  就初始症状而言,第一组患者入院时症状更多,例如发烧(67.7%)、疲劳(41.9%)和肌痛(22.6%)。

  第一组患者中有32.3%伴少量痰液产生,但第二组患者中仅有6.9%。两组之间的其他症状,例如咳嗽、恶心、腹泻和胸闷等,没有显著差异。

  就血液学而言,第一组中有更多患者发生淋巴细胞减少、CD3计数、CD8计数降低,以及外周血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SSA)升高。而两组间其他数据并无明显差异,这表明较早入院的患者可能有更严重的感染和免疫疾病。

  临床特征变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患者和医护人员可通过准确掌握初始症状来对传染病做出初步诊断,这对于筛查疑似病例至关重要。

  在SARS-CoV-2传播早期,COVID-19患者发病时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烧、干咳、肌痛和疲劳,伴或不伴腹泻。

  由于已出现无症状携带者,因此区分不同感染时期入院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迫在眉睫。

  COVID-19的一些常见全身症状,例如发烧、疲劳、生痰和肌痛,在1月23日之前入院的患者中更为明显,但在此后入院的患者中更为隐蔽。

  但是,仍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来预测SARS-CoV-2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在传播过程中是否会减弱。

  作为SARS-CoV-2的“近亲”,SARS-CoV和MERS-CoV的人际传播一直在变化。因此,应详细观察不同时期COVID-19的临床表现。

  研究证实,SARS-CoV-2通过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结合感染宿主细胞,并且ACE2在鼻咽部细胞中高表达。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研究发现症状发作后不久鼻咽中病毒载量很高。

  从理论上讲,鼻咽是第一个被病毒感染的器官,但通过观察,研究组发现被感染的个体在感染初期很少表现出上呼吸道症状,且仅有少数患者出现喉咙干燥。

  研究和临床发现似乎表明,SARS-CoV-2可能定植于鼻咽中,但未能在早期被发现。其结果是,SARS-CoV-2很难通过打喷嚏和流鼻涕等自我清洁反应清除,也无法被局部免疫系统立即清除。

  因此,COVID-19的最初症状是隐蔽的。这进一步说明了在入院时正确识别COVID-19症状的关键需求。早期感染患者中不太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可能是由于SARS-CoV-2的致病潜伏期所致。

  同时,研究还发现,较早入院的患者中,外周血中淋巴细胞、CD3和CD8 T细胞的数量减少。

  在这些细胞过度激活的情况下,CD3和CD8 T细胞计数减少显示引发了严重的免疫损伤,从而进一步导致COVID-19疾病进展甚至死亡。SAA升高也反映了不同时期患者的感染水平。

  总体而言,入院时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反映出SARS-CoV-2可能正在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患者的感染似乎更加隐蔽。

  更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研究医院已经出现了3名特殊患者。他们都达到了出院标准,但在出院几天后咽拭子重新检测显示病毒阳性。

  其中一名是该院首批确诊的医务人员,已达到出院标准,且已隔离了20多天;其余2例患者出院后被隔离14天。

  这些数据表明,当前对COVID-19的了解仍然不足。随着传播世代的增加,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正在发生变化。

  最新感染患者的初始症状似乎更加隐蔽,无症状感染的存在表明SARS-CoV-2可能会逐渐演变成类似于流感的病毒,并在人类中长期潜伏。

  但是,该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病例数量很少,因此可能会有偏倚。

相关文章

明起实施|外交部宣布,事关入境前新冠核酸检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8日宣布,自2023年8月30日起,来华人员无需进行入境前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中国从今年1月8日起大范围开放边境,不再对入境人员采取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

新研究首次揭示为何一些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从未出现症状

感染SARS-CoV-2冠状病毒但从未出现症状的人---所谓的超级躲避者(superdodger)---可能有遗传王牌。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超级躲避......

徐迪进等揭示PLSCR1是对抗新冠病毒的重要细胞防御因子

细胞自主免疫(Cell-autonomousimmunity)是单个细胞内部发生的固有免疫反应,以限制入侵细胞内的病原体比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复制与传播。在人体中,高度特化的免疫系统与免疫细胞是机......

卫健委:新冠流行风险依然存在 继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国家卫健委等4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202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为89元。2022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为84元。国......

最新研究——新冠病毒装配蛋白速度可能越来越慢

“在利用人类细胞资源合成病毒蛋白方面,新冠病毒没有朝着效率最高、机制最优的方向演化,而是呈现‘去优化’的演化趋势。”6月25日,北京大学教授陆剑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这一结论来自其与中国医学科......

新冠病毒密码子演化规律揭示,疫苗优化成为可能

2023年6月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陆剑教授课题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钱朝晖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Advanced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Optimizationanddeop......

嗓子痛就是“二阳”?关于“二阳”,这些你需要知道

近期,很多人出现了咽喉疼痛的症状,担心自己二次感染上了新冠病毒。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认为,咽喉疼痛有多种原因,需摸清病因客观对待。当前流行的XBB系变异株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的重组......

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会来吗?

近期,关于“二阳”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一些网友发文说自己感染新冠病毒,不少人担心是新冠病毒变异株带来的又一轮感染高峰。5月22日,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

新方法通过毛囊接种疫苗

由俄罗斯萨拉托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国立大学、斯莫罗金采夫流感研究所等组成的科研团队,研发出通过毛囊接种疫苗的方法。该方法能确保把药物输送到免疫活性细胞,而不会损害皮肤。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的《材料化学......

专家建议——科学研究要为今冬做准备

近日,网络上关于“二阳”的声音引发关注。权威专家研判认为,当前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5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昌平实验室/北京大学教授谢晓亮在一场学术会议上认为:从当前疫情的统计数据看(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