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16 20:40 原文链接: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应用

摘 要

汽车沙发部件在热环境中,会释放出许多挥发性有机物(VOC),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本研究将汽车沙发放置在2 m3 特制塑料采样袋中,在热环境下释放挥发性有机物,然后以Tenax 管富集有机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汽车沙发在热环境状态下,挥发出大量有机物,共定性检测出49 种挥发性有机物(VOC),包括11 种烷烃(7.46% )、13 种芳香类化合物(6.02% )、5 种醇醚类化合物(10.33% )、5 种酮类化合物(3.56% )、7 种酯类化合物(29.51% )、2 种醛类化合物(0.50% )、2 种含氮类化合物(29.36% )及4 种硅氧烷类化合物(5.51% )。通过将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量换算成车内空气污染浓度可见,一个副驾驶位沙发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对车内空气污染贡献浓度达7.36 mg/m3 ,是国家室内限值标准的12 倍,污染十分严重。

关键词 热环境;Tenax 吸附管;挥发性有机物;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

1 引 言

目前,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车内的空气污染已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C)主要来源于车内装饰材料,其中汽车沙发是主要来源之一。这些有害物质会致乘车人头晕、恶心、打喷嚏,甚至引起更严重的疾病,如孕妇流产、儿童的白血病及男性不育等。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6890N/5975C 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Agilient 公司);Master TD 型二次热脱附仪(意大利DANI 公司);半导体冷阱捕集器;小轿车副驾驶位皮制沙发部件(由某汽车厂家提供,为新生产的、放置时间不超过30 d、即将安装在新车副驾驶位的沙发);2 m3 塑料袋(日本三菱化学公司提供的特制塑料薄膜,在75 ℃下烘烤2 h 后加工制作成2 m3 的塑料袋);Tenax-TA 采样管(石英玻璃管,外径6mm,内装Tenax-TA150 mg,临用前在300 ℃下活化1 h)。10,100,500 和1000 mg/L 标准物质系列(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及正十四烷混合标样,日本)

2.2 仪器参数

2.2.1 色谱条件 HP-1 色谱柱(60 m×0.32 mm×1.0 m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载气为氦气,进样口温度为280 ℃,色谱柱升温条件为初始温度50 ℃,恒温4 min,以4 ℃/min 升温速率升到150 ℃,然后以10 ℃/min 升至300 ℃,恒温10 min。采用分流进样,分流比20∶1。

2.2.2 质谱条件 电离方式为EI,电子能量为70 eV,离子源温度230 ℃,MS 四极杆温度150 ℃,氦气

流速为1.4 mL/min;扫描范围为m/z 35~400。

2.2.3 热脱附条件 一次解析温度300 ℃,解析时间20 min。

2.2.4 半导体冷阱捕集器 填料Tenax TA,捕集温度0 ℃,解析温度300 ℃,解析时间10 min。

2.3 样品收集

取汽车沙发样品放置在2 m3 塑料袋中,将塑料袋口加热密封,再用无油真空泵抽其真空后,充1600 L 高纯度干燥空气,然后将放置样品的充气塑胶袋转放在24 m3 的温度为40 ℃试验箱内,在4.5 h后用活化后的Tenax 管采样,采样速率0.2 L/min,采样体积3 L,采样后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空白实验。

2.4 分析步骤

将采集好的吸附管,按照热脱附仪的操作要求,放置在自动热脱附托盘上。进行热脱附和分析。取5 支经老化的Tenax-TA 吸附管,用10 mL 微量注射器分别吸取标准系列溶液1 mL,经液体标准配气装置进入吸附管中,制成0,10,100,500 和1000 ng 标准系列管。经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通过质谱峰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以含量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结果与讨论

3.1 挥发性有机物的定性分析

图1 为小汽车沙发部件在热干燥环境下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共出现53 个峰。对离子流色谱图进行NIST 05 标准谱图检索,配合人工图谱解析和查阅相关资料,同时结合色谱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鉴别出49 个峰,占总峰面积的92.24% 。它们分别属于包括11 种烷烃(7.46% ), 13 种芳香类化合物(6.02% ), 5 种醇醚类化合物(10.33% ), 5 种酮类化合物(3.56% ), 7 种酯类化合物(29.51% ), 2 种醛类化合物(0.50% ), 2 种含氮类化合物(29.36% ), 4 种硅氧烷类化合物(5.51% )及4 种未知物(7.75% )。

 

3.2 挥发性有机物的定量分析

采用外标法对甲苯、乙苯、对/间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及正十四烷进行定量分析,对于总挥发性有机物,从正己烷到正十六烷之间尽可能多的峰面积进行积分,其它组分的定量以甲苯的响应系数计算,从定量结果可以看出,汽车沙发在热干燥环境条件下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释放量为14.7 mg,其中释放最多的挥发性有机物是N,N-二甲基甲酰胺,其释放量为4.91 mg,占总挥发性有机物的33.4% ;其次是酯类化合物,包括乙酸乙酯、丙烯碳酸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丁二酸二甲酯、戊二酸二甲酯、己二酸二甲酯、2,2,4-三甲基戊二醇异丁酯,合计释放量为5.03 mg,占总挥发性有机物的34.2% ;芳香烃类化合物合计释放量为1.03 mg,占总挥发性有机物的7.0% 。

通过将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量换算成车内空气浓度(以小汽车内部空间以2 m3 计算),从表1 可见,汽车沙发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物对汽车空气污染的贡献较大。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制定专门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参考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国家汽车浓度限值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国家室内空气环境质量标准[10,11]的规定,汽车沙发释放出的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及苯乙烯造成车内空气污染贡献浓度远低于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但是总挥发性有机物对汽车内空气质量的贡献浓度达7.36 mg/m3,是国家室内限值标准的12 倍(国家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浓度限值为<0.60 mg/m3 )。可以看出,1 个副驾驶位的汽车沙发在热干燥环境下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量很大。

 

 

3.3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在热干燥环境下,小汽车沙发制品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物共得到53 个峰,从中鉴定出49 种挥发性有机物,其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92.24% 。汽车沙发释放的总挥发性有机物14.7 mg,对车内空气污染贡献浓度达7.36 mg/m3,是国家室内限值标准的12 倍。


相关文章

爆发的GC自动进样器市场(下)热脱附SPME及多功能进样

上篇我们介绍了各种气相前端自动进样器的分类,此后我们介绍了顶空和吹扫捕集自动进样器,接下来小编汇总近年推出的热解析/热脱附、固相微萃取SPME,功能强大的多功能自动进样器,以及近年来VOC监测市场上流......

成都科林携多功能进样器等新品亮相慕尼黑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20年11月16日-18日,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成都科林分析技术有限公司携新品HSTD系列顶空热脱附多功能进样器、AutoTDOLS在线热脱附、Aut......

天美日立携光谱、色谱和天平等多款仪器亮相慕尼黑展会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18年10月31日,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China)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开幕(相关报道:行业盛宴2018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开幕近千家公司参展)。其中天美(......

异位间接热脱附技术装备典型应用案例

日前,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联合组织编制并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先进技术装备目录》,供各类企业、财政投资或产业技术资金、各类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公益、私募基......

原位热脱附技术选择及应用探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污染场地大量涌现;随着全国各地环保意识的提高,特别是受常外事件的影响,急需发展高效率、无二次污染的土壤--地下水原位处理技术。原位热脱附技术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自20......

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技术:传统与新兴技术盘点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化工厂地迁出城区,遗留的污染场地往往用做房地产开发,任务重,周期短,不宜采用修复时间较长的原位修复技术,需要快速高效的异位修复技术。热脱附作为一种非燃烧技术,污染物处理范围宽......

污染土壤异位热脱附技术

1、技术名称异位热脱附英文名称:Ex-SituThermalDesorption2、技术适用性适用的介质:污染土壤可处理的污染物类型:挥发及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烃、农药、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汞......

热脱附—你应该知道的保养常识

1、载气的纯度必须大于99.9995%。由于热脱附(TD)会富集气体里的痕量组分,所以一定要保证气体的质量,TD对载气的要求比GC或GC\MS更高。2、驱动气动阀和冷却ColdTrap的气体(氮气或空......

石油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

引言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的研究。目前,用于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技术手段可大致分为物理化学法、微生物法和植物法。常用的物理化学法包括萃取分离法、冲洗法、热化学技术、化学破乳回收法等......

漫谈热脱附技术(二)——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

    热脱附技术是指在真空条件下或通入载气时,通过直接或间接热交换,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加热到足够的温度,以使有机污染物从污染介质上得以挥发或分离,进入气体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