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08 22:20 原文链接: 通过研究斑马鱼来揭示视网膜生物钟活性

昼夜节律和视网膜生物钟

人类以及许多其他动物体,睡眠-清醒循环以及其他的生物节律过程是由内源性振荡器-生物钟所调节的。生物钟受一系列基因控制,这些基因的表达因是否有光照所微调,从而使得每日的生物节律适应于日夜循环交替。

在哺乳动物的大脑中,生物钟母钟(主要的控制因子)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然而它并非每日节律的单一控制因子。体内还有其他的一些节律振荡器,比如视网膜生物钟,调节神经视网膜的很多生理活动。

斑马鱼的视网膜生物钟

斑马鱼的视网膜

尽管普遍认为视网膜生物钟响应外部光线强弱调节视觉灵敏度,但对其明确的机理和基因作用了解甚少。斑马鱼的视网膜结构以及功能和哺乳动物包括人类近似,这是将斑马鱼作为视网膜生物钟实验研究模型的重要优势。因此斑马鱼视网膜节律基因的研究对于人类视网膜生物钟的认识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提及的是,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脑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的黄姓研究员等人最近研究了斑马鱼的Per 2基因。 Per 2基因被认为对视网膜生物钟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这个基因片段是光调节基因,在持续的无光条件下,Per 2基因的表达会被极大抑制。 

创造斑马鱼的基因突变体来研究视网膜生物钟

研究某指定基因片段的功能通常是创造一个缺失该基因的表型来和自然存在的最普遍的野生表型对比。黄姓研究员等人就是采用了该方法。他们制作了缺失Per 2基因的斑马鱼幼体,进行了各种解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行为表现研究来比对突变表型和野生表型。

斑马鱼的VisioboxZebrabox的测试

黄姓研究员等人做的行为分析的其中一项是视动力反应测试(OKR)。测试分析可以反映视力和对比敏感度。在这项测试中,斑马鱼幼体被固定在下面有红外线光源的培养皿里。光源在幼体周围发射出旋转光栅。光栅引起眼球运动,会被红外敏感CCD镜头实时捕捉。在不同的空间频率(0.02, 0.04, 0.06, 0.08周/度)条件下测试视力情况。对比敏感度用‘Gain’值(增益)也就是眼球运动速度与刺激条纹速度的比值来衡量。此项实验项目更好的选择是采用Viewpoint公司所研发的Visiobox产品,该产品致力于改善实验的精确度,分析方法以及再现性。其都将归功于Visiobox强大的自动观测和跟踪斑马鱼幼体的视觉行为的功能。

   
VisioBox系统影像输出斑马鱼的视动反应测试(OKR)

黄姓研究员团队也进行了斑马鱼幼体的视觉运动反应(VMR)的实验研究。该研究是使用ZebraBox系统进行的。ZebraBox可以实现自动观测和跟踪斑马鱼幼体,同时研究数量可多达96条。采用这个技术可以实现实验条件的全方位控制。斑马鱼幼体(突变表型和野生表型)被分别放置在96个孔板里。在正式实验之前,这些幼体被置于ZebraBox系统提供的完全无光条件下3.5小时以适应该条件。之后突然瞬间调整光照条件。幼体的每一秒的动作都被系统一帧帧记录下来。对斑马鱼幼体样品的其他测试包括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电镜成像等,这样可以观测视网膜的结构成分和基因表达。

 

斑马鱼仔鱼行为观察箱(ZebraBox)

数据分析

在对行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黄姓研究员等人确定了缺乏per 2基因片段的个体会在白天表现出对比敏感度减弱的迹象以及视力低下。但即使缺乏per 2基因片段仍然具备视动力反应昼夜节律。

针对Per 2基因突变体在light-on模式(光电传感器动作模式)视觉运动反应表现出缺陷的情况,他们决定对视网膜结构变化进行研究,他们认为视网膜结构的变化可能是引起视力减弱的原因。通常认为视网膜异常的突触带可能导致了视力低下,因此他们进行了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果然,黄姓研究员团队发现在突变体中,突触带和突触后进程没有联系,甚至和拱形致密区以及突触前膜没有关联。他们推断per 2基因对于锥形视蛋白的表达有重要作用,因此导致了视网膜结构变化。

数据转化结论

根据上面提及到的,研究证明时钟基因对视网膜形成视觉的功能很重要。缺失per 2基因的斑马鱼突变体表现出对比敏感度和视力低下的情况。尤其缺失per 2基因的斑马鱼在白天的的视动力反应测试的gain值降低。然而,它们即使缺乏per 2基因片段仍然具备视动力反应昼夜节律。这有可能是因为per 2基因片段对于分子钟或者行为节律影响不大。另外,per 2突变体表现出视网膜突触带异常和数量减少的现象,这可能是导致视力低下的原因。

该研究的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per 2基因突变的斑马鱼尽管在视网膜中时钟基因的节律表现正常,但因异常的突触带而变现出来视力低下的情况。从数据来看,时钟基因影响了视觉功能,是因为阻碍了神经发育而并非是昼夜节律失调。研究阐述了per 2基因在调节视觉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未来视网膜生物钟控制的准确遗传学机理研究以及将经验类推到哺乳动物甚至人类身上开辟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Huang D, Wang M, Yin W, Ma Y, Wang H, Xue T, Ren D and Hu B. (2018). Zebrafish Lacking Circadian Gene per2 Exhibit Visual Function Deficiency. Front. Behav. Neurosci. 12:53. doi: 10.3389/fnbeh.2018.00053

相关文章

斑马鱼出生就识数!

意大利科学家发现,斑马鱼幼鱼在孵化后96小时里可以识别不同数量的黑条,研究者表示这一发现表明数字能力可能在新生斑马鱼中是与生俱来的。相关研究3月24日发表于《通讯—生物学》。过去的研究表明,人类新生儿......

研究揭示斑马鱼“自我定位”神经回路

斑马鱼幼鱼能够弄清它们在哪里,去过哪里,以及如何回到原来的位置。幼体斑马鱼在被洋流推离航道后如何追踪自己的位置并导航呢?科学家发现,这与一种多区域的大脑回路有关。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细胞》。“我们研究......

被氯酚污染后鱼类“女宝”更多的分子机制获揭示

2,4-二氯酚通过雌激素受体ESR2a依赖的信号途径导致斑马鱼原始生殖细胞数量增加兰州大学供图氯酚作为化工原料被广泛使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为水环境普遍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氯酚类化合物可......

问天未来开展哪些实验?线虫、果蝇等将入住

中新网海南文昌7月24日电(马帅莎)7月24日,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问天实验舱。“问天”已奔“天宫”,未来将开展哪些实验?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问天实验舱部署的生命生态实验柜......

斑马鱼行为变化及免疫调节研究新进展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生物技术研究室基因中心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在锌离子污染环境下,对斑马鱼行为变化、免疫调节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评估了雄性斑马鱼(DanioRer......

国际首例他们用光指挥斑马鱼的白细胞

未来,如果你生病了,除了吃药外,还有更多简单高效的治疗方式可选择,比如用光照一照身体就能远程遥控白细胞,从而主动调动身体的免疫能力。这并非科幻。我国科学家已实现了在活体上用光将白细胞变成“医学微机器人......

国际首例他们用光指挥斑马鱼的白细胞

未来,如果你生病了,除了吃药外,还有更多简单高效的治疗方式可选择,比如用光照一照身体就能远程遥控白细胞,从而主动调动身体的免疫能力。这并非科幻。我国科学家已实现了在活体上用光将白细胞变成“医学微机器人......

迄今最全斑马鱼基因图谱发布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5日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发布了迄今最全面的斑马鱼基因图谱。斑马鱼是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使用量第二大的动物模型,这一成果将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研究各种癌症、心脏病和神经退行性疾......

胡炜团队等发现斑马鱼原始生殖细胞特化形成的新机制

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germcell,PGC)是发育过程中最早建立的一群生殖细胞。作为最早形式的生殖干细胞,PGC是有性生殖动物生殖发育的基础,受到广泛关注。目前,PGC的形成有两种学说......

孕期补“酸”已成为共识,上海海洋大学团队发声:需谨慎

叶酸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孕期补充叶酸已成为共识。那么,叶酸是不是补充得越多越好?近日,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教授祖尧团队研究发现,其答案是否定的。通过斑马鱼研究,作者发现叶酸摄入不足或过量补充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