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1 15:30 原文链接: 论光合作用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

光合作用指含有叶绿体的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碳反应(旧称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同时也有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化学能的能量转化过程。

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平衡(即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平衡)的重要媒介。光合作用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和不产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是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称为光合有效辐射,波长范围380~710纳米,与可见光基本重合。光合有效辐射占太阳直接辐射的比例随太阳高度角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45%。而在散射辐射中,光合有效辐射的比例可达60~70%之多,所以多云天反而提高了PAR的比例。光合有效辐射平均约占太阳总辐射的50%。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的太阳辐射中使叶绿素分子呈激发状态的那部分光谱能量。波长为,以符号Qp代表,单位为瓦/米2。光合有效辐射是植物生命活动、有机物质合成和产量形成的能量来源。  

和大气混浊度的减小而增高。其比值随时间的变化在晴天快,一般早晚低,正午前后高而稳定,夏季高,冬季低。晴朗的冬季,当太阳高度从10°增加到45°时,光合有效辐射系数由0.35增加到0.45;夏季则由0.47增加到0.48。散射辐射中的光合有效辐射系数基本上不随太阳高度角改变,但在晴阴不同的天气类型下,却存在一定变化,并比直接辐射中的光合有效辐射系数偏大,介于0.50~0.60之间。

进入作物群体的光分为两部分:一是穿过上部叶片间隙的直射光,呈“光斑”;另一种是透过叶片以后的透射光和部分散射光,呈“阴影”。两部分光照的强度和光谱成分均不同,对光合作用的效应也不同,起作用的主要靠光斑部分。因此,在研究作物群体光合作用时,建议把植被分成全光照区(光斑部分)、全阴区(阴影部分)和半阴区(介于两者之间)三部分来研究。

对绿色植物生长发育有作用的辐射波长范围较光合有效辐射波长范围为宽,大致在300~800纳米范围内,这一部分辐射称为生理辐射,它除对光合作用起作用外,也对其他一些生理活动有影响。

计量系统及仪器:

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它是形成生物量的基本能源,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品质量。

PAR有三种计量系统:

1、光学系统,这种系统是以人眼对亮度的响应特征为基础的,仪器有照度计等,所观测到的物理量是辐射源所发射的可见光波段的光通量密度,用光照度(lx)来度量。;

2、能量学系统,以热电偶为传感器,从能力角度测定辐射量的仪器有天空辐射表、直接辐射表、净辐射表、分光辐射表等。用某一特征波长范围内即光合有效波段内的辐射通量密度也成辐照度(Wm-2)来度量;

3、量子学系统,以硅、硒光电池等为传感器,从光量子角度测定辐射量的仪器,有光量子通量仪等。用光量子通量密度(umol m-2 s-1)来度量。

光合有效辐射可用仪器直接测定,也可以通过太阳直接辐射进行估算。为取得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与光合有效辐射之间的比例系数,可将日射仪或天空辐射表和光合有效辐射仪进行同步观测,计算出日、月、季和年的系数值及其相互关系。苏联Χ.莫尔达乌等人研究了太阳直接辐射(S)和漫射辐射(D)与光合有效辐射(Qp)的定量关心,列出了计算式并指出在中高纬度4~9月中午太阳高度不低于20°时,该式对光合有效辐射日总量或月总量的计算误差不超过 5%。其计算式为:Qp=0.43S+0.57D

光合作用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

在不受其他环境因子 (如温度、水分等) 限制的条件下,植被冠层的光合作用一般随着PAR的增加而增强,但由于两个叶片获取适当的光比一个叶片获取强光而令一个叶片在阴影中时光合作用更强,因此 PAR在冠层中的均匀分布很重要。晴天情况下,强光直射的冠层部分容易出现光饱和现象,光能利用率降低,而在阴影中的冠层部分虽然光能利用率较高,但得到的PAR较少,从而导致整个冠层光合作用减弱;阴天情况下,来自天空各个方向的散射PAR 增加,其在冠层内能够穿透地更深,从而降低整个冠层的光合饱和点,增强冠层光能利用率,进而增强冠层碳吸收。


相关文章

最新研究发现迄今最古老的光合作用结构证据

光合作用是何时、如何起源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演化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在一组17.5亿年的微化石中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光合作用结构证据,这一发现有助于揭示产氧光合作用的演化。该论文介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提高光合作用固碳效率

在自然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太阳光、水、二氧化碳合成生物质。但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主要受到光照质量和二氧化碳捕集与传输方面因素的限制,制约了光合作用合成生物质的效率。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构建亚乙烯连接的COF进行光催化全反应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韩宝航课题组与河北科技大学教授李发堂课题组,在制备亚乙烯键连接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用于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与水的氧化全反应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Fu......

无氧发酵代谢物抑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新机制揭示

在模式生物莱茵衣藻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分别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无氧发酵则可以独立发生在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这三种基本的能量代谢过程如何和谐有序的发生在同一个细胞内是值得深度思考的科学问题。......

光合作用始于单个光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105.shtm......

中科院院士李灿:发展人工光合成产业是“一石三鸟”之举

自然界的光合作用给了我们启发。光合作用的本质是能量固定的过程。以人工方法实现光合作用的研究持续了很多年,有光催化、电催化、热催化、酶催化等技术路线。这些研究正朝着不断提高人工光合作用的效率、实现规模化......

光合作用中氧气形成细节揭示

据《自然》杂志3日发表的论文,美国和德国两个科研团队首次揭示了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如何形成的微观细节,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水分解对于开发将水转化为氢燃料的设备非常重要。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利用......

光合作用和第五物质状态

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光合作用和激子凝聚体之间的联系,这是一种允许能量在没有摩擦的情况下流动的物理学状态。这一令人惊讶的发现,通常与远低于室温的材料有关,可能为未来的电子设计提供信息,并帮助解开复......

新研究揭示光合作用中氧气形成微观细节

众所周知,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利用光产生生长所需能量的过程。近日,两个研究小组揭示了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形成的微观细节。从该尺度了解光合作用有望促进清洁燃料开发。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此前的......

光合作用中氧气形成细节揭示

据《自然》杂志3日发表的论文,美国和德国两个科研团队首次揭示了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如何形成的微观细节,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水分解对于开发将水转化为氢燃料的设备非常重要。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