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1 20:32 原文链接: 维生素D不仅仅与骨骼相关,还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维生素D对于人体健康产生了广泛的作用。很久以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维生素D是一种保持骨健康的重要营养素,对调节体内的钙磷水平及骨矿化过程起着重要的过程。

 

对近年来维生素D的骨外系统临床研究作如下归纳:

1. 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

Wang等[4]研究了Framingham Offspring Study中的1739名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的维生素D状态,其维生素D水平通过检测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来评估。25-羟基维生素D缺乏阀值采用15ng/ml和10ng/ml。采用常规风险因子校正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模型。28%人群维生素D水平低于15ng/ml,9%人群低于10ng/ml。平均5.4年随访,120名个体*次出现心血管事件。相比大于15ng/ml的人群,维生素D水平低于15ng/ml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要高1.62倍。其中,本身具有高血压的人群中,风险高达2.13倍。对维生素D水平进行分级,浓度在10-15ng/ml的人群风险为1.53,浓度低于10ng/ml的人群风险为1.8。其他修正因子例如C反应蛋白、体育运动、维他命使用不影响该结论。该研究发表在2007年的Circulaion,维生素缺乏与心血管疾病发生有关,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可能为判断维生素D缺乏的纠正是否能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线索[5]。

 

2. 维生素D与糖尿病

研究报道[2]指出,糖尿病患者普遍缺乏维生素D,病情恶化也和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降低相关。观察性研究显示[3],低的维生素水平、低的钙或奶制品的摄入,与2型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流行具有一致性关联,其维生素D的日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呈负相关,维生素D和/或钙联合补充试验表明,只有在高风险人群中(比如葡萄糖耐受不良),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能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3. 维生素D与免疫系统

综合分析世界上各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同样发现25-羟基维生素D低下患者易患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在动物实验和少数临床预防性试验中发现,维生素D可以预防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的发生[10]。

 

Kamen等[11]比较了zui近被诊断为SLE病例和匹配对照组之间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并研究了这些患者中25-羟基维生素D的特点。用zui近确诊的123名SLE患者和240名正常对照组作为人口为基础的队列研究。发现了一个趋势,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组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出现了降低,在白种人中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修正了年龄、性别、季节,和吸烟。总体而言,67%的受试者的维生素D缺乏,平均水平显着降低。极低水平的维生素D(10 ng/ml)被发现在22例SLE患者中,他们肾脏疾病是zui强的预测因子,其次是光敏性。这些结果表明,维生素D缺乏可作为SLE的可能危险因素并为今后研究展望维生素D在SLE的预防和/或治疗的潜在作用提供指导。

 

4.维生素D与肿瘤

早在1937年,皮勒和斯蒂芬森就提出假设,阳光照射可以降低患癌症的风险[7]。1941年,Apperly证明[8],纬度和癌症死亡率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其后,又有研究发现在高纬度地区维生素D缺乏者,患结肠癌等的风险上升。

 

相关研究人员前瞻性的研究了1598例I-III期结肠癌或直肠癌切除后患者对其生存率和25-羟基维生素D。检测后发现,近一半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较低。如下图所示,研究人员发现,血浆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与结直肠癌特异性死亡率(P=0.008)和全因死亡率(P=0.003)之间存在强相关。该研究还发现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和VDR基因型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提示维生素D和生存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9]。

 

5.维生素D与神经系统疾病

维生素D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如记忆力、逻辑分析、身体平衡、情绪等呈正性关系,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降低和多种神经精神性疾病,包括抑郁症、帕金森综合征、痴呆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等有密切。

 

研究人员共招募了69位神经分裂*精神病(FEP)住院病人,和招募了69位年龄、性别及种族相匹配的健康对照。25-羟基维生素D试剂盒被用于检测受试者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该研究对维生素D不足的定义为: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在25-50nmol/L;维生素D缺乏: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25nmol/L。结果显示,FEP患者的维生素D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36.5nmol/L vs 53.8nmol/L, P<0.001);与健康对照相比,FEP患者更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36.2% vs 15.9%,OR2.99;P=0.008)。

 



相关文章

新策略实现高活性高稳定性制环氧乙烷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汪国雄和研究员高敦峰团队在乙烯电催化转化利用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反向单原子掺杂策略,实现了高活性高稳定性的乙烯电催化环氧化制环氧乙烷,相关成果发表在......

科学家开发出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姜鹏、副研究员陆晓伟、包信和院士团队开发了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并将其用于电子皮肤非接触温度感知。相关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仿生触觉是智能机器人......

《自然》(20240404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Nature,4April2024,Volume628Issue8006《自然》2024年4月4日,第628卷,8006期拉德克里夫波在振荡▲作者:RalfKonietzka,AlyssaA.Good......

关于征集2024化学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的通知

各位会员: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征集2024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的通知》要求,中国化学会面向全体会员和化学工作者启动化学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的征集工作。有......

远程新能源中化学建投将共建绿色甲醇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1月28日,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与中化学建设投资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进行,双方将围绕甲醇产业、甲醇贸易、新能源及甲醇商用车推广、产业园区共建等领域进行战略合作,助力加快构建能源新发展新格局,增强......

巴西研究发现恒星化学成分与其行星间的相关性

巴西圣保罗大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和大气科学研究所(IAG-USP)的科研人员研究了192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样本,发现行星的存在与恒星中低锂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或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太阳的锂丰度与其......

46位拿到“新基石”连续5年2500万不看项目只看人

2023年10月30日,腾讯公司“10年100亿元资助基础研究”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第二期名单发布,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的46位科学家上榜,成为第二批“新基石研究员”。2023年第......

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召开重大项目评审会议

2023年10月19日-20日,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在北京组织召开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会议。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吉红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杨俊林主......

爱“迟到”的诺贝尔奖让科学家获得认可的道路越来越长

近日,2023诺贝尔奖揭晓。能够获得这项一年一度的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学奖项,是对获奖者努力的最大认可。但是有研究发现,这种“认可”到得越来越迟了——几乎一半的获奖者从做出有诺贝尔价值的发现到获得该奖项......

Science刊发生医学院张含悦博士等关于铁电化学设计的观点文章

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南大学十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启动培育基金和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的资助下,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张含悦与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熊仁根合作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