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13 20:26 原文链接: 光子与辐射

光子,又称“光量子”,是光和其它电磁辐射的量子单位。一般认为光子是没有质量的,有些理论中允许光子拥有非常小的静止质量,这样光子会最终衰变成一种质量更轻的粒子。如果这种衰变是确实可能的,光子就是有寿命的,据最新研究表明其寿命为10的18次方年,甚至比宇宙的寿命都长,真正可以说得上是万世不灭。

平常我们所说的光大多数指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锭紫是光子波长在400nm~ 780nm 范围内的光子,其基本的参数之一就是波长,不同波长的光子性质千差万别。图一是电磁波谱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波长最短的伽马射线仅为千分之一纳米,而最长的无线电波波长长达数十米,医院里CT机的X射线波长在1纳米左右。用来杀菌消毒的紫外线比可见光波长短,烤箱产生的用来加热食物红外线的波长则比可见光波长,此外还有微波炉产生的波长为厘米量级,而收音机接受的短波波长为米量级。

辐射是指一种能量传播的方式,比如说热辐射就是指物体以往外发射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我们的太阳就是一个超级辐射源,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能源。辐射是一个中性词,但是留在人们心中的辐射常常是指那些对人体会造出伤害,即造成不好的生物效应的辐射。通常辐射出来的粒子,可以是光子,也可以是带电的粒子,比如α粒子,它是氦原子丢失了外层电子的原子核部分,β粒子则是电子,而伽马粒子则是上面的电磁波谱图中的提到的高能光子,可见光也是辐射的一种。

我们再来看看辐射发生的原因。世界外物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电的质子组成,通常一个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大致相等,当两者差别较大时,不管是中子太多还是质子太多时,原子核会变得不稳定,它便会通过辐射的方式放出多余的能量,这个过程称之为放射性衰变。包含不稳定性的原子的物质称为放射性材料,它可以是天然的矿石,可也是人工合成物质。正是辐射的这种特性,光子和其他辐射粒子的发射经常伴随着物质在两个不同能级的跃迁,辐射出粒子的能量就等于两个能级的差。可见光的能量落在半导体材料的电子能级范围(几个电子伏特),所以半导体材料可用来制造LED。具有较高能量的光子比如x射线的发生通常伴随着电子能级跃迁,而能量更高的γ射线则是伴随着原子核能级跃迁。由此可知无线电波、可见光、X射线、伽马射线它们并无本质区别,都处于有高能量状态的物质往低能量状态转变发出的粒子,它们之间的差别是可见光能量较低,对人体的伤害较小,而高能的伽马射线能量较高,对人体的伤害也较大。

我们可以用一堆火的例子来理解光子、辐射、放射性材料。当我们点燃篝火,木材会发热发光,这就是一种辐射。放射性材料就是以发射粒子或者波的形式辐射能量,这里的木材就是放射性材料。引起人们恐慌的原因之一是辐射的粒子几乎都是人的肉眼看不到的,它们大多数不可能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感知,等到人体可以感知的程度的时候时,辐射已经对人体产生了不可逆转的伤害了。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各种不同类型的探测器才能知道辐射的存在。

光子作为辐射的一种,根据其能量不同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也不同,衡量这种伤害程度的物理量有很多,比如吸收剂量、剂量当量、有效剂量等。吸收剂量表示单位质量介质中吸收的能量即1J/kg= 1 Gy=100 rad。人体对不同的辐射粒子反应不同,上文提到的α,β,γ三种粒子中,α对人体伤害较大,其权重因子为β,γ的20倍,其单位为1J/kg= 1Sv=100 rem。常见的四种辐射粒子的权重因子如表1所示,权重因子就反应了不同类型的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吸收剂量乘以权重因子就是剂量当量,剂量当量乘以反应人体的不同部位的组织权重因子WT就是有效剂量。皮肤的权重因子为0.01,肝的为0.05,性腺的为0.2,权重因子越大表示对辐射越敏感。粒子的权重因子和人体组织权重因子都是无量纲的。

表1:不同粒子的辐射权重因子

辐射类型和能量范围辐射权重因子WR
α粒子、裂变碎片、重核20
β粒子,所有能量1
γ粒子,其它能量光子1
中子,能量<10keV5
10 keV~ 00keV10
100keV~2MeV20
2MeV~20 MeV10
20 MeV5

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所受的辐照剂量是不同的,据统计资料显示美国人每年接受的辐射剂量为6.2mSv,而日本则为2.40mSv,这些剂量主要来源有氡元素(存在于空气和土壤中)、宇宙射线、医学CT等。图二是主要的剂量来源及其所占比例,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受到天然辐射和人造辐射的剂量大致相等。个人剂量最大比例的依次是氡元素、包括CT在内医学检查、服用放射性药物等。图三则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有效剂量,其中做一次胸肺X光片的剂量是0.05mSv,电脑断层扫描的剂量为6.6mSv,放射性行业从业人员每年的剂量限制为20mSv。

再来说说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我们关于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短时间内大剂量引起反应,而对于长期低剂量辐射有可能会引起致癌率的增加并不高,据资料显示自然致癌死亡率为20%,而从事放射性职业引起的比例增加仅为1%。辐射引起的遗传变异也仅仅是在动植物上发现,并没有在人类身上发现。胎儿在接受高剂量辐射时会产生各种包括智力迟缓在内的伤害,这一现象也是只在超过150mSv时发现。相对于生活中其它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的活动来说,辐射的影响小得可以忽略。图4是美国得出的关于各种活动引起的寿命缩短的统计数据,从中我们可以看到70年1mSv的剂量引起的寿命缩短仅为10天,仅和喝咖啡相当,由此可见我们大可不必谈“辐”色变。


相关文章

科学家实现室温下连续域束缚态中激子极化激元凝聚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刘新风课题组与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张青、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熊启华课题组合作,实现室温下连续域束缚态(BIC)中激子极化激元凝聚,在低功率注入下获得了具有小发散角......

液晶智能窗来了!降温供暖按需切换

4月19日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Materials)上的一项成果,在辐射冷却液晶智能窗构筑领域取得新研究成果。湘潭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邓媛为论文第一作者,湘潭大学教授谢鹤楼、北京大学教......

我国科学家对雀鸟辐射性演化有新发现

本报北京4月15日电(记者张蕾)病毒与宿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既对抗又合作,并对宿主产生深远影响。我国科学家团队研究发现:古老病毒曾经插入到鸟类DNA里,并伴随着雀形目鸟类物种大爆发在鸟类宿主里不断增殖......

科学家首次实现时空全维度操控的单光子艾里子弹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教授陈洁菲课题组在单光子操控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陈洁菲课题组在实验上首次实现了单个光子非经典光源在时空(2+1)维的艾里子弹。其相关研究成果以“Spatio......

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实现对斜程能见度精确测量

记者近日从西安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激光雷达科研团队在斜程能见度测量技术上取得突破。他们提出了一种激光雷达结合辐射传输模式的方法,突破了目前的斜程能见度测量技术瓶颈,实现了精确测量。相关成果刊发在《光学学......

研究实现胶体量子点在液体中的放大自发辐射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杜骏团队在胶体量子点多激子动力学与光增益研究中取得进展。该团队与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究团队合作,开发了体积紧凑的“俄歇抑制”型胶体量子点,在量子......

南海海洋所揭示海冰透光性温度响应机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海洋光学研究团队揭示了海冰漫射衰减系数的温度响应机制及其对北冰洋的潜在影响。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湖沼学与海洋学》。论文通讯作者、南海海洋所副研究员许......

世界最深、最大地下实验室锦屏大设施正式投入科学运行

12月7日,国投集团雅砻江水电与清华大学校企共建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简称“锦屏大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完工,具备实验条件,标志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建立6项国家计量基准和废除3项国家计量基准

12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批准建立6项国家计量基准和废除3项国家计量基准的公告。原文如下: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批准建立6项国家计量基准和废除3项国家计量基准的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

科学家发布地表太阳辐射近实时遥感监测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斯勒图和石崇团队,发布地表太阳辐射近实时遥感监测系统及高时空分辨率产品(CARE)。这是目前我国构建的国际最高精度地表太阳辐射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