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9-27 00:00 原文链接: Cell发布表观遗传重要成果

  为了将两米长的DNA分子装入到只有几千分之一毫米大小的细胞核中,DNA长片段必须强力地紧密压缩。表观遗传学标记维持着这些称作异染色体的部分。来自马克思普朗克免疫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现在进一步发现了异染色质形成必需的两种机制。相关论文发布在近期的《细胞》(Cell)杂志上。

  由Thomas Jenuwein领导的研究小组揭示了两种新酶Prdm3和Prdm16将甲基团添加到了DNA的一种特异包装蛋白上。这些表观遗传学标记确保了异染色质维持完整。此外,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他们确定了结合在异染色质中,抑制非编码RNA输出信号的转录因子。与称作常染色质不太紧密压缩的区域转录因子积聚在特异的位点相反,异染色质中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更多的是随机分布。

  染色质是由DNA分子和包括组蛋白的大量蛋白质组成。与包含大多数基因的易于接近的常染色质相反,紧密压缩的异染色质大多数是由能够形成非编码RNA分子的重复序列组成。

  异染色质部分被发现存在于着丝粒和染色体的末端(端粒)。组蛋白的化学修饰可以改变染色质的紧密压缩程度。例如甲基转移酶将甲基团添加到蛋白质的不同位点。这些表观遗传学改变调控了异染色质的形成和维持。

  Thomas Jenuwein部门的博士生Inês Pinheiro现在发现Prdm3和Prdm16发挥了甲基转移酶的功能,将一个甲基团添加到了组蛋白H3的赖氨酸9 (H3K9)位点。直到现在,科学家们都以为两种蛋白只是转录因子,调控各种基因的活性。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关闭了两种酶证实了Prdm3和Prdm16的重要性。异染色质破坏,异染色质区域可以被读取。“我们的实验证实Prdm3和Prdm16将一个甲基团附着在H3K9位点。这种单甲基化 H3(H3K9me1)随后被运送到细胞核,插入到染色质中。直到这时异染色质仍然维持完整,”马克思普朗克免疫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所主任 Thomas Jenuwein说。其他的甲基转移酶例如Suv39h可以添加另外的两个甲基团(H3K9me3)到单甲基化组蛋白上,由此进一步提高异染色质的稳定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没有Prdm3和Prdm16,细胞核纤层受到损坏。在内层核膜上异染色质必须与这层纤层蛋白相关联。“细胞显然需要H3K9 甲基化以及借助Prdm3和Prdm16的未知染色质或纤层蛋白来维持异染色质的稳定。和其他的甲基转移酶一样,我们假定两种酶都能够甲基化组蛋白之外的其他分子。但我们还不知道纤层的破坏是否是由异染色质丧失或一种纤层蛋白甲基化缺失所引起,”Jenuwein说。

  然而,并不仅组蛋白甲基化是维持异染色质区域的必要条件。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博士生Aydan Karslioglu和Valentina Perrera检测了转录因子的作用――在异染色质情况中非编码RNA分子的抑制。研究显示两种转录因子Pax3和 Pax9是完整异染色质的必要条件。只有当两个转录因子和它们的结合位点存在于重复DNA中时,异染色质维持不变。研究人员认为其他的转录因子也可能结合了异染色质的重复序列。

  转录因子由此在常染色质以及异染色质中控制了基因活性。尽管这样,两者之间仍有差异。在异染色质中,结合位点在DNA链上比较随机地分布,而常染色质集中在基因调控的重要位置。

  对于研究人员而言,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之间的重要的差别在于基因活性的控制和RNA的形成。“在异染色质,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分布更随机,因此它们不能增强彼此的效应。因此在这些位点DNA不能以这样一种精确和协调的方式被读取。在末端主要关闭异染色质的抑制性影响占支配地位,”Jenuwein 说。与之相反,对于常染色质,转录因子以彼此增强功能的方式结合到DNA上。这使得可以对基因活性进行精确控制。

相关文章

科学家揭示体外组装和体内染色质纤维普遍折叠模式

9月13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在国际期刊《细胞报告》(CellReports)在线发表论文,利用冷冻电子断层三维成像方法,揭示了体外组装和体内染色质纤维一种普遍存在的双螺旋折叠模式。在......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Rpd3S核小体去乙酰化和DNAlinker收紧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联合澳门大学,在《细胞研究》(Cell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basisofnucleosomedeacetylationand......

新发现揭示亲代组蛋白遗传影响细胞分化命运

人体大概有200多种细胞类型,这些细胞都是从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它们拥有几乎完全一样的基因组信息,但其形态和功能千差万别。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表观基因组图谱对于细胞身份的决定至关重要。但仍有一个主要......

Cell:弱结合的转录因子在协同作用时效果更好

生物工程学家可以定制细胞基因组,从而构建出抗击疾病的“细胞疗法”,但他们发现很难设计出能够激活经过生物工程改造的基因而不会偶尔激活细胞中的某些天然基因的专门激活蛋白:转录因子(transcriptio......

NatureMethods:北大汤富酬团队揭示单个细胞内高阶染色质结构

调控基因组元件的高阶三维(3D)组织为基因调控提供了拓扑基础,但尚不清楚哺乳动物基因组中的多个调控元件如何在单个细胞内相互作用。2023年8月28日,北京大学汤富酬团队在NatureMethods(I......

生物物理所揭示染色质组装因子CAF1介导核小体装配的结构基础

在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结构的重新建立对于维持基因组完整性和表观遗传信息传递至关重要。DNA复制一方面破坏母链DNA的亲本核小体,另一方面新生核小体必须在DNA子链上重建。染色质组装因子CAF-1......

Revvity瑞孚迪专业洞察|应对免疫肿瘤学中的耐药性:组合疗法的作用

过去十年中,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迅速增加,人们对于特定类型癌症的治疗方式也随之转变。然而,免疫疗法对于许多病人仍然是无效的,或者是病人自身对疗法产生了耐受。Revvity瑞孚迪(前身是珀金埃尔默......

武汉大学等团队发现急性肾损伤进展的调控新机制

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肾损伤分子-1(KIM1)在肾小管损伤后显着上调,并作为各种肾脏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然而,KIM1在AKI进展中的确切作用和潜在机制仍然难以捉摸。2023年7月......

揭秘早期哺乳动物的发育过程

由于小鼠的易实验性和强遗传性,其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动物模型。但是,胚胎学研究发现,小鼠早期发育的许多方面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从而使有关人类发育的推论复杂化。英国剑桥大学等研究团队合作构建了......

新进展!构建新型双碱基编辑器

碱基编辑器是基于CRISPR/Cas9发展的新一代基因组编辑技术,可诱导单个碱基的突变,而鲜有关于特异性介导A-to-G和C-to-G双突变的碱基编辑工具的研究。此外,关于碱基编辑系统与染色质环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