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23 15:40 原文链接: 清华大学李渭/薛其坤院士NatureCommunications

  电子液晶相普遍存在于高温超导材料中,由于其与超导的关联和竞争,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近日,清华物理系李渭副教授和薛其坤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双层硒化铁薄膜-钛酸锶(2 UC FeSe/STO)体系中发现了非公度的条纹型电子液晶相(Smectic phase),并揭示了其与单层硒化铁薄膜中高温超导增强的关系。

  单层硒化铁-钛酸锶的超导增强是高温超导研究的热点,之前的研究聚焦于衬底钛酸锶的作用,如提供电荷掺杂和额外的声子通道等。近年来,李渭等将关注点放在硒化铁材料本身,发现该材料自身电子的特异性对超导增强也具重要意义。2017年,该研究团队在《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上发表文章,揭示了在多层硒化铁薄膜的缺陷周围电子呈现出的短程条纹结构,这是体系对称性在缺陷处进一步破缺的结果。多层硒化铁薄膜中存在向列型电子液晶相(Nematic phase),其强度随薄膜厚度减小而增大。当薄膜厚度减小至单层极限时,其电子不再表现向列性,高温超导电性出现。然而,硒化铁薄膜中向列性、局域的电子条纹结构及其与单层高温超导态之间的关联仍不清楚。

  将分子束外延生长与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相结合,该研究团队实现了对硒化铁薄膜精确的层厚调控,并逐层研究了其电子结构。他们发现在双层硒化铁薄膜中存在着稀有的长程条纹型电子液晶相(如图1中箭头所示),而在双层薄膜的近邻:单层和三层中,均不存在该条纹相。因此,该条纹相位于高温超导相和电子向列相之间,这是对这三者关系的首次揭示。实验还表明,表面电子掺杂可抑制双层薄膜的条纹相,进而诱导出与单层薄膜中类似的超导态。通过比较掺杂诱导的双层和三层硒化铁薄膜的超导电性,他们发现双层薄膜的超导在相干性和能隙大小上都优于三层(如图2所示),这与在双层薄膜中广泛存在的条纹相密切相关。该研究团队认为,未掺杂的单层和双层硒化铁薄膜均处于条纹型电子液晶相这一基态,电荷掺杂会诱导出超导电性。在掺杂过程中,尽管长程的条纹相被抑制,但条纹相的电子涨落仍会进一步增强超导。该工作揭示了硒化铁薄膜在二维极限下电子结构的演化,并证明了硒化铁本身具有的条纹型液晶态涨落对高温超导的影响。

  该项研究工作以“与高温超导体硒化铁-钛酸锶近邻的非共度条纹液晶相”(Incommensurate smectic phase in close proximity to the high-Tc superconductor FeSe/SrTiO3)为题,在线发表于4月13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生袁永浩(2015级)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博士生樊学敏(2018级)和王心童(2016级)也参与了实验。论文的合作者还包括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张焱副教授和清华大学物理系的何珂教授。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项目的资助。


相关文章

美国高温超导体研究取得新进展

美国哈佛大学高温超导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策略来创造和操纵高温超导体,特别是铜酸盐超导体,为设计新型超导材料提供了新方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科研团队聚焦于设计和实验验......

镍基超导体的机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10月31日,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姚道新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层镍氧超导体的多轨道模型,并分析了其电磁性质。该成果对于理解新型镍基超导体的微观图像和超导机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关论文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超导体:传统BCS理论与高温超导理论

超导是一种物理现象,指某些材料在低温下电阻突然消失,呈现出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的特征。超导最早是在1911年由荷兰科学家昂内斯发现的,当时他将汞冷却到4.2K时,发现其电阻降为零。后来人们又陆续发现了许......

高温超导先驱朱经武:过度关注“顶刊”迷失了科研本身

3月8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教授RangaDias宣称其团队实现了近常压下的室温超导。当时,作为国际高温超导研究领域的先驱者,82岁的著名物理学家朱经武“挤”在会场的第三排,现场听了Dias的研究报告。......

新研究揭示铁基超导与奇异金属态间量化规律

高温超导微观机理是凝聚态物理最具挑战的科学难题之一。当高温超导电性被外场破坏后,其正常态电阻率会展现出随温度线性变化(从高温延伸至接近绝对零度)的“奇异金属”行为。十年前,研究人员发现奇异金属正常态与......

清华大学李渭/薛其坤院士NatureCommunications

电子液晶相普遍存在于高温超导材料中,由于其与超导的关联和竞争,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近日,清华物理系李渭副教授和薛其坤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双层硒化铁薄膜-钛酸锶(2UCFeSe/STO)体系中发现......

为何不同种类铜基超导具有相似结构?这项技术来解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U1732274,11527805,11425415,11421404,11888101,11534010)等的资助下,由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

极端压力条件下磷烷的新故事

自1911年水银首次被发现在低温下会转变为超导体以来,寻找高温超导体一直都是物理和材料科学家们的重要研究目标。1968年,Ashcroft通过理论推测,预言极端压力下的高密度氢很有可能是室温超导体,为......

23℃超导!德国科学家再次突破高温超导记录

-23℃实现超导——最近,人类高温超导记录被刷新!该突破由德国马普化学研究所的MikhailEremets与其同事带来,他们在250K(-23℃)温度下实现了LaH10(氢化镧)的超导性。这项成果使我......

超导“小时代”(26):山重水复疑无路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