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1-08 00:00 原文链接: 中山大学PLos癌症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三种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形成、进展及预后相关的蛋白质标记物,相关论文“Overexpression of Osteopontin, αvβ3 and Pim-1 Associated with Prognostically Important Clinicopathologic Variable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发表在近期的《PLos One》杂志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邵春奎教授和第一附属医院的李家平教授为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邵春奎教授主要从事胃癌分子病理及综合治疗研究,包括胃癌分子分型和靶向治疗,EBV相关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及EBV基因组多态性分析等。李家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探索肿瘤(尤其是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的介入与靶向治疗新技术、新方法。

  肺癌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肺癌的五年存活率仅为16%。随着吸烟人数的不断上升和环境的持续恶化,肺癌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肺癌可分为两种类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后者约占85%的病例。由于肺癌极易发生区域性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所以多在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由于此时已经失去手术机会,加之对放化疗敏感性较低,所以预后很差。因此寻找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标记物对于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疾病预后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检测了NSCLC中osteopontin (OPN)、αvβ3和Pim-1表达,研究了它们的表达模式在NSCLC中的潜在临床意义。他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在208个NSCLC样本和邻近正常非组织样本中检测了OPN、αvβ3和Pim-1蛋白质表达。统计学分析评估了OPN、αvβ3和Pim-1表达模式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NSCLC 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数据显示NSCLCs和邻近正常肺组织间OPN、αvβ3和Pim-1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此外,在NSCLCs中 OPN、αvβ3和Pim-1阳性表达与病理等级增高、淋巴结转移和晚期临床分期有关。研究人员还在NSCLC组还观察到了OPN和αvβ3、OPN 和Pim-1、以及αvβ3 和Pim-1的相关性。OPN、αvβ3和Pim-1蛋白质在NSCLC中往往过表达与一些已知在NSCLC具有预后价值的临床病理学变量相关,表明有可能在NSCLC形成或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李家平

  男,江苏扬州人,医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后,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介入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对象,主要从事肿瘤介入与靶向治疗。

  擅长于肿瘤与血管的诊断与介入治疗,特别是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肺癌、胆管癌、胰腺癌,小儿腹部恶性实体瘤的诊断与介入治疗(包括局部肿瘤的化疗栓塞、射频、冷冻、粒子、支架植入、全身规范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并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颈动脉体瘤,主动脉瘤及夹层腔内治疗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现重点探索肿瘤(尤其是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的介入与靶向治疗新技术、新方法。

  2004年6月获中山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学位。2004年在韩国Asan医疗中心接受放射介入技能训练,2008年6月-2009年9月美国南加州大学Hoffman医学研究中心博士后,在国内较早进行“MAT基因的肝癌相关性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面上项目1项,参与2项;主持教育部重大科研基金项目1项,广州市重大科技项目1项(省级),以及包括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在内的省部、厅局级科研项目11项,中山大学重大医学临床5010科研项目1项。副主编介入专著1部,参编9部。在核心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论著20余篇,近期作为第一作者在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ogy、Journal of Vascular &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American J Pathology 、J Urology、Neurosurgery 等期刊上发表论著,作为合作作者在Hepatology (IF=11.6)上发表论著。多次应邀在国内外标志性的肿瘤与介入医学会议上发言(CSCO、ASCO、RSNA、SIR、ESMO),并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关系。

  邵春奎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主研方向:

  胃癌分子病理及综合治疗研究,包括胃癌分子分型和靶向治疗,EBV相关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及EBV基因组多态性分析等。

  社会兼职:

  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专家组成员;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器官移植》编委;《癌症》及《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审稿专家。

  获得过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0余项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目前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20篇。

相关文章

海洋药物递送系统靶向治疗肾脏疾病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刘永宏、周雪峰团队,联合南方医科大学唐斓团队,在海洋药物靶向治疗肾脏疾病研究中获进展。相关成果以Anovelmarine-derivedanti-acutekidneyi......

新探针可实现对蛋白质N端组学深度富集检测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黄河、柳红合作,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种含有吡啶甲醛片段的可断裂分子探针2PCA-Probe,可实现对蛋白质N-端的深度富集检测。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蛋白质水解是一......

预测蛋白质“糖衣”形态有了新方法有助于药物研发

2月29日,德国、波兰、法国与中国台湾组成的科研团队在学术期刊《细胞》发表成果,开发出能在几分钟之内预测蛋白质“糖衣”形态的新型计算方法,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蛋白质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帮助药物与疫苗研发......

科学家成功解析叶绿体基因转录蛋白质机器构造

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塑造者。叶绿体约在15亿年前通过蓝藻内共生进化而来。在进化过程中,叶绿体基因要么被废弃,要么逐渐转移到细胞核染色体中,导......

人与猿类如何在进化中“甩掉”尾巴

猴子有尾巴,而人类和猿类的尾巴却在进化中消失了,是什么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自然》28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人类和猿类演化掉尾巴的遗传学基础。灵长类动物尾部表型的系统发育树(Ma表示百万年前)。图片......

应激诱发仔猪肌肉生长阻滞分子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免疫应激普遍存在于断奶仔猪饲养环节,会导致仔猪肌肉蛋白质降解和生长阻滞,最终严重影响肥育阶段产肉率和肉品质,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有效缓解仔猪免疫应激是当前养猪生产亟待解决......

研究发现蛋白质摄入过量不利于动脉健康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摄入过量的膳食蛋白质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结果发表在19日的《自然·新陈代谢》杂志上。该研究结合了小型人体试验、小鼠实验和培养皿中的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当膳食......

Nature: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项技术,它是核心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大型模型的层出不穷,AI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面对这一浪潮,人们不禁好奇: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为了解答这一问题,《Nature》杂志发布了未来的一年里,将密切关注......

替代性蛋白质或为碳减排开辟新天地

荷兰科学家研究认为,到2050年,用替代性蛋白质取代50%的动物产品,可以腾出足够的农业用地生产可再生能源(其能量相当于今天的燃煤发电),同时从大气中去除大量二氧化碳。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环境科学期刊《......

Nature发布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大技术,首位中国科学家成果入选

2024年1月22日,《自然》发布了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大技术——大片段DNA插入、人工智能设计蛋白质、脑机接口、细胞图谱、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3D打印纳米材料和DeepFake检测。七大技术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