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1-15 09:53 原文链接: 美国科学院院士DavidDilcher教授访问华南植物园

  11月7日,应华南植物园简曙光研究员的邀请,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古植物学家David Dilcher教授访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访问期间,David Dilcher教授作了题为Angiosperms: a product of co-evolution的学术报告。报告中关于国际科研前瞻性的内容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积极开展了讨论和交流。

  随后,在简曙光研究员的陪同下,David Dilcher院士参观了华南植物园展示区,他对华南植物园的发展规划及取得的成果表示了高度赞赏,尤其对苏铁园的植物种类及园林建设表现出深深喜爱,参观途中双方还就一些领域科学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相关文章

华南植物园发现长期氮和磷添加减少亚热带森林土壤底层微生物残体碳的积累

亚热带森林土壤通常被认为是富氮或贫磷,因此氮和磷输入影响亚热带森林土壤养分循环以及土壤碳循环和碳储量。微生物残体碳在调节森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关于长期氮和磷输入对不同土壤层微生物残体碳......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一成果入选氮循环十大科学进展

4月1日,第四届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同期发布2021年度氮循环十大科学进展。记者获悉,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创新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氮沉降促进热带森林捕获大气碳”......

华南植物园:异型花柱植物的交配多样性演化研究获进展

繁殖是植物生活史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在繁殖过程中雌雄配偶的交配组合受到植物本身生物学特征以及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共同影响。不同的交配组合影响植物产生后代的数量、植物传递给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导致群体间......

北方针叶林春季物候变化的关键热临界点获揭示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合作,揭示了驱动北半球针叶林春季物候变化的关键热临界点。相关研究发表于GlobalChangeBiology。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

植源抗真菌活性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作用机制获揭示

当期期刊封面。研究团队供图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邱声祥团队研究揭示植源抗真菌活性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近日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在线发表于《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JournalofAgricul......

氮沉降调控森林土壤碳排放的格局及机制获揭示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郑棉海团队联合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骆亦其等科研人员,研究揭示长期氮沉降调控热带森林土壤碳排放的格局及机制。相关研究12月1日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NatureGeoscienc......

新研究攻克抗虫“薯道难”

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和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侯兴亮团队联合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朱宏波,在甘薯(IpomoeabatatasL.)抗虫遗传......

华南植物园两平台与专项科学考察项目通过验收

5月11日,广东省科技厅组织了专家对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承担的两个广东省科技计划平台与专项科学考察项目——“广东省湿地水生植物资源科学考察”和“北江流域上游植物与植被多样性科学考察与生态保护评估”进行......

一种舞花姜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获发明ZL

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曾宋君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舞花姜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近日获国家发明ZL授权。该发明以舞花姜优良株系的未开放的幼嫩花蕾为外植体,通过外植体的获得和消毒、愈伤组织的诱导和......

华南植物园在亚热带森林土壤固氮微生物的驱动机制研究

固氮微生物在生态系统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亚热带地区氮沉降日益加剧,但有研究表明土壤固氮微生物依然十分活跃。然而,关于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在富氮缺磷的南亚热带森林中受哪些因素调控有待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