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3 12:04 原文链接: 我所揭示人类端粒DNA合成关键分子机制

近日,我所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1106组)李国辉研究员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准医学研究院雷鸣教授、武健教授团队合作,在揭示人类端粒DNA合成关键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端粒是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DNA—蛋白复合体,用于保护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完整性。端粒的DNA会随着细胞的每次分裂而逐渐缩短,一旦染色体末端端粒DNA消化殆尽,染色体将被降解或发生融合,细胞则会立即启动凋亡机制。因此,端粒被认为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是人类抗衰老研究的重点。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端粒酶也将被同时激活用于合成端粒DNA,以补偿端粒在该过程中的损失。人类端粒酶是一种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多亚基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其功能缺失与人类多种端粒综合症有关,例如先天性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congenita, DC)和小脑发育不全综合症(Hoyrara Hreidarsson syndrome,HHS)等。在传统逆转录酶合成DNA的过程中,引物DNA与RNA模版至少要保持6个以上碱基配对才能够开启DNA合成活性;而人类端粒酶仅需要3个碱基配对即可维持其端粒DNA的合成活性。

  为了阐明上述重要过程的分子机理,本工作中,雷鸣和武健团队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人类端粒酶全酶与端粒DNA引物和RNA模版杂合双螺旋的复合体结构。结合这些结构信息及李国辉团队深入的理论研究发现,人类端粒酶催化亚基中关键氨基酸Leu980在控制DNA-RNA杂合双螺旋配对长度调控方面具有关键作用。Leu980扮演着类似拉链头的作用,使底物DNA-RNA杂合双螺旋相对分离,且仅保持3个碱基配对的杂合状态。理论研究表明,将Leu980突变成Gly,可使DNA-RNA杂合双螺旋形成更紧密的6碱基配对构象。后续生化实验证实,Leu980Gly的突变将严重影响人类端粒酶持续和稳定的DNA合成能力。同时,理论方面动态结构信息分析表明,人类端粒酶中负责稳定杂合双螺旋底物两端手指结构域的反向协同构象互作,是端粒酶行使功能的重要结构特征。该工作为人类端粒酶重复合成端粒DNA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成果以“Zipper Head Mechanism of Telomere Synthesis by Human Telomerase”为题,于近日发表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万福堂博士后、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丁勇博博士、我所1106组张跃斌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吴振芳副教授。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文/图 张跃斌、李国辉)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22-021-00586-7


相关文章

我所利用单细胞分泌分析技术解析神经免疫细胞互作网络

近日,我所单细胞分析研究组(1820组)陆瑶研究员团队利用单细胞多种类分泌因子检测技术,实现了对神经—免疫细胞互作网络的解析。随着全球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神经退行性疾病正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我所实现电催化一氧化氮直接合成环己酮肟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509组)邓德会研究员团队和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8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常温常压下碳基催化剂表面,实现了直接电催化一氧化氮和......

PdCu合金“显妙用”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德会、副研究员崔晓菊团队在室温电化学水气变换制高纯度氢气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Pd与Cu的合金化能够显著提升阳极电化学CO的氧化活性,进而提高室温电化学水气......

FHPPO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近日,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金催化剂设计与选择氧化研究组研究员黄家辉团队、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化研究组刘应春高级工程师团队,与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液......

丝光沸石分子筛催化二甲醚羰基化分子机制获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展恩胜、研究员申文杰等与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徐君、研究员邓风等合作,在丝光沸石(MOR)催化二甲醚羰基化反应的活性位点鉴别和调控方面取得新......

高性能钒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新材料问世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和副研究员朱凯月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一种离子交换诱导相变方法,制备了具有超大层间距及高稳定性的针钒钙石ZnV6O16·8H2......

我所开发出具有超大层间距及高稳定性的钒基水系材料

近日,我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副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一种离子交换诱导相变方法,制备了具有超大层间距及高稳定性的针钒钙石ZnV......

研制出3D打印钠离子微型电池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忠帅与副研究员郑双好团队,开发了可形成三维导电网络的电极油墨与高离子电导率的电解质油墨,显著提高了3D打印高载量微电极中的电子和离子传输效率......

提出构建非天然手性环状单萜新策略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庆安团队在非天然手性环状单萜构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基于仿生催化理念,通过廉价Ni金属催化剂,利用大位阻手性氮杂环卡宾配体,高效合成了一系列非天然手性环状单......

丙丙法环氧氯丙烷工艺设计包通过评审

近日,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原创技术——双氧水直接氧化法制环氧氯丙烷新工艺为核心技术编制的丙丙法环氧氯丙烷工艺设计包,顺利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评审会。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