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02 00:13 原文链接: 翼腭窝腺样囊性癌的CT诊断分析1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头颈部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最常发生在大涎腺及口腔、鼻腔、鼻窦、咽喉、气管中的小涎腺,发病率居涎腺恶性肿瘤的第2位,是小涎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发病于翼腭窝的ACC却鲜有报道。

 

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PPF)是头颈部重要的解剖结构,毗邻颌面及鼻咽部,部位较深在,解剖结构复杂,一般的临床体格检查难以显示该部分的肿瘤,因此临床上主要靠影像学检测及观察病灶,从而制定详细治疗方案。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诊断可以及时发现肿瘤,并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以利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治疗后随诊。本研究收集了经影像学检查、术后病理证实的发病于翼腭窝的3例ACC,进行影像学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切除证实的翼腭窝ACC,入组病例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患者术前行平扫及增强CT扫描,包括动脉期及静脉期,且具有软组织及骨窗算法图像;(2)翼腭窝ACC经手术及影像证实为原发肿瘤。排除标准为:(1)患者影像图像伪影重,图像质量达不到诊断标准。

 

最终本研究共纳入3例病例,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19~70岁,平均51岁。病程2周至3年。临床症状多为面部疼痛或麻木感,其中1例伴有鼻涕,1例伴有耳痛。患者自出现症状到就诊间隔时间为2~48个月,平均16个月。体检心肺听诊、触诊均无异常,腹软。实验室血尿常规检查均为阴性。

 

1.2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SiemensSensation64层螺旋CT扫描,检查以听眦线及其垂直线为基线行横断面扫描,获取骨窗和软组织窗图像,扫描范围为从颅顶致胸廓入口。扫描条件:管电压120kV,电流220mA,扫描层厚1mm,层间距1mm,Pitch为1,增强经肘静脉注射2mL/kg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比乐,300mgI/mL),注射速率4.0mL/s。对获得的CT表现与手术所见和术后病理累及范围进行对照分析。

 

2.结果

 

2.1术前CT表现

 

2.1.1肿瘤形态、边界

 

3例中2例位于右颊部,1例位于左颊部;均表现为颊部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呈膨胀性生长,且形态均不规则;边界不清1例,边界清楚2例(图1)。

 

2.1.2肿瘤密度

 

3例CT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肌肉组织相比呈等、低混杂密度(图1),其内均未见钙化影,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

 

2.1.3骨质改变、颈部淋巴结情况

 

肿瘤伴有相邻骨质破坏者1例,骨质受压者1例,骨质无异常者1例(图1)。3例颈部增强CT均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162846670649624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