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1-14 14:14 原文链接: 过度捕捞致蓝鳍金枪鱼数量锐减九成以上

北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数量出现了灾难性下降。(自《卫报》)

几年前就已经濒临灭绝的蓝鳍金枪鱼现在仍是日本寿司的主要食材。日前最新研究显示,北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数量出现了灾难性下降,锐减96%;同时,在当前捕获的蓝鳍金枪鱼中,大约有90%为幼小鱼苗。

据《卫报》报道,一条蓝鳍金枪鱼在日本的售价超过了100万英镑,这反映了日本消费者对珍稀物种需求的持续增长。在亚洲和一些高端西餐厅,蓝鳍金枪鱼的售价相当高。(1英镑约合10.02元人民币)

蓝鳍金枪鱼在金枪鱼种类之中体积最大,位于食物链顶端,自然天敌很少。但由于工业化捕鱼方法的出现,再加上寿司爱好者对蓝鳍金枪鱼的喜爱,导致该物种所面临的灭绝危机。

《卫报》称,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蓝鳍金枪鱼在太平洋将很快面临功能性灭绝。在捕获的蓝鳍金枪鱼中,超过90%为无法繁殖的幼鱼,意味着它们可能是最后一代金枪鱼。

皮尤环境集团的阿曼达?尼克森(Amanda Nickson)表示,蓝鳍金枪鱼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天然商品,在捕获的蓝鳍金枪鱼中,幼鱼比例之高明显不合乎逻辑。为保护蓝鳍金枪鱼物种并使其恢复,迫切需要采取措施。目前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数量仅占过去的很小一部分,有完全消失的危险。

尼克森呼吁,应暂停捕捞蓝鳍金枪鱼。尽管目前有一些措施来管理大西洋的蓝鳍金枪鱼捕捞,但位于太平洋西部的蓝鳍金枪鱼主要产卵地却未受到管理,捕捞船队主要来自日本、墨西哥、韩国和美国。

蓝鳍金枪鱼的高价进一步刺激了渔民的捕捞。渔民有可能“一鱼暴富”,再加上没有渔获量限制、执法不严,目前缺乏有效措施来阻止渔民们捕捞蓝鳍金枪鱼。

全球大约三分之二的金枪鱼来自太平洋,但蓝鳍金枪鱼仅占其中的1%。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忽视了对蓝鳍金枪鱼的管理和保护。由于过度捕捞和其本身的生物特性――成熟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再加上现代工业化的捕鱼技术的使用,最近几年蓝鳍金枪鱼明显处于危险之中。

相关文章

CPTPP接纳英国,中国能否成下一个?

15日至16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成员部长级会议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随着英国商务和贸易大臣凯米·巴德诺赫于16日在奥克兰正式签署CPTPP,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太平洋加拉帕戈斯洋脊地幔演化研究迎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林间团队联合国际多位科学家,对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洋中脊区域下方的地幔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

中国化学会签署2025年环太平洋化学大会PACIFICHEM合作协议

北京时间2023年3月3日,加拿大化学会、美国化学会、日本化学会、中国化学会、韩国化学会、新西兰化学会、澳大利亚皇家化学会在线上联合举办2025年环太平洋化学大会(PACIFICHEM2025)签约仪......

研究团队揭示太平洋北赤道流/潜流年际变异规律

热带西太平洋表层/次表层环流示意图与ADCP 潜标位置。北赤道流/潜流 (NEC/NEUC), 棉兰老流/潜流 (MC/MUC), 黑潮 (......

形势严峻!北太平洋垃圾带渔具污染严重

    海洋清理组织的塑料研究,对001B系统在太平洋垃圾带捕获的物品进行分析,根据语言和国家代码来寻找关于来源的线索。图片来自海洋清理组织 &nbs......

第100次海上测控任务,这艘又启新程

5月26日9时许,远望3号船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奔赴太平洋执行海上测控任务。这是远望3号船今年首次出航。据介绍,针对航行时间长、任务密度高、节奏转换快、测量海域气象多变等情况,他们扎实有效地开......

洋际相互作用对太平洋海洋灾害影响机理项目启动

3月14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召开了由该所研究员王春在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洋际相互作用对太平洋海洋灾害的影响及其机理”项目启动会。与会专家对该项目的意义、目标、总体技术路线和实施......

太平洋风暴活动路径查清,这些地方可能遭殃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珊瑚礁及其环境记录学科组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联合广东海洋大学、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等研究机构,研究揭示近千年来西北太平洋地区风......

赤道中东太平洋已进入拉尼娜状态

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获悉,最新海温监测显示,最近3个月(8-10月)关键区滑动平均指数为-0.52℃,标志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进入拉尼娜状态。预计拉尼娜状态将在未来三个月持续,并可能在冬季(2021年1......

揭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主导1980年以来沃克环流的增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11月11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工作表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IPO)位相的转变是1980年以来太平洋沃克环流增强的主要原因,其贡献要大于人为辐射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