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1-18 00:00 原文链接: 上海交大医学院最新研究解析罕见疾病基因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Profiles of 44 Patients with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SCID): Report from Shanghai, China (2004C2011)”的文章,在国际上首次分析了一种罕见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在中国人群的突变基因,以及首次报告了国内此种疾病的临床特征。相关成果公布在国际临床免疫学领域权威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mmunology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免疫科主任陈同辛教授,陈教授从事儿科临床疾病研究和诊治近30年,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免疫功能低下、反复感染、过敏性疾病和风湿病的诊断和治疗等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是一组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是以T淋巴细胞缺乏或功能异常、伴或不伴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为特点的一组疾病。该病发病年龄早, 临床表现重, 预后较差, 如果未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患儿多在1岁内死亡。目前国外已经将该病列为“急诊病例”,一旦诊断明确需立即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时为患儿赢得新生。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分析了2004年至2011年期间,我国儿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他们通过8年的临床工作积累,从性别组成、发病年龄、临床表现、造血干细胞移植及预后等方面分析了44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并发现了11种国际上从未报道过的新型突变基因,由此更加丰富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突变的基因库。

  由于SCID属于罕见疾病,44例报道即便在国际上也属于大样本研究,这项研究一经发表,即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有关专家认为,该文对于了解中国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以及针对其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此文的发表也将对我国早期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诊断、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新生儿疾病的筛查以及婴幼儿健康的保障等项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陈同辛教授曾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免疫分型和基因诊断,并在国外SCI期刊发表相关论著10余篇,承担了WHO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脊灰病毒携带的调查,促成上海市少儿住院基金设立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治疗专项基金。

  此外其研究组还曾首次成功用造血干细胞治疗先天性免疫缺陷症,先天性免疫缺陷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一般多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发病。已经明确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种类达到150多种,在遗传性疾病中属于高发病率疾病。

  陈同辛教授在经过长达7个月的随访证实,一位22岁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症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已成功重建,自此他也成为中国内地首位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脱离先天性免疫缺陷症的患者。

  作者简介:

  陈同辛,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免疫学和小儿血液肿瘤学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正在从事病毒感染对新生儿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影响的研究。已完成和正在承担国家级课题及上海市课题9项,获上海市科技成果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上海市医学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著作6部。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专科委员会免疫学组副组长,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儿科杂志编委,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and Immunology国际会员,British Journal of Hematology特邀审稿专家。

相关文章

遗传发育所等发现Shank3突变犬听觉功能异常

孤独症是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其核心症状是社会及语言交流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感知觉信息处理障碍是孤独症的关键特征,约90%的孤独症患者表现出感知觉异常。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婴儿......

科学新发现|基因突变揭示为什么有人不会感染新冠病毒

有这么一群人,反复暴露于新冠病毒但看似未曾感染,或感染后始终无症状,即所谓的“超级躲避者”。美国研究人员19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首次证明这群人存在遗传基础,“秘诀”就在于人类白细胞抗原(......

NEJM:罕见瘦素基因突变导致的贪吃与肥胖及其治疗

身体调控体重的一种方法是使用由脂肪组织产生的瘦素(Leptin)。身体中脂肪组织越多,产生的瘦素就越多。瘦素到达大脑并将体内储存的脂肪量“告知”特定神经元,大量瘦素意味着有大量的脂肪储存。作为回应,大......

DNA柔性成就合格“抗体士兵”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潜伏”着无数病原体,而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外界病原体入侵的“分子士兵”。这些“分子士兵”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构成,当病原体入侵我们的免疫系统时,淋巴细胞通过基因突变等方......

吃太空蔬菜、穿航天员“同款”……航天科技走入寻常百姓家

4月24日,我们将迎来第8个中国航天日。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飞速发展和进步,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造福人类到“天宫”开门纳客,中国航天用一项项科学技术创新突破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边界......

Cell:科学家揭示人造血干细胞对铁死亡的敏感性

造血干细胞(HSC)是体内造血系统维持的关键,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理适应性,如高水平的蛋白质合成率。然而,这种适应性相关的机制及影响仍有待研究。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团队揭示人造血干细胞对铁死亡的敏感性。该研究......

当爹要趁早!Nature子刊:父亲年龄越大,基因突变越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晚婚晚育的现象也日渐普遍。提到“生育年龄”,人们第一反应总联想到女性,“高龄产妇”、“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热点话题。男性在生殖过程中担任的角色总会在一定程度上被......

基因新技术可在48小时内制造测试千种基因突变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基因编辑技术TARDIS,可一举测试数千种基因突变的影响,将以往需要耗时多年的工作压缩到几天内。生物学家可借此在动物身上开展新实验,比较一种基因的多种突变,找出导致特定特征的突变......

第二届亚洲发育与比较免疫学大会在大连举办

10月21-24日,大连海洋大学和亚洲发育与比较免疫学会、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免疫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亚洲发育与比较免疫学大会在大连召开。来自美国、瑞典、加拿大、荷兰、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探寻年轻乳腺癌诊治的“中国化之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及其团队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我国年轻乳腺癌诊治的若干问题与思考》一文指出,我国年轻乳腺癌尚存在个性化治疗方案选择、患者寻求生育力保存、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