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3 14:00 原文链接: 纳米药物载体筛选中的基因组决定因素

纳米粒子

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多种治疗优势,如降低毒性、延长半衰期和改善药物输送,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有前景。辉瑞和莫德纳的mRNA疫苗均用到LNP纳米颗粒载体。然而,众多纳米颗粒制剂具有不同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并不容易看出在特定的疾病环境中哪种是最适合的。作者开发了一种高通量筛选方法,能够系统地评估35种不同类型的纳米颗粒与数百种癌细胞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这种方法确定了癌细胞和纳米颗粒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可以预测纳米颗粒是否成功输送,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的治疗进展。

纳米颗粒介导的治疗药物的传递有可能对癌症治疗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个性化癌症治疗的背景下。多种材料和性质各异的纳米颗粒可以定制封装和保护不同的治疗药物包括小分子、生物制剂和核酸,防止药物意外降解,增加循环时间延长半衰期,或者将药物特异靶向肿瘤细胞和降低药物毒性。通过主动靶向序列以改善肿瘤中纳米颗粒积累,在实验室和临床中都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尽管在了解特定物理和化学纳米颗粒特性如何影响运输和摄取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一直以来较少关注对纳米颗粒-细胞相互作用和摄取的生物学特征的基本理解。此外,癌症靶点的生物学多样性使得全面了解哪些纳米颗粒特性决定了成功的药物输送成为一个挑战。这使得要测试的配方数量因多个参数而大幅增长。

传统的纳米颗粒筛是为了在孤立的生物环境中优化材料性能而设计的。在精准医疗时代,随着“将分子靶向疗法应用于特定的亚细胞区”的呼声,探索纳米颗粒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与细胞异质性关系变得重要。为深入理解靶向给药部位的细胞与纳米颗粒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作者设计了一个筛选方法,试图从整体上理解介导纳米颗粒成功传递的材料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与各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提示,混合筛选和多组学注释的结合有可能加速靶点的发现,并发现以前未被认可的纳米颗粒传递调控因子。

结果

为了深入对控制纳米颗粒递送细胞过程的理解,作者设计了一个大规模的平行筛选,利用条形码标记、多组学数据注释的癌细胞系来研究一组具有临床潜力的纳米颗粒制剂的细胞关联模式。他们对35种荧光纳米颗粒制剂分别与跨越22个谱系的488个带条码标记的癌细胞系(混合培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结合强度进行筛选,来捕捉包括核心成分、表面化学和尺寸在内的各种纳米颗粒参数对癌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由于设计仅用于探究纳米载体的输送,因此没有加入有毒药物。

对每组纳米颗粒-细胞系对产生的相互作用进行分层聚类,发现核心成分是细胞结合的有力决定因素,三种被测核心材料形成不同的簇。为了探索控制纳米颗粒结合的细胞特征,他们利用相关分析整合了多组学数据。纳米颗粒核心材料和表面修饰会影响生物标志物的数量和重要性,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预测摄取量。许多生物标志物与已建立的摄取、转运和粘附基因集有关。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作者识别出一些预测性生物标记,这些生物标记聚集在一起形成相互关联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识别介导纳米颗粒输送的细胞特征。他们还鉴定了配方特异性生物标志物,验证了SLC46A3溶酶体转运体作为脂质纳米粒摄取和下游功能应用的负调节因子和预测生物标记物,SLC46A3的表达调控脂质纳米粒摄取和核酸载体转染效率。

结论

这项工作代表了通过多组学视角对纳米颗粒-癌细胞相互作用的高通量探查,并为增强纳米颗粒-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和推进纳米载体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框架。 


相关文章

单细胞纳米药物及亚细胞结构无标记原位同步辐射成像技术获重要突破

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团队在《自然-实验手册》(NatureProtocols)上,发表了题为Insitulabel-freeX-rayimagingforvisualizin......

科学家提出纳米药物肿瘤递送新理论

肿瘤血管构成了纳米药物进入肿瘤组织的主要途径,因此纳米药物的高效递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血管系统。目前的研究范式主要基于1986年首次提出的“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理论。该理论认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屏障是......

暨南大学在纳米药物逆转肺癌放疗抵抗取得突破

近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人员在构建新型纳米药物克服肺癌放射抗性的治疗上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研究揭示了通过重塑肿瘤微环境逆转肺癌辐射抵抗的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NanoToday。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上海大学:纳米药物抗神经母细胞瘤新机制

近日,环化学院纳米所苏倩倩副研究员团队及其合作者在国际高水平期刊《AdvancedMaterials》(影响因子:30.849)上发表题为“Decipheringnanoparticletraffic......

化疗/化学动力治疗药物取得新进展

肿瘤的化学动力疗法(chemodynamictherapy,CDT)利用药物将内源性H2O2通过Fenton反应转化为高细胞毒性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以杀死肿瘤......

苏州学者研究出新型X射线响应纳米载药系统

化疗是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治疗方式,但是单分子化疗药物生物利用度低、治疗副作用大,给患者身心及其家庭带来负担。利用纳米技术将单分子化疗药物制备成纳米药物,可实现化疗药物肿瘤靶向和可控释放,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国家纳米中心在可控基因治疗纳米药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10月2日,ScienceAdvances(《科学-进展》)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兴杰课题组在可控基因治疗纳米药物领域的研究进展“Gold-DNAnanosunflowersfor......

纳米药物包裹白细胞可有效杀死手术过程脱落的癌细胞

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University)的一名生物医学工程师发现,利用人体自身防御系统制造的细胞士兵可以在手术过程中追踪并杀死逃逸的癌细胞,防止癌细胞转移,挽救患者(尤其是三阴乳腺癌......

纳米药物晶体:化疗/热疗联合抗肿瘤治疗新策略

10-羟基喜树碱(10-HCPT)是一种近来颇受关注的广谱抗癌药,但是较差的水溶性却给其临床给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针对这个问题,科研工作者开发了许多纳米药物递送体系,包括聚合物纳米颗粒、微乳液、脂质体......

浙大开发出新型纳米药物可完全根除近500立方毫米的肿瘤

迄今为止,几种抗癌纳米药物已转化为临床试验,而且更多的抗癌纳米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然而,目前的困境是许多体系在动物模型中是有效的,但在临床试验中未能提高存活率。因此,这个领域的一个关键主题是如何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