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7 10:56 原文链接: 活跃地幔柱或解开火星地震之谜

科技日报北京12月5日电 (记者张梦然)根据《自然·天文学》杂志5日发表的一篇论文,火星北部平原底下可能有一个直径约4000公里的活跃地幔柱,该地幔柱会引起火星壳抬升,并将热岩浆送到火星表面。这个地幔柱位于火星的埃律西昂平原,或许解释了该地区的火山和地震活动。

由于缺乏现今的地质构造和火山喷发证据,一般认为火星的地质活动并不活跃,尤其是与地球相比。然而,2018年至今一直在火星上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洞察号”着陆器,最近探测到了微弱但持续的地震活动,这些地震活动可能来自附近一个最近形成的裂缝系统,其被称为“刻耳柏洛斯堑沟群”。刻耳柏洛斯堑沟群也是5.3万年前火星最近一次发生火山喷发的地方。

此次,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究团队分析了“洞察号”和“刻耳柏洛斯堑沟群”所在的埃律西昂平原地区的地形、引力和地质构造。他们利用地球物理模型获得的证据表明,整个区域下方有一个地幔柱,组成地幔柱的热物质比周围环境的温度还要高95—285开氏度。地幔柱的核心正好位于刻耳柏洛斯堑沟群。和地球一样,活跃的地幔柱能引发局部的持续地质活动,包括被“洞察号”探测到的火星震,同时也是刻耳柏洛斯堑沟群底下火星壳缓慢裂开的原因。

相关文章

我国科学家在大陆地幔中发现来自海洋的锂元素

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利用矿物原位锂同位素分析法,该所科研人员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幔橄榄岩中的锂含量和锂同位素组成。他们发现,海水中的锂元素可以经过扩散作用进入地幔橄榄岩。这为研究地质......

林间院士团队等研究揭示沙茨基海隆的成因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林间院士团队联合国际科学家,在全球第三大洋底高原——西太平洋沙茨基海隆的成因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揭示了地幔柱与洋中脊相互作用是其形成的......

科学家揭示地球地幔运转模式的演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特任教授邓正宾与多位国际学者合作,实现了钛稳定同位素组成的超高精度测量方法,应用刻画了地球形成早期到现代的地幔来源火成岩的钛同位素记录,揭示了地球地幔的运转模式是呈阶......

中国科大揭示地球地幔运转模式的演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特任教授邓正宾与多位国际学者合作,成功实现钛稳定同位素组成的超高精度测量方法,应用刻画地球形成早期到现代的地幔来源火成岩的钛同位素记录,揭示地球地幔的运转模式是呈阶段......

新成果揭示地球地幔运转模式的演变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邓正宾特任教授与多位国际学者合作的研究成功揭示,地球地幔的运转模式是呈阶段性演变的,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下接近全地幔对流的模式只是地球演化近期的过渡......

活跃地幔柱或解开火星地震之谜

科技日报北京12月5日电(记者张梦然)根据《自然·天文学》杂志5日发表的一篇论文,火星北部平原底下可能有一个直径约4000公里的活跃地幔柱,该地幔柱会引起火星壳抬升,并将热岩浆送到火星表面。这个地幔柱......

活跃地幔柱或解开火星地震之谜

科技日报北京12月5日电(记者张梦然)根据《自然·天文学》杂志5日发表的一篇论文,火星北部平原底下可能有一个直径约4000公里的活跃地幔柱,该地幔柱会引起火星壳抬升,并将热岩浆送到火星表面。这个地幔柱......

新研究揭示沉积碳酸盐俯冲进入下地幔

 俯冲碳酸盐循环模式及夏威夷复苏期火山岩重Zn同位素形成过程  课题组供图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良课题组在国际地学期刊《化学地质学》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揭示了夏......

最新在现代大洋中脊首次发现25亿年前大陆地幔

中新网北京6月2日电(记者孙自法)中、美、德三国科学家通过合作研究,最新在现代大洋中脊(洋中脊)首次发现25亿年前大陆地幔,为研究地球早期地表重要组成单元——克拉通的形成演化乃至破坏提供了新的视角。由......

地质地球所等揭示火星地幔是活动的

近年来,国际上实施了InSight火星探测计划(InteriorExplorationusingSeismicInvestigations,GeodesyandHeatTransport,地震、大地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