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3-07 16:18 原文链接: “遗忘的功能和机制研究”项目启动会

  月27日至28日,重大科学前沿973项目“遗忘的功能和机制研究”的启动会暨第二届Neurosignaling and Forgetting研讨会在昆明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昆明动物所杨雄里院士以及云南省科技厅等50余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遗忘是记忆信息丢失或无法被提取的现象。心理学理论认为遗忘是被动的过程,是记忆信息的自然消退或因干扰而产生遗忘。2010年清华大学钟毅教授实验室发现(Shuai et al Cell 2010),消退遗忘和干扰遗忘存在共同的分子信号通路:Rac激活导致遗忘;Rac失活导致不能遗忘。该发现清楚表明遗忘是主动的过程,具有独立的生物学基础,直接调控记忆信息的储存和提取,从而开辟了崭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脑功能和脑重大疾病。项目”遗忘的功能和机制研究”将针对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及其遗忘三个方面,从细胞分子、神经网络和行为药理三个层次,综合交叉进行深入研究,力争发现相互关联又具有共同特征的几对矛盾如“记不住”和“忘不了”、AD和PTSD、网络回响和网络同步、递质同步释放和异步释放、LTP和LTD、Rac激活和失活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动态平衡规律,最终为理解遗忘的功能和机制提供新思路和新理论,为发展相关脑重大疾病AD和PTSD有效的预测、预防和治疗措施奠定基础,既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又潜在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是该项目的第一承担单位,徐林研究员任本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启动会上,徐林研究员汇报了项目的总体情况,3位课题组长分别详细汇报了课题的研究内容、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所采取的技术路线,以及预期成果和实施方案等。在听取项目和各课题汇报后,项目专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对本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研讨会期间,16位专家做了18场精彩报告,展示和交流了他们一年多来在遗忘的功能和机制的关键问题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学术报告分别从分子、细胞、环路网络和行为水平探索了遗忘的机制。学术讨论激烈,学术气氛浓厚。会议期间,与会者还就如何开展项目内合作、相关国际研究计划,以及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相关文章

我国学者在神经元糖代谢特征与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91523、82073823)等资助下,南京中医药大学胡刚教授团队在神经元糖代谢特征与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神经元胞体主要进行有氧糖酵解代谢以防止氧化......

大脑中的机制帮助我们在人群中辨别言语

近日,《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发布的一项研究,对于当我们在一个嘈杂、拥挤的房间里时,大脑是如何跟踪对话的,给与了一个很好的解释。这一发现可能会改善助听器功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VinayRaghav......

“生物融合”装置有助恢复瘫痪肢体功能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神经植入物。在对实验鼠进行的研究中,科学家使用该生物融合装置改善了其大脑和瘫痪肢体之间的连接。虽然在将其用于人类之前还需进行广泛的研究和测试,但对于截肢者、失去肢体或......

院士专家共话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新技术

日前,青岛大学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共同举办“泰山名师讲堂”,国内外多位院士专家通过网络平台“齐聚一堂”,共话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新技术。此次活动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高天......

“免疫系统杀疯了”——背后的机制,您了解多少?

SARS-CoV-2能够感染不同的细胞类型,传播到宿主不同的区域。在宿主中,不受控制和改变的免疫反应被触发,导致细胞因子风暴、淋巴细胞减少和细胞衰竭,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

科研人员激励机制优化需系统化设计

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科研人员队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数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如何适应我国科研体系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转型,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红利优势,激发科研人员的动力、活力和潜能,提高科研人......

微生物所揭示埃博拉病毒聚合酶的分子机制

埃博拉病毒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致命病毒之一。埃博拉病毒聚合酶负责病毒基因组复制过程,且具有较高保守性,是研发广谱性药物的重要靶标。由于分子量大、不稳定、易降解等原因,埃博拉病毒聚合酶三维结构的解析是世界......

究竟什么导致恐龙灭绝?中国科学家提出恐龙灭绝新机制

6600万年前,雄霸地球的恐龙消失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恐龙的灭绝?是小行星撞地球,是气候变化,还是大面积火山爆发?答案或许不这么简单——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

科学家找到了瘢痕疙瘩诊疗新路径

瘢痕疙瘩是一类皮肤瘢痕过度生长且无自愈倾向的疾病,常由痤疮、蚊虫叮咬、耳洞或其他创伤引起。早期通常不会引起患者重视,而当疾病逐渐发展,会形成大面积瘢痕肿块,造成患者痛痒不适并影响美观。由于该病的致病机......

中科院微生物所:真菌间交流激活新颖小分子的机制

真菌的生存环境复杂,在自然界,真菌与细菌、植物、动物乃至人类的共存普遍存在。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生存环境的多变,致使真菌进化出一套独特的机制去应答环境并与环境中的生物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和对自然界的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