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8 20:48 原文链接: 亚洲象毫无边界感,《科学》呼吁恢复生态连通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890.shtm

始于2021年的那场云南亚洲象北移南归,引发了有关保护生物学的诸多讨论。这场少见的野象远距离迁移凸显了其中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亚洲象强大的迁徙能力和栖息地的碎片化是一对严重的矛盾。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大型兽类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组长、外籍研究员康牧飒(Ahimsa Campos-Arceiz)与国际合作者一起在《科学》撰文,呼吁为保护亚洲象,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必须恢复大象栖息地之间的生态连通性,并通过国际合作加速跨境保护网络。

  ?

亚洲象 图片来自论文

亚洲象是一种迁徙能力非常强的大型兽类。迁移有助于寻找新的觅食地和资源,有助于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在亚洲象广泛分布的印度,象群会迁移到尼泊尔、孟加拉国和不丹等邻国,甚至还会迁移到缅甸。

去年,康牧飒团队主导的一项国际研究分析了马来半岛和婆罗洲102头亚洲象的运动和栖息地偏好,发现大多数亚洲象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自然保护区外度过的。

可见,喜爱“闯荡”的亚洲象真的没什么边界感。

那么问题来了。文章指出,“爱知目标”要求到2020年,保护至少17%的陆地和内陆水域以及10%的沿海和海洋区域。一些亚洲国家已经朝着这一目标取得了进展。可是,由于已建立的保护区连通性差,濒危亚洲象仍然处于进一步的危险之中。

目前,亚洲象生活在碎片化的保护区中,它们之间的基因交流水平很低。跨界移动越来越困难,大象保护区周围的围栏进一步阻碍了保护区内外的基因流动。从区域来看,森林砍伐、线性基础设施以及保护区附近的连通性差,使得人象互动的风险增加。

2020年,《迁徙物种公约》已将亚洲象列入公约附录一,为保护亚洲象跨境迁移提供了法律保护。“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要求确保到2030年,至少有30%的陆地、内陆水域、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退化区域得到有效恢复,以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及生态完整性与连通性。

“保护、恢复和连接大象的栖息地将促进大象的移动,增加物种遗传多样性。更好的栖息地连通性还能保护其他物种,并保护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康牧飒强调, “受保护的自然栖息地也会使人类受益,因为有证据表明,将40%的土地留给大自然将使农业生产力获得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报》:改善栖息地的连通性可以防止人象冲突吗?

康牧飒:改善栖息地的连通性可能是把双刃剑。

在某些情况下,改善连通性可以为大象提供过去无法使用的自然栖息地。那里会产生大量有效的自然生境和资源,足以让大象在不占用人类作物和其他资源的情况下获得食物。那么这些栖息地的增加也会减少大象与人类接触的可能性,从而防止人象冲突。

但相反的情况也会出现。栖息地通过生态走廊连接起来,而这些走廊通常是相对狭长的区域。当大象使用这些狭长的走廊时,它们很可能会高度暴露在人类和农作物中间,从而增加走廊周围的人象冲突。

需要强调的是,连接大象栖息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大象种群的整体有效规模,促进遗传交流。这两件事可以增加大象种群长期生存的机会。但我们的确应该注意,加强互联互通可能增加人象冲突的局部风险。因此,走廊和恢复计划需要提前预测未来的冲突场景,并实施充分的缓解措施。

《中国科学报》:哪些措施可以用来保护和恢复生态连通性?

康牧飒:首先是确定我们想要连接哪些关键栖息地。我们可以把这些关键栖息地称为“节点”。最常见的节点就是保护区,例如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但也有其他重要类型的节点,比如大象(和其他动物)可以使用的还未被保护的自然植被区,或拥有重要自然资源的区域。在确定节点时,我们应该从长远考虑,不仅要考虑目前大象使用的栖息地,还要考虑我们认为未来可能或应该被大象使用的地区。

一旦我们确定了要连接的节点,就可以结合大象所偏好的栖息地的生态信息、有关景观特征的遥感数据,以及一些建模技术比如电路理论、最低成本路径或图论分析等,进行功能景观连通性分析。

这些分析结果对于制定潜在的保护干预措施非常有用。我们可以确定哪些区域能够在节点之间提供高连通性。这些地区非常重要,我们需要防止在那里修建大型道路、以农作物取代天然植被等活动。其次,我们还可以识别目前连通性较低甚至没有连通性的“瓶颈”地区,它们应该成为生态修复的重点地区。

《中国科学报》:在亚洲是否有连通大象栖息地的正面例子?

康牧飒:事实上,我们有很多积极的案例可以参考。比如,印度和斯里兰卡都有专门设计的生态走廊网络来连接大象的主要栖息地,不丹有一个精心设计的廊道系统,称为“不丹生命计划”(Bhutan for Life),这是为野生动物和自然生态系统所设计的。

马来西亚政府在2010年制定了一个非常有远见的生态走廊计划,名叫“中央森林廊道”(Central Forest Spine),旨在通过确保马来西亚半岛主要森林块之间的景观连通性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虽然该计划在实际实施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仍然认为这是该国最重要的保护项目。

2019年,我们首次使用大象运动数据对CFS计划的总体有效性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这项计划的大多数廊道都很适合大象移动,这也意味着,充分实施CFS计划可以使马来西亚主要森林区块之间实现高水平的功能连接。最后,我们还利用这些分析结果提出了可实施的改进措施,找出更合适的替代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