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7-19 10:17 原文链接: 日本开发太空舱去除二氧化碳新方法

  据日本《日刊工业新闻》报道,日本Renaissance Energy Research公司(以下简称RER公司)与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开始共同开发太空舱去除二氧化碳的新方法。

  现存使用固体吸收剂去除二氧化碳的方法不但需要载荷数百千克固体吸收剂,而且从吸附载体材料分离二氧化碳时还会消耗热能。RER公司利用独自开发的有机高分子薄膜,能够有选择地去除载人太空舱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新方法的成功开发将有助于延长载人航天器的有效工作时间。RER公司表示,新方法将在三年后使整个去除二氧化碳装置的重量、体积和能耗都减少一半以上。

  RER公司将特殊的金属碳酸盐等仅对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吸附物质填充到只有数十微米厚的薄膜中,这种薄膜可以吸附浓度较高一侧的二氧化碳,并在薄膜的另外一侧分离二氧化碳,由装置把分离后的二氧化碳排出舱外。新装置的重量将不足现有装置的一半,可以降低火箭发射的负荷。

  试验表明,该方法能使太空舱内低于1%的二氧化碳浓度进一步减少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从而有效维持舱内良好的生存环境。新方法不仅能使去除二氧化碳装置的体积减少一半以上,同时还能有效利用二氧化碳与吸附载体发生反应时产生的热量,提高太空舱的能源利用率。

  RER公司表示,今后将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合作,进一步提高薄膜在低温和低二氧化碳浓度环境下的工作性能。尝试制作利用多个将薄膜卷成棒状的膜组件组成去除二氧化碳的装置,使其成本低于现有装置。

相关文章

国内海上首个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完成设备建造

6月15日是2022年“全国低碳日”,中国海油启动的国内海上首个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经过近10个月的研发和建设,在山东青岛基地正式完成项目全部设备的建造。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是恩平15-1油田群的配......

低浓度二氧化碳快速集获器面世

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了一款新的碳捕集系统,其能以前所未有的性能直接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效率高达99%,且捕集二氧化碳的速度至少是现有系统的两倍,成为迄今处理空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碳最快的捕集系统,有望开启直......

氧化铝负载的铁基化合物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

将二氧化碳(CO2)还原为甲酸(HCOOH)等可运输燃料是解决能源和碳资源短缺以及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一个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为此,科学家们开发了由光吸收基质(即光敏剂)和催化剂组成的光催化系......

3亿年前大气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与现代大体相当

5月15日,记者从山东科技大学获悉,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地质工程2000级校友、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吉涛博士团队研究发现,3亿年前大气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与现代大体相当。“约3亿年前的晚古......

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机理研究获突破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多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有效减排和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长期以来是催化领域中一大挑战,而从分子水......

中国科学大曾杰团队实现常压下二氧化碳加氢制长链烯烃

二氧化碳加氢制备化学品是一种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杰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铜-碳化铁界面型催化剂,实现了常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加氢高选择性制备长链烯烃。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

“西北风”巧变“粮”二氧化碳成功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

通过电化学耦合生物发酵实现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长链产品的示意图。科研团队供图科学家又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魔术”了。此前,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那么,二氧化碳除了可以“......

除了“淀粉”外二氧化碳合成“粮食”的新招来了

此前,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那么,二氧化碳除了可以“变”淀粉,还能“变”其他东西吗?答案是肯定的!4月28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自然—催化》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电催......

二氧化碳制环氧乙烷研究获新突破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李春忠和多伦多大学教授EdwardSargent在环氧乙烷高效制备领域取得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催化》。新型氧化还原介导电催化示意图 受访者供图......

废旧锂离子电池可制作低成本二氧化碳吸附剂

近日,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秦昌雷团队提出了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LIB)合成低成本硅酸锂(Li4SiO4)材料,作为二氧化碳(CO2)吸收剂的路线,并验证了技术可行性。相关成果4月18日发表于《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