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9-25 15:44 原文链接: 《自然》特刊:癌症异质性

  从2012走进2013年,我们已经有了关于不同癌症类型长长的遗传突变列表,也拥有不断推陈出新的纳米靶向药物,还有诊断和癌症预后的新成像方法,也许能应用到临床的小分子干扰RNA,和新型生物药物,以及更接近于人体疾病的小鼠模型。

  在过去一年里,癌症的异质性,或者说是癌症的可塑性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些发现表明,每个癌症患者实际上患上的都是独一无二的一种疾病,这种独特性可以延伸到单个肿瘤中多种肿瘤细胞克隆上去。这些研究结果也清晰的指出了肿瘤发生发展,以及对治疗作出应答的复杂性。因此了解这种癌症特性对于基础研究,以及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工具都意义非凡。

  为此,最新一期(9月19日)的Nature杂志特以“Tumour heterogeneity”为题,详细介绍了癌症异质性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分别在四篇综述,一篇展望文章中,从异质性与可塑性,异质性对癌症发展的影响,以及临床上肿瘤微环境异质性对治疗产生的作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在主题文章中,Barbara Marte博士写道,在过去几十年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更多更为复杂精确的仪器的诞生,令我们对于癌症的这种特性愈来愈了解,也发现了更多的参与元素,如肿瘤微环境,炎症刺激,免疫反应,机械应力预等等。

  如果说所有的癌症,或者是每一个肿瘤细胞,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这对于癌症诊断和预后来说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每位患者的治疗和病情监控,临床治疗方案的设计等多方面,也需要考虑进这些影响因素。

  肿瘤异质性的证明

  来自Maria Sklodowska-Curie肿瘤中心的研究人员对26例患者的原发肿瘤进行3次组织芯活检,并对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受体突变进行遗传学检测评估。这些作为样本来源的患者既包括早期也有晚期癌症患者。结果显示,26例肿瘤样本中有7例(27%)患者的3次独立活检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另外德州大学的研究人员也采集了51例乳腺癌患者的活检标本。结果显示,变异数值取决于所检测的基因,但总体上,使用3份活检标本较单次活检可显著减少变异性。

  由此研究人员指出,内部肿瘤异质性是肿瘤遗传学测定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从原发肿瘤中采集多个活检样品并将其汇总分析,可能减少肿瘤内异质性的影响。

  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癌症异质性

  来自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分子遗传学家Nicholas Navin与其合作者开发了一种单核测序(single-nucleus sequencing)技术,能用于绘制肿瘤图谱。研究人员利用这一技术追查了癌症的进化,追踪了癌症随时间和扩散越来越普遍时不同的细胞亚群。

  当前的方法是整体分析肿瘤,由此报告来自细胞群的平均信号。其缺点在于它可能掩盖了最丰富的、也是最恶性的肿瘤细胞亚群。而新方法能随机抽取单个细胞遗传信息,“我们想在人类肿瘤中描绘出克隆的多样性,了解这一参数在评估侵袭、转移、存活和对化疗的反应中是否具有预测价值。利用单细胞测序我们能够在肿瘤中重建这些细胞系,并了解突变的年表。”

  为了完成这种单细胞分析,这一实验室利用了一套系统,包括流式细胞分选单细胞或细胞核、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全基因组扩增和新一代测序。其中用于分离单肿瘤细胞的是一种称为DEPArray的仪器,由意大利Silicon Biosystems公司开发。这种仪器可以从十万个细胞的化合物中分离,移动和成像一个癌细胞。

  microRNA存在肿瘤内异质性

  研究人员在单一肿瘤样本中发现乳腺癌相关miRNA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被称为肿瘤内异质性)。他们提出使用miRNA进行诊断或预后需要对不同肿瘤部位和肿瘤相关淋巴结进行取样。

  研究人员收集了16位患者的132份肿瘤样本,这些患者患有原发性侵袭性乳腺癌,并接受了乳房肿瘤或乳房切除手术。研究人员分别从肿瘤中心、肿瘤外周和中间区域取样。如果发生癌转移,研究人员也对淋巴结进行了取样。随后他们分别对这些样品中的四个miRNA(miR-31, miR-335, miR-10b和miR-210)和四个对照基因(let-7a, miR-16, RNU48和RNU44)进行了检测分析。

  研究发现同一患者原发乳腺癌肿瘤和淋巴结转移性肿瘤中的miRNA表达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一异质性的程度与不同肿瘤区域间的异质性相似。

相关文章

激活癌细胞自毁的“开关”发现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综合癌症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确定了CD95受体上一个可导致细胞死亡的关键表位。这种触发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新能力可能会为改进癌症治疗打开大门。这一发现发表在近期《自然》杂志旗下的《细胞......

CancerDiscov:三阴性乳腺癌的关键弱点被识别新型靶向性疗法有望被开发

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ICI,immunecheckpointinhibition)在治疗癌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通常会对疗法产生一定的耐受性,而且其潜在的机制并不清楚,MHC-1的......

肿瘤早筛新突破|新型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将CTC捕获效率提升10倍

液体活检为目前肿瘤早筛和治疗的关键技术,但传统的液体活检CTC(循环肿瘤细胞)技术捕获效率低较低。为此,同济大学医学院陈炳地博士团队历时十余年,开发出基于糖代谢差异的全新靶点,设计仿生多功能纳米探针,......

靶向化疗法可剿灭大多数实体肿瘤

美国一家顶级癌症治疗和研究机构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2日发布公告称,该机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能杀死所有实体恶性肿瘤的靶向化疗药物。研究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细胞·化学生物学》期刊上,但有声音......

紫杉醇类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方式是怎样的?

紫杉醇类药物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抗癌治疗的药物,其副作用主要有周围神经病变等。了解紫杉醇类药物的体内作用方式有助于设计更好的治疗方案。荷兰癌症研究所研究团队揭示紫杉醇类药物在体内的抗肿瘤机制。该研究成果于......

新进展!长寿哺乳动物体内存在抗肿瘤机制

在适应性辐射过程中,哺乳动物的寿命演化出较高的多样性,包括从最长寿命只有3年的鼩鼱到寿命长达200余年的弓头鲸。其中,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类群如裸鼹鼠、弓头鲸、大象和蝙蝠等,展现出长寿命、抗肿瘤的特点,......

空间多位点测序,提供肝癌评估和免疫分型新思路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肝移植中心杭化莲团队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王存团队合作,在《基因组医学》(GenomeMedicine)和《信号转导和靶向治疗》杂志(SignalTransd......

人为啥得肿瘤,如何不得肿瘤?科学家给出了答案

为什么有些人抽烟喝酒、熬夜打游戏,不管怎么作也不得肿瘤,而有些人生活规律、饮食均衡,还是得了肿瘤,早早离世。是天生的命不好,还是运气太差?2月3日,《科学-转化医学》刊发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我国科学家发明细胞大小“无人工厂”

“我们发明了细胞大小的‘无人工厂’,光一照就‘开工’,能让肿瘤切除手术后的复发可能性大大降低。”10月31日,华东师范大学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叶海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无人工厂”由合成生物学......

化学所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开关研究中获进展

作为智能探针,活性动态可控的分子开关是探索和干预生命过程的有利工具。光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控制参数,具有高度正交性和时空精度,在调控分子功能中具有独特优势。常用光开关分子(如偶氮苯和二芳基乙烯等)存在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