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10-15 15:53 原文链接: 《科学》重点文章:癌症与基因突变


生物通报道:来自霍德华休斯医学院,Ludwig癌症遗传与治疗中心(the Ludwig Center for Cancer Genetics and Therapeutics)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凯门综合癌症中心(Johns Hopkins Kimmel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GeneGo公司,礼来公司,瑞典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等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乳腺癌肿瘤和结肠癌肿瘤中的18000个基因,包括5000个之前未在图谱上出现的基因,发现在乳腺癌和结肠癌肿瘤中存在大量遗传差异,从而能帮助研究人员根据个体肿瘤差异靶向遗传靶标。

这一项在去年第一个乳腺癌和结肠癌大规模报道之后的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网络版上,这是一项新的国际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员Sanford Markowitz博士表示,“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表明一种肿瘤与另一种肿瘤之间存在巨大的遗传差异,只有少量基因是共同的靶标,因此需要建立靶定特异突变基因的药物平台,以便为不同患者个体提供个性化的癌症治疗。”

(一个典型的结肠癌landscape,高山峰代表着基因山,矮山峰代表基因坡,圆点代表特异肿瘤:Mx38的突变)

一般认为人类癌症是由致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突变积累造成的,过去研究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肿瘤突变频率高的基因上,因为这些基因用现有的技术能容易地检测到。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分析了11个乳腺癌肿瘤和11个结肠癌肿瘤中的18000个基因,包括5000个之前未在图谱上出现的基因,基于对18191个基因中20857个转录外显子的分析,研究人员获得了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基因组整体分析结果,其中突变频率高的“基因山”占少数,而突变频率低的“基因坡”占大部分。数据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说明人类癌症存在基因多样性,进一步的研究提出许多突变趋向于影响一组有限的信号通道,这有利于搞清楚这个复杂性的意义。

这些数据结果对于理解人类癌症的特征和异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提出了个体基因组学的必要性,目前的技术已经能识别患者肿瘤中绝大多数的微妙突变,未来研究人员可以根据个体肿瘤差异靶向遗传靶标。

2005年12月13日,美国宣布启动“肿瘤基因组计划”。 肿瘤基因组计划”预计在未来13年里找出肺癌、脑癌、卵巢癌等所有困扰人类癌症的致癌基因元凶,从而诊断、治疗这一“绝症”。研究人员表示,癌症有很多种。每个肿瘤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蓝图。同时,即使是同一种癌症致病的原因也不尽相同。而通过“肿瘤基因组计划”,全球科学家希望协力逐一解开所有癌症的秘密,进而建立一个共享数据库。届时,这一计划就能真正造福于人类健康。

当然,肿瘤只能被逐个歼灭,而最先被解决的可能是脑癌、肺癌和卵巢癌。如果要给人类最终攻克癌症加上个时间年限,那只能是“未定”。不过,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所长柯林斯依然乐观地预计,2020年用基因给大众治疗疾病将成为可能。而就在5年前,他就曾公开预计:2010年基因诊断将成为现实。面对过去的预计,他非常自信地说:“未来两三年通过基因诊断疾病将更加精确、科学。”尽管时间未定,但路子显然是走对了的。而对人类来说,这便意味着我们开始了攻克癌症的第一步。

2006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总协调人弗朗西斯·柯林斯正式邀请中国加入国际癌症基因组计划。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邀请得到了中方的热烈响应。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负责人、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暨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杨焕明说,中国癌症基因组研究的初步蓝图已经于10月16日在科技部863计划网站上发布。这个计划是在学习了美国、英国关于癌症基因组计划的经验后、在中国的研究基础上专门设计的。 
 
在中方的设计方案中,中国计划与美国开展合作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延续美国已经开展的研究项目。目前的研究表明,部分已发现的肿瘤的遗传性变化确实具有人种特异性。二是针对美国尚未开展研究,而在中国发病率比较高、危害比较大的肿瘤。另外,中方还将研究肿瘤发生的共性问题。

相关文章

非遗传机制下的肺癌治疗新突破!

最近,由医学肿瘤学Arthur&RosalieKaplan主席和RaviSalgia博士领导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最大的癌症研究和治疗机构之一的CityofHope和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非......

新人工智能模型“CELLO2”可预测脑胶质瘤治疗效果

近日,由香港科技大学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研发出一套人工智能模型,可预测脑胶质瘤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进程和结果,将为改善病人管理策略和实施精准治疗提供新方向。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上。据悉,香......

新研究为临床诊断和监测提供依据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是恶性血液肿瘤,通常因髓系造血干/祖细胞分化受阻引起。AML病程进展迅速、治愈率较低。化疗是AML的治疗方法,可显著减少肿瘤细胞数量,......

遗传发育所等发现Shank3突变犬听觉功能异常

孤独症是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其核心症状是社会及语言交流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感知觉信息处理障碍是孤独症的关键特征,约90%的孤独症患者表现出感知觉异常。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婴儿......

科学新发现|基因突变揭示为什么有人不会感染新冠病毒

有这么一群人,反复暴露于新冠病毒但看似未曾感染,或感染后始终无症状,即所谓的“超级躲避者”。美国研究人员19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首次证明这群人存在遗传基础,“秘诀”就在于人类白细胞抗原(......

NEJM:罕见瘦素基因突变导致的贪吃与肥胖及其治疗

身体调控体重的一种方法是使用由脂肪组织产生的瘦素(Leptin)。身体中脂肪组织越多,产生的瘦素就越多。瘦素到达大脑并将体内储存的脂肪量“告知”特定神经元,大量瘦素意味着有大量的脂肪储存。作为回应,大......

DNA柔性成就合格“抗体士兵”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潜伏”着无数病原体,而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外界病原体入侵的“分子士兵”。这些“分子士兵”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构成,当病原体入侵我们的免疫系统时,淋巴细胞通过基因突变等方......

吃太空蔬菜、穿航天员“同款”……航天科技走入寻常百姓家

4月24日,我们将迎来第8个中国航天日。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飞速发展和进步,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造福人类到“天宫”开门纳客,中国航天用一项项科学技术创新突破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边界......

当爹要趁早!Nature子刊:父亲年龄越大,基因突变越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晚婚晚育的现象也日渐普遍。提到“生育年龄”,人们第一反应总联想到女性,“高龄产妇”、“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热点话题。男性在生殖过程中担任的角色总会在一定程度上被......

基因新技术可在48小时内制造测试千种基因突变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基因编辑技术TARDIS,可一举测试数千种基因突变的影响,将以往需要耗时多年的工作压缩到几天内。生物学家可借此在动物身上开展新实验,比较一种基因的多种突变,找出导致特定特征的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