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3-03 10:52 原文链接: 崔永元:将在全国两会公布转基因滥种证据

  

崔永元在北京举行美国转基因调查说明会供图/CFP

  

崔永元在美国的超市里调查转基因食品

  3月1日,新浪、腾讯、搜狐同步推出崔永元赴美国拍摄的调查转基因纪录片,获得大量浏览和转发。崔永元本人也在微博上称,他决定本片公益播出,不收取仼何费用。

  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崔永元表示,要不是卷入微博论战,自己应该一辈子也不会跟转基因去较真。他自费到日本、美国进行了四次调查,发现转基因的安全性与商业化在美国科学界至今仍有争议,而美国人民也并非放心地吃了许多年。而支撑崔永元的动力,来自“民众应该有选择权利”的理念,他怀疑,有人故意设置信息壁垒。

  论战至今已经持续半年之久,他的身份,也由央视主持人变为中国传媒大学老师。今年“两会”上,他要把正在调查的国内转基因作物非法种植的问题带上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的关注点将直指转基因的商业化监管。

  人为壁垒致使信息不公开

  北青报:你在海外的调查看到了什么?

  崔永元:我第一次去日本的时候,应该说非常简单,两天就看清楚了,就是基本没有转基因。在市场上找转基因食品非常难,询问的日本人都说没有见过,绝大部分表示没有听说过。直到最近方舟子他们说,有网友在日本买到了转基因食品,说实在话,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

  第二次去曾设想要不要拍纪录片,后来直接放弃。因为日本没有什么好拍的。转基因在日本不是问题。他们从实验室研究到商业化种植的审批过程看起来特别简单,就是四个步骤,但做起来巨复杂,基本做不成。日本本土种植的转基因商业化就有蓝色玫瑰。商业化种植的食物一个也没有。

  北青报:公开资料显示,美国民众对吃转基因食品持开放态度,已经食用多年。

  崔永元:我不认为这个说法有错。你让我到美国拍这样一个片子,做这样一个调查,我也能做出来,比如很多人在吃转基因食品或者很多人搞不清状况仍在吃,这都是有可能的。

  但作为媒体人出身,我认为一定要给大家全面的信息。如果专家只给提供这方面的信息,要么他就是书呆子,只在实验室不知道外面的情况,要么他就是故意的。因为真实情况就是分歧很大,支持的非常支持,反对的非常反对。在生活中,普通市民跟消费者的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才是最正常的。我们应该把完整信息告知公众,由他们自己选择。你信它一点问题没有,你就吃;你觉得有问题,远离它。

  我们应该把完整信息告知公众,由他们自己选择。你信它一点问题没有,你就吃;你觉得有问题,远离它

  北青报:你实地采访到的与专家说法有出入?

  崔永元:我在美国找到很多科学家在质疑转基因,他们拿出各种各样的数据图表给我看。比如美国普渡大学的植物病理学退休教授唐·胡伯教授、西雅图的一个科学家南希·斯万森教授,这些都是专业的科学家。

  从我目前收集到的情况看,对转基因敏感的就两个国家,一个美国一个中国。美国从1994年到1996年出现转基因食品,并开始商业化种植,如玉米、大豆。但直到2007年,才开始有了像中国这么大的争议。换句话说,此前的一段时间美国公众基本不知道转基因这回事。

  后来是因为科学家的不同声音通过媒体、非专业人士传播,让很多人一下子听懂了,才开始有了反弹。

  北青报:您说美国公众此前不知情的证据呢?

  崔永元:我访问了很多人,都说没关注过转基因。甚至有一个美国记者说,我们稀里糊涂吃了十几年,竟然被中国人拿出当样板,说我们放心吃了十几年。

  我两次赴美间隔一个月,之前只有韩国人开的餐馆里菜单上标注用非转基因大豆。我去有机超市,看到商品只标出有机部分;隔了一个月,超市商品里非转基因的标志就出来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全美国都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北青报:同超市负责人聊过原因吗?

  崔永元:聊过,他们说现在来问的特别多,如果说不清,顾客可能会选择不买,所以干脆标出来。还有民间组织做不干胶,在超市里趁你不注意贴上。

  北青报:你的调查显示,转基因在美国同样有争议?

  崔永元:对。有人说转基因在主流科学界没有争议,通过调查,我认为这就是撒谎。

  北青报:公众的知情权没有得到保障?

  崔永元:对。首先,我认为有人在人为地做信息壁垒,致使信息不公开;其次,国内研究转基因的专家,如果不是书呆子,就是故意在撒谎。

  书呆子是可能有的,圣地亚哥Salk生物研究院的舒伯特博士,是反转派,我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你关心这个事干吗?你们又吃不到?我说,我们吃得到,转基因大豆做成大豆油。他就非常惊讶,不相信。不久前还刊发了一篇文章,说我们的采访触动了他,他认识到事情更复杂,再次阐述草甘膦的危害。

  北青报:这些结论有没有同国内的转基因科研专家交流过,特别是与公众认知有出入的地方?

  崔永元:比如挺转派的农大老师朱毅,我们经常有交流,尽管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有些问题看法是一样的。

  北青报:关于转基因技术本身,你的隐忧在哪儿?

  崔永元:转基因技术得分开看,在研究室里,理论上没人看它是否可能对人类造成风险,因为我觉得这可能不是科学家的考量范围,实验室就是研究;但当它成为一门技术要使用尤其是要使用到人类身上的时候,我认为,研究室里科学家的说法只是众多说法中的一种;因为这个时候众多科学家都可以参与进来,比如对环境、土壤、医学甚至社会学、伦理学专家都会参与进来,所有人都有参与的权利。

  对于我们最普通的公众,即使“文傻”,也有参与的权利。比如说我现在害怕这个东西,不想吃,你们能不能给我分开?这时候哪是实验室那几个科学家就能决定的事呢?谁会在这点上有争议呢?但是国内某些人居然就傻到这个程度,认为他们研究了没问题就该推到市场上。

  北青报:这是不是与您曾说过“虽然科学家懂转基因,但并不懂社会的全部”?

  崔永元:对。比如对世卫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都提出,对转基因品种要单一验收的,对安全是否有顾虑取决于对所处食品安全环境的认知。不是说美国的转基因没问题,在中国就没有问题。

  北青报:调查所拍的纪录片期待产生什么效果?

  崔永元:片子以我的视角,带着大家到美国看看转基因是个什么情况,观众或者可以认为我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的,但想想为什么我能找到这么多人,而且大号科学家、普通民众都有。民众不去美国,会以为美国特别支持转基因。

  愿意做一个标本让大家看

  北青报:我注意您在新浪微博上的内容、风格与腾讯微博差异很大,前者平和了很多,后者就像战场。

  崔永元:腾讯微博你也看到了,现在基本上就是在粪坑里打了。当我们俩在那个平台上一起论战的时候,让公众看到的就是谁更不讲理。

  其实对受众没有任何营养,但是我愿意做一个标本让大家看,你们愿意在中国把所有的事儿都按这种方式讨论,谁都会,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无师自通,只要你觉得有意思。

  但其实一个人总在那个状态里,让网友也跟着你在那个状态里,让人挺闹心的,所以我就在新浪开个轻松的平台,每天编编段子,让大家开开心、高兴高兴。

  北青报:轻松的平台,心态是否也跟着轻松下来?

  崔永元:我的睡眠跟大家不一样,都是凌晨两三点更新微博,然后发现一大批失眠者在那等着呢,说老崔你快更新,更新完我们就睡了。很有意思。

  但这种氛围也不一定能坚持多久。我们做记者出身的,讲求社会责任感。有些事不是开个玩笑就能过去的,可能又会参与进去,又会打乱仗,这是很有可能的,但是我现在尽量平和。

  北青报:段子中一提到转基因话题,关注度也特高。会留意网友评论吗?

  崔永元:我看了一些,有些网友可能之前没参与过转基因讨论,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有的网友过来就直接进行人身侮辱,发言都跟复制似的,我觉得就是直接从腾讯微博过来的。

  北青报:攻击性言论会影响到你吗?

  崔永元:其实一点影响都没有。你今天面对面见到我了,你就知道,那东西有什么用吗?我们做公众人物这么多年,天天都面临着各种非议,比这难听的全都听过,早就练得百毒不侵了。

  北青报:介意被贴上反转派的标签吗?

  崔永元:不介意,无所谓。反转派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个是不理性,跟你说不明白事。另外一个是可以理解成文科生经过艰苦的努力,用很快时间掌握了这个学科的基本常识,这是一个褒义。我都没有想象到,人生当中会有这么一段。如果没有跟方舟子的争论,我这辈子都不会关注这个行当的。我肯定只琢磨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这件事证明其实我挺有潜力的。

  北青报:当时为什么要卷入论战呢?

  崔永元:跟方舟子争论我是偶然闯进来,其实我是凭着新闻人的敏感,觉得这是个事儿。因为我们有什么争论,甚至都可以开个玩笑就过去了。只有这个争论,对方一出手就想让你死,我觉得这个不对,这个后面肯定有事。作为新闻人,从那时开始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要去实地调查。

  有些专家深涉利益当中

  北青报:经历过论战与调查,能否总结下自己在转基因问题上的观点?

  崔永元:第一,我同意转基因话题要多听科学家的,但要听不同科学家的,而不是一个固定科学家团队的;第二,即便是听科学家的,也不要放弃个人的独立思考。因为最后的选择权利还在你手里,而这个选择的权利,不一定是好和坏,而是你喜欢不喜欢。有时候选择权只是对权利本身的尊重,没有人可以指手画脚;第三,方舟子在破坏科学讨论的风气,而有些科学家在仿照方舟子方式采用野蛮的科普,这已经超过科普的范围,希望有些科学家警醒。

  北青报:这半年,你的观点中有没有被修正过的?

  崔永元:有。我以前有这样的猜测:支持转基因的全都是利益集团,心怀歹意。但是我从美国做完调查,打消了这样的一些顾虑。因为在实验室见到的一些研究转基因的专家,就是比较单纯。但我也不否认国内有些专家就是身涉利益当中,因为他们既管实验室的试管,也管账本上的数字。

  我也不否认国内有些专家就是身涉利益当中,因为他们既管实验室的试管,也管账本上的数字

  北青报:有网友评价你在转基因问题上已经进入偏执的状态?

  崔永元:我觉得我跟方舟子打仗进入了偏执状态,那是肯定的;但是那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他方面,我认为我都是理性的,我都在好好做事。

  我现在教书了,不能像以前做主持人演讲那样,张嘴就来;讲课中每一个数据都要有出处,我也允许我的学生拿出数据辩论。我的课堂上谁都可以讲,他们甚至不用举手,站起来说就行了,学术上是非常自由的状态。没有宽容的心胸,不可能做到这样。

  科普不是大专辩论会

  北青报:有专家认为,反转的大都是社会名士、主持人、经济学家,但内行都是挺转的,你怎么看?

  崔永元:不能遇到转基因问题,就说我们文科生是白痴,是文傻,这就非常要命。那我还说你受过专业训练吗就写微博?你能确保文字表达的就是你的意思吗?如果这样,带来的永远是歧视。理性思维与人文关怀兼具,这个人才显得完整,看问题更全面。

  北青报:科普过程如何处理与对待不同观点?

  崔永元:我在美国采访反转派时,对方提供了从时间轴上看,转基因推广与某些疾病趋势对应的图表,我问你确定这些疾病的发生就与转基因有关吗?对方回答不能确定,然后很诚恳地问那你告诉我为什么得这种病?

  我觉得这就是科学家的态度,不是大专辩论会,是你拿出数据来推翻他的数据。但是我们在腾讯微博上,走的不是这个路子,基本就是大专辩论会、红卫兵辩论会。

  媒体人就是要把掌握的信息全面地告诉公众,而不是掩盖一部分信息,不能为了推销我的观点,比如想说转基因有害,就故意掩盖对立的信息,这有违职业道德。

  北青报:谁来主导转基因科普比较合适,政府还是科学家?

  崔永元:谁都可以做科普。科学的事情可能不是政治能解决的,但是严禁非法种植,政府可以做决定,如果违法种植将追责,这是政府职能的范畴。如果在这些事情上放纵的话,将有可能导致科学问题更讨论不清。

  北青报:调查会耗费你挺多精力吧?

  崔永元:没有。教书时间自由了,电视节目找我做,喜欢就做不喜欢就拒绝,原来不行,一大堆节目压着你。

  北青报:那与传媒大学的工作冲突吗?

  崔永元:能协调得开,目前学校的任务不是特别重。学校想让我开本科的课,从社会学角度讲新闻采访,但是现在还没有教学大纲,所以还得等一段时间才行。目前就是每学期给研究生上公开课,讲《口述历史概论》,四堂课晚上一口气就上完了,剩余课程由其他教师来讲。

  北青报:下一步的调查计划?

  崔永元:下一步准备去欧盟等地调查,因为之前支持转基因的人总在说,欧盟是因为贸易原因抵抗转基因,而不是因为科学问题。我想去调查,不管得出什么结论,都会拍成纪录片,展示给公众。

  北青报:与方舟子的官司有进展了吗?

  崔永元:法院受理了,还没通知哪天开庭。到时候我肯定会去。其实,我跟方舟子论战就是因为转基因,到现在也是因为转基因,只不过大家都顾不上了,因为可说的事太多了,都顾着挖祖坟去了。其实我鼓励大家走法律渠道,别在底下耍流氓,法律渠道是最好的。

  政府应该“往死了监管”

  北青报:您是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两会”上的提案是否与转基因有关?

  崔永元:对,我现在调查转基因作物的非法种植,“两会”上会关注与监管相关的问题。

  北青报:我看您也在微博中征集相关线索?

  崔永元:网友提供了一部分,我们之前也积累了大量事实。

  北青报:就您所掌握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崔永元:我觉得比想象的要可怕得多。水稻的非法种植是板上钉钉了,水果(注:不包括已在农业部名录中的木瓜)、蔬菜、树等都有。我甚至认为,中国是全世界转基因滥种最厉害的国家。

  北青报:是否有证据支撑?

  崔永元:有,在“两会”上我才会出示。

  北青报:对政府在转基因商业化监管层面有何建议?

  崔永元:往死了监管,越严越好。因为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尤其是已经有了监管程序,就要严格执行。如果不按照此执行,会非常让人失望。

相关文章

重磅!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月29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分别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揭示人类......

转基因香蕉商业种植首获“绿灯”

一种转基因香蕉首次获准在农场种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监管机构已经批准了一种经过改造的卡文迪许香蕉,它可以抵抗一种已蔓延到全球许多国家的毁灭性真菌疾病。近日,澳大利亚基因技术监管办公室颁发了许可证,允许......

多样化菌群共存现象有了新解释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腾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成果。该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微生物群落中广泛存在的水平基因流动可以帮助竞争性微生物群体突破物种多样性“极限”,促......

多所新大学今年启动招生,专业以新能源等工科为主

各地教育部门近日陆续发布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大湾区大学等多所新大学获批设立,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等高校今年启动招生。这些大学设立的专业中,新能源、工程技术等工科专业占绝大多数。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

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火炬统计年报表和年度发展报告开始填报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填报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火炬统计年报表和年度发展报告的通知。原文如下:各有关单位: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数据与情报科学学报(英文)》:致力加深社会对科研生态的理解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说,科学是人类最伟大的集体事业。公众、科学家和政府都是科学事业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者。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知共同影响着科学能否有效地回应社会现实。例如,在流行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等社......

科学仪器行业趋势之历史深处的忧虑

前言: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大国的更替。科学仪器行业是大国复兴必经之路。经历了几十年高速发展,习惯了行业高速发展的我们,第一次面对行业整体下滑。躺赢的时代过去了,在这行业大变革的时机,历史可以让我们在凛冬已......

缅怀王绶琯院士:为有志于科学的孩子创造机遇

1998年,75岁的王绶琯还是忙得脚不沾地。接不完的电话、外出开会、看材料、改稿子……“我记得那时候每逢周六日,家里总会来很多人,有老师也有中学生。”彼时,工作繁忙的王荧完全不知道父亲到底在忙什么。实......

真还是假?2023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揭晓

1月21日,“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23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在北京揭晓。具体包括,基因检测能“剧透”孩子天赋;中国科学家测定月球年龄为20.3亿年;航天员不能是近视眼,因为太空中不能戴眼镜;电水......

《科学》发布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难题,涉及医学、材料、人工智能等

2005年,《科学》(Science)杂志在其创刊125周年之际,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涵盖地球科学、能源、宇宙领域,并涉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政治与经济、能源、环境和人口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