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4-02 17:09 原文链接: “海洋空间站”将落户中国

  亚太交流和合作基金会执行副主席肖武男和“海洋空间站”计划发起人、法国建筑设计师雅克·鲁热里1日在巴黎签署“海洋空间站-中国计划”合作备忘录。这意味着代表世界海洋技术发展先进成果的“海洋空间站”新型海洋科学考察船计划将首先落户中国。

  据介绍,“海洋空间站”计划旨在创造一种对海洋探索、观察、分析和取样的新方式,建设能确保科学家在长期深海项目中开展全天24小时监测的海洋科考船。该计划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海洋现象和海底生态系统,有助于可持续开发海洋资源。

  鲁热里说,他计划在世界范围内建造6座“海洋空间站”,与中国合作建造的将是世界首座“海洋空间站”。他认为,蓝色经济在中国迅速发展,中国正以一种新方式向海洋大国迈进,希望该计划能帮助中国可持续开发海洋资源,发展蓝色经济。

  肖武男表示,中法合作在能源、航空等许多领域都蕴藏着巨大潜力,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希望通过推动“海洋空间站”计划在中国的开展,为中法在科学、建筑和海洋勘探领域的交流寻找新亮点。

相关文章

空间站首批舱外暴露实验材料样品完成实验成功取回

3月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悉,14日21时许,在地面科技人员的密切协同下,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及样品组合体由空间站机械臂成功转移至空间站气闸舱内;15日,航天员把取......

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郑小童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提出,风驱动的海洋环流变化对热带太平洋变暖空间结构具有重要贡献。这项新观点发表于《自然-通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统筹推进两大任务

2月29日,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202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统筹推进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和载人月球探测两大任务,向着建设航天强国的奋斗目标迈出坚实步伐。目前,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各项工作......

南海海洋所揭示全球海洋板块多幕式进水率分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间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日祥等,在海洋岩石圈水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定量计算了全球海洋板块水化率的分布,揭示了俯冲带是海洋板块,尤其是地......

研究表明2023年海洋多个气候变化指标创下新高

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法国墨卡托海洋国际机构等全球16个研究......

透过“海洋之眼”看向“海底幽蓝”

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00多米,深于1000米的深海面积超过90%。深海热液系统发现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海底深处没有生命。“最近十几年,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把实验室搬到海底’。我们做了一根探针,叫‘拉曼光谱......

河口区氮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黄小平团队,在河口咸淡水混合过程中氮的迁移转化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以Thedistinctphasesoffresh-......

“海洋移动信息网络理论与关键技术”专项项目评审会召开

2023年12月11日,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在北京召开“海洋移动信息网络理论与关键技术”专项项目评审会。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陆建华出席会议并致辞。信息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刘克主持开幕式。陆建......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0日20时37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分离前,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开展了工作交接,完成了在轨工作经验......

我国科学家解译冰期深海大洋调制千年尺度大气二氧化碳多模式变化之谜

10月26日,《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表崂山实验室于际民研究员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该研究结合深海酸度数据和冰芯二氧化碳记录,揭示两极海域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多种模式来调节大洋深海通风状况。这些模式可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