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4-10 08:55 原文链接: 科学家称微生物是导致地球大灭绝的罪魁祸首

  近日科学家们声称2.52亿年前一种微生物释放了大量的甲烷进入地球大气层,从而引发全球性灾难,导致90%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这是研究人员提出的一种假设,旨在解释科学界长久存在的谜题之一:在二叠纪末期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地球历史上第五次大灭绝的发生。这场灾难事件规模之庞大,使得6500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事件看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这一假设暗示着甲烷八叠球菌属是单细胞有机物的一员,它与名为古生菌的细菌有所不同,后者没有细胞核和其它常见细胞结构。“二叠纪末期发生的大灭绝几乎横扫了所有物种,”研究学者之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格雷格·富尔尼埃(Greg Fournier)这样说道。“大多数勉强幸存的物种都命垂一线,只有非常少的物种存活下来的,很可能纯属偶然。” 富尔尼埃解释道。

  之前针对二叠纪大灭绝事件提出的观点包括小行星撞击和大规模火山爆发。但这些研究学者认为需要一台显微镜来查明真凶。甲烷八叠球菌属在生长过程中会喷出大量的甲烷至地球大气层,这导致全球气候急剧变热,海洋酸性水平增加从而改变海洋的化学过程,导致这样的环境不适合很多物种生存。

  马蹄铁形类似螃蟹的三叶虫和海蝎曾经在海洋里生活了几亿年,在这场事件后就完全消失了。其它海洋生物也没有幸免于难,包括一些常见的生物,例如有触须的菊石类和贝壳。而陆地上大多数主要的爬行动物也灭绝了,只有极少数物种幸存下来,包括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

  “陆地脊椎动物花了3000万年的时间才恢复与大灭绝之前相同程度的生物多样性,而此时海洋和陆地上的生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主要是由完全不同的动物群体所主宰。” 富尔尼埃解释道。第一批恐龙出现于大灭绝事件后2000万年。“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自然环境对微生物的进化非常敏感。”带领这项研究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教授丹尼尔·罗斯曼(Daniel Rothman)这样说道。

  最好的例子便是25亿年前参与光合作用的细菌的出现,它们释放出大量氧气至地球大气层,为之后动物的出现铺平了道路。在现代仍能够在一些地方发现甲烷八叠球菌属,例如油井、垃圾场和奶牛等动物的内脏里。甲烷八叠球菌属在二叠纪危机发生之前已经存在,但基因证据表明它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一个新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名为“基因转移”过程从别的微生物转移而来的。

  随后甲烷八叠球菌属忽然变成甲烷的主要生产者,主要是通过消耗海底沉积物积累的有机碳。如果没有合适的矿质营养,这种生物也无法广泛的繁殖。但研究人员发现同时期西伯利亚灾难性的火山喷发导致海洋镍浓度的上升,这种金属元素恰好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

  富尔尼埃认为火山喷发并非是大规模灭绝的原因,而更像是个催化剂,“它就像个炸弹的导火索,而非炸弹本身。”虽然单个甲烷八叠球菌属微生物非常小,但它们的大量和普遍存在产生了巨大的累积效应,从地球化学的角度看,它们才是地球的统治者。二叠纪大灭绝延续了上万年,它与小行星撞击导致的生物忽然灭绝有所不同。

  地球上最著名的的地球大灭绝事件发生在6500万年前,当时小行星撞击地球横扫了统治地球陆地环境的恐龙和很多海洋物种。4.4亿年前、3.65亿年前和2亿年前也曾发生巨大的动物灭绝事件。这项研究被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相关文章

“地球系统和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论证启动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第四纪典型暖期北极气候变化及其对东亚环境的影响”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青岛召开。该项目由该所牵头实施,联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落幕

5月5日至8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在中南大学举行。本届竞赛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南大学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生工作委员会共同承办......

锻造气象“芯片”解码地球风云

每周五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工程技术团队负责人沈学顺都会召集团队成员开会,讨论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天气预测的探索。而数值预报的出现,终于让......

牛羊营养代谢平衡与甲烷减排技术项目启动

4月25日至27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新品种培育与现代牧场科技创新”重点专项“牛羊营养代谢平衡与甲烷减排技术”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下称亚热带生态所)召开。会议现场......

中外签署“深时数字地球”合作谅解备忘录

4月24日,在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施普林格?自然与“深时数字地球(DDE)”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以促进地球科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并提升DDE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DDE致力于数字驱动的深时地球......

水体溶解甲烷检测灵敏度提升超500倍

本报合肥4月12日电(记者丁一鸣)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陈池来研究员团队王晗等研究人员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新突破——在前期深海质谱研究基础上,将水体溶解甲烷检测灵敏度提升500多倍,达......

甲烷减排技术国际共享有待提高

4月3日,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获悉,该校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蒋晶晶、助理教授尹德云团队在甲烷减排技术创新与国际扩散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在《自然—气候变化》上发表。有数据显示,自第一次工......

甲烷减排技术国际共享有待提高

4月3日,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获悉,该校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蒋晶晶、助理教授尹德云团队在甲烷减排技术创新与国际扩散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在《自然—气候变化》上发表。有数据显示,自第一次工......

研究揭示:甲烷减排技术全球发展趋势与甲烷排放量不匹配

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获悉,该校经济管理学院研究团队,在甲烷减排技术创新与国际扩散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揭示了甲烷减排技术全球发展趋势与甲烷排放量不匹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

“地球时空基准”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启动

4月1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李建成牵头的“地球时空基准”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正式在长沙启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于2016年开始试点建设,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定位最高的基金项目,旨在瞄准国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