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12-28 08:32 原文链接: 张希:最大理想是做个称职教授

200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公布时,名单中最年轻的一员——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张希正在广州参加高分子科学发展战略研讨会。接到《科学时报》记者电话时,他显得有些迷茫:“为什么要采访我?”得知自己是今年最年轻的新晋院士时又问道:“我是最年轻的吗?”
 
张希本月刚满42岁,多年来一直从事超分子组装与聚合物超薄膜的研究,致力于构筑有机聚合物纳米层状结构,建立分子构筑与功能组装之间的桥梁,并探索在信息功能材料中的应用。
 
张希从事的是交叉科学的研究,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物理学家海森堡的名言——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激发最有效的结果,而他自己的科研之路也正起航于跨国交流。
 
1989年~1992年,张希在吉林大学和德国Mainz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中科院院士沈家骢和德国科学院院士H.Ringsdorf,这两位化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合作开展高分子自组装研究。两位导师被张希称为自己的“科学之父”。
 
张希回忆,沈家骢院士很早就鼓励两个基地模式,认为青年人应建设好国内工作基地和国外合作研究基地;Ringsdorf教授则引导张希进入了一个高层次的国际化学家“俱乐部”,如张希与德国明斯特大学H.Fuchs和慕尼黑大学H.E.Gaub两位物理学家的合作,让他取得了很多成果。这类的交叉合作让张希感慨:“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有两种不同的语言,如果交流合作得好,可以产生很多奇迹。”
 
如今,张希也致力于为年轻的同辈们创造更好的国际交流环境。
 
要说奖项和头衔,张希有不少——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获得者,“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不过与这些相比,张希似乎更钟情于“老师”这个头衔。
 
虽然刚刚步入不惑之年,张希的学生中已有10人成为教授、副教授。在中科院化学所工作的“大弟子”入选“百人计划”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另一位高徒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当上了助理教授;在清华的前3年里,张希连续两次被研究生评选为“良师益友”。
 
一位研究生本是作基础研究,后来立志进入工业界,张希了解后便将他送到一个应用研究小组学习。正是这7个月的学习使这位研究生后来加入了美国杜邦公司。
 
张希说:“学生跟了我这么多年,甚至连说话的口气都差不多了,还能再学到什么?他们需要接受不同化学理论的熏陶、学习不同思维方式,这对将来的发展很重要。”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个称职的教授!”张希说,“我最开心的时候是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工作。”他的逻辑很简单:作研究可以发表很多现在看来很重要的工作,但有多少能够永恒?有些可能20年后就毫无意义。“相较而言,培养人虽是慢功夫,但是值得!”

相关阅读

张希简介

相关文章

2024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活动在梅州举行

4月29日至30日,以“践行‘两翼论’助力‘百千万’”为主题的2024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梅州行)活动在广东梅州举行。梅州市委书记马正勇出席活动并致欢迎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陈......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博士研究生江海波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展示了一款特殊的包包。它的外形和一般的手提包无异,但手机一放进去就开始充电,半小时后,手机电量就已经增加了20%。这款特殊的“可充电包”由一种特......

徐扬生散文集《黄昏的神仙湖》新书首发

4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散文集《黄昏的神仙湖》新书首发暨分享会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举行。这是继前作《摆渡人》出版6年之后徐扬生的又一全新作品集。记者获悉,《黄......

“首都院士专家讲堂”开讲,首讲关注医学

4月19日,北京市人才工作局、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三局联合举办的“首都院士专家讲堂”在首都医科大学正式开讲。“首都院士专家讲堂”开讲仪式。北京市人才工作局供图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神经系统疾......

这位新晋院士受聘兰州大学

4月16日下午,兰州大学在城关校区举行方小敏院士聘任仪式。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严纯华,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国生出席仪式。马小洁对方小敏的加入表示欢迎与感......

一位建筑学院士的“隐藏身份”

马国馨篆刻图章。82岁的马国馨在展板前摆出40岁在丹下事务所研修时的同一拍照姿势。马国馨部分著作封面。1977年,马国馨在毛主席纪念堂前。马国馨的毛主席纪念堂试做方案图。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

潘垣:“90后”院士矢志造“太阳”

如果要问,世界上最难的科学研究是什么?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潘垣眼中,毫无疑问是磁约束核聚变,也就是“人造太阳”。如何将这一“科幻”照进现实?他探索了很多年。潘恒院士。湖北省科技厅供图追逐......

四大院士坐镇!二十五届全国光谱仪器会议终版日程抢先看

为了共同探讨光谱仪器的新技术、新发展和新应用,加强学术交流和产业合作,推动我国光谱仪器事业的持续发展,第二十五届全国光谱仪器学术研讨会将于2024年4月11日-14日在福建厦门召开,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

无机化学家计亮年院士逝世,享年90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计亮年,因病于2024年4月2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0岁。......

王大中:做科研,是一种爱国方式

2022年8月1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发布公告,将国际永久编号为19235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大中星”,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被授予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后,获得的又一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