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7-15 09:36 原文链接: 唐启升:发展碳汇渔业抢占蓝色低碳经济技术高地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和气候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应对当前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而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就目前来说,主要有通过节能降耗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通过工业手段或者生物固碳来固定并储存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来实现。

  “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通过工业手段封存温室气体,成本高、难度大,而通过生物碳汇扩增,不仅技术可行、成本低,而且可以产生多种效益。因此,生物碳汇扩增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巨大的潜力,尤其对我们发展中国家意义特别重要。”日前,我国著名的海洋渔业与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提出,“在低碳经济时代,作为海洋大国的我们,应积极发展以海水养殖业为主体的碳汇渔业,抢占蓝色低碳经济的技术高地。”

具有战略意义的海洋碳汇渔业

  碳汇,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的解释,指从大气中移走CO2和CH4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气溶胶或它们初期形式的任何过程、活动和机制。而“碳源”就是指向大气释放CO2和CH4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气溶胶或它们初期形式的任何过程、活动和机制。

  据研究证明,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整个海洋含有的碳总量达到39万亿吨,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3倍。人类活动每年排放的CO2以碳计为55亿吨,其中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CO2总量的20%~35%,大约为20亿吨,而陆地仅吸收7亿吨。根据联合国《蓝碳》报告,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碳或是绿色碳捕获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这些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盐沼植物和红树林。海洋植物的碳捕获能量极为强大和高效,虽然它们的总量只有陆生植物的0.05%,但它们的碳储量(循环量)却与陆生植物相当。海洋生物生长的地区还不到全球海底面积的0.5%,却有超过一半或高达70%的碳被海洋植物捕集转化为海洋沉积物,形成植物的蓝色碳捕集和移出通道。此外,土壤捕获和储存的碳可保存几十年或几百年,而在海洋中的生物碳可以储存上千年。

  “因此,海洋这些先天的优势使其成为一个巨大的固碳容器,这也就使得发展‘碳汇渔业’独具战略价值。”唐启升表示。

  唐启升解释道,碳汇渔业是“按照碳汇和碳源的定义以及海洋生物固碳的特点,碳汇渔业就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CO2,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也被称为‘可移出的碳汇’。这个过程和机制,实际上提高了水体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

  “渔业具有碳汇功能,因此,我们可以把能够充分发挥碳汇功能、具有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效果的生产活动泛称为碳汇渔业。此外,海洋碳汇渔业不仅包括藻类和贝类等养殖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大量滤食浮游植物从海水中吸收碳元素的过程和生产活动,还包括以浮游生物和贝类、藻类为食的鱼类、头足类、甲壳类和棘皮动物等生物资源种类通过食物网机制和生长活动所使用的碳。”唐启升分析说。

我国发展碳汇渔业
 
是一项多赢之举

  “我国渔业具有高生产效率、高生态效率的特点,碳汇渔业在生物碳汇扩增战略中占有显著地位,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很大的产业潜力。”唐启升表示,“发展碳汇渔业是一项一举多赢的事业,它不仅为百姓提供更多的优质蛋白,保障食物安全,同时,对减排CO2和缓解水域富营养化有重要贡献。”

  对于我国来说,大规模的贝藻养殖对浅海碳循环的影响明显。唐启升介绍说,目前国内海水养殖的贝类和藻类使用浅海生态系统的碳可达300多万吨,并通过收获从海中移出至少120万吨的碳。新的研究也表明,在过去20年中,我国海水贝藻养殖从水体中移出的碳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如1999年到2008年间,通过收获养殖海藻,每年从我国近海移出的碳量为30万到38万吨,10年合计移出342万吨;而通过收获养殖贝类,每年从我国近海移出的碳量为70万到99万吨,其中67万吨碳以贝壳的形式被移出海洋,10年合计移出862万吨。两者合在一起,1999年到2008年间,我国海水贝藻养殖每年从水体中移出的碳量为100万到137万吨,相当于每年移出440万吨CO2;10年合计移出1204万吨,相当于移出4415万吨CO2。如果按照林业使用碳的算法计量,我国海水贝藻养殖每年对减少大气CO2的贡献相当于造林50万公顷以上,10年合计造林500万公顷以上,直接节省造林价值近400亿元。

  “因此,作为海洋碳汇渔业主题部分的海水养殖将有希望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发展绿色的、低碳的新兴产业的示范。我们也期望,突出一点,带动全局,推动生物经济和蓝色经济的发展。”唐启升表示。

  据科学预测,到2030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将达到2500万吨。那么按照现有贝藻产量比例计算,海水养殖将每年从水体中移出大约230万吨碳;而2030年以后,我国海洋渔业产量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渔业模式发展和规模化的海藻养殖工程建设,海洋渔业产量的增长将进一步带动渔业碳汇的增加;到2050年,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预计达到3500万吨,其中海藻养殖产量将突破干重1000万吨,海水养殖碳汇总量可达到400多万吨,其中贝类固碳180万吨,藻类固碳235万吨。

  “因此,我国碳汇渔业的发展对我国和世界食物安全和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都将作出重大贡献。”唐启升强调道。

相关文章

辽宁出台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到2025年突破百项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作用,辽宁省科技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辽宁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明确了该项工作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方案设定一系......

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激活新动能

日前,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赴嘉兴市海盐县、平湖市、秀洲区,深入重大工程、高新企业、科研平台、美丽乡村等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

商务部公布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

近日,商务部完成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对全国230家国家级经开区2022年度综合发展水平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显示,国家级经开区作为高......

《公民低碳行为荣誉激励机制研究》成果发布活动在京举行

11月23日,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宣教中心”)承担,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与能源基金会支持的《公民低碳行为荣誉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在京成功发布。公民低碳行为荣誉激励机制是给予个人特定场......

国家环境保护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通过验收

关于同意国家环境保护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通过验收的通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经组织专家审核和研......

今年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同比反弹,生态环境部分析原因

国新办27日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同比出现了反弹,PM2.5浓度上升了6.2%,优良天数比率下降了3.2个百分点。生态环境部分......

发展转型金融的五大支柱是什么?企业又该如何转型?

“虽然中国的绿色金融余额已居全球首位,但目前大量的资金都投入于‘纯绿’或接近‘纯绿’的行业,例如清洁能源、光伏发电等,火电、钢铁、交通运输等大量高碳行业需要向低碳转型的经济活动没有得到足够的金融支持。......

完善绿色消费促进政策,激发绿色消费潜力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超过300万辆,同比增长37.3%;限额以上单位低能耗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速超过20%。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绿色消费持续扩大,......

气温连续刷新记录,中科院大气研究员怎么说?

今夏,热浪无疑成了全球一道考题。7月10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称,根据初步数据,全球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周。全球平均气温连续刷新纪录,达到17.24℃。北半球多个国家被高温炙烤,干旱、洪涝及......

融入绿色低碳展现智慧生活——走近大运村体验科技魅力

  7月22日,位于成都大学校园内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以下简称大运村)正式开村。作为成都大运会期间运动员们居住、生活的重要场所,赛时将有100余个代表团近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