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8-19 00:53 原文链接: 北极海冰融化速度始料不及

髯海豹 北冰洋

这是8月18日拍摄的北纬87度的北冰洋极昼景象。当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北纬87度、西经171度的北冰洋海冰上进行多学科综合考察。

这是8月18日拍摄的北纬87度的北冰洋极昼景象。当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北纬87度、西经171度的北冰洋海冰上进行多学科综合考察。

  在北纬87度附近的北冰洋一块大面积海冰上,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已连续进行了10天“长期冰站”科学考察。虽然停泊在海冰中的“雪龙”号看上去纹丝不动,但考察队员布设的各种仪器和设备却捕捉到了海冰变化的“蛛丝马迹”。

  在“雪龙”号左边的平坦冰面上,考察队中的冰面大气组、海冰结构组、海冰融化组、海冰热学组、海冰光学组等都架起了各种仪器设备,其中既有对海冰的厚度、温度、盐度、冰晶结构体、冰芯物理、导热系数等“身体指标”的检查和观测,也有对冰上融池的几何变化、冰温、水温、冰间水道等的观测。

  观测发现,海冰表面和水下部分都出现融化的现象,融化速度约为每天1厘米。这个速度虽不至于危及“长期冰站”的安全,却也让人吃惊。因为冰下海水寒冷得接近冰点,海冰的融化速度令人始料不及。按照这个速度,这块1.7米厚的海冰在冬季到来之前还会减薄半米以上。

  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冰上融池是北冰洋夏季的重要自然现象,也是研究北极海冰变化机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以往研究,在北冰洋的夏季,冰上融池应不断加深,最后形成通透的融池。

  海冰光学与热学组通过对冰上融池反复观测发现,有几个融池的深度确实在加深,加深的速度平均为每天0.4厘米。但令人费解的是,有些融池在变浅,最多的变浅了3厘米。

  “如果不是自己亲手测量,简直不敢相信这个结果,因为夏季融池底部是不可能发生冻结的。融池变浅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融池下面的海冰变得稀疏,导致融池里面的部分水渗入冰下。显然,海冰的变化不仅在表面,还发生在内部。”中国海洋大学的赵进平教授说。

  北冰洋是全球气候系统运转的巨大冷源之一,对全球大气和海洋环流有重要和长期的影响。其中,海冰是北冰洋最活跃易变的成分,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海冰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气候效应。

  据赵进平介绍,这是因为海冰是热的不良导体,是大气和海洋热交换的“屏障”。冰面和水面的海气交换量差别非常大。冬季,穿透厚冰进入大气的海洋热量只有2至3瓦/平方米,而开阔海面提供的热量可达到300瓦/平方米以上,海冰变薄和消退直接影响海洋对大气的“热贡献”。

  由于冰雪面和水面的反照率不同,夏季海冰面积的大小还直接影响海洋吸收的太阳能。冰雪表面的反照率高达80%至90%,而海水反照率只有5%至9%。冰雪将大量太阳辐射能反射回太空,而海水将太阳能的绝大部分吸收,用于融化海冰和加热大气。

  “这类似在夏天穿白色衬衫比穿黑色衬衫更能使人们觉得凉爽。可以想象,如果北极海冰快速融化,这么多能量进入北冰洋,势必对北极气候产生显著影响。”赵进平说。

  目前,北极海冰快速融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研究其中的机理,是我国第四次北极科考的两大科学目标之一。在北冰洋海冰上建立“长期冰站”进行海洋、大气、海冰的联合作业考察,也是我国历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关文章

南海海洋所揭示海冰透光性温度响应机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海洋光学研究团队揭示了海冰漫射衰减系数的温度响应机制及其对北冰洋的潜在影响。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湖沼学与海洋学》。论文通讯作者、南海海洋所副研究员许......

最新研究:全球变暖促加拿大高北极永久冻土融化和巨大环境变化

9月13日,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气候变化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加拿大高纬度北极地区(高北极)野外调查数据发现,全球变暖加速或推动了该地区的永久冻土融化和巨大的环境......

最新研究:全球变暖促加拿大高北极永久冻土融化和巨大环境变化

9月13日,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气候变化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加拿大高纬度北极地区(高北极)野外调查数据发现,全球变暖加速或推动了该地区的永久冻土融化和巨大的环境......

我国科学家揭示北极苔原植被的进化历史

    基于对北极苔原32个被子植物类群的深入研究,我国科研人员成功揭示北极苔原植被的进化历史。他们发现,北极苔原的植被成分最早可追溯到900万年前,其中外来迁......

超出预计:到2030年代北极夏季可能没有海冰

《自然·通讯》6日发表的一项气候变化模型研究认为,即使在低排放场景下,北极可能早至2030年代就会在9月间没有海冰,比此前的估计早了约10年。这些最新发现强调了人类活动对北极的重大影响,表明了对北极在......

北极近五年呈现加速“绿化”态势

近日,由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组织编制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本年度报告共包含“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及复种与灌溉的贡献”两个......

北极地区的全球变暖助长了永久冻土上的大火

西伯利亚北极地区在2019年和2020年经历了异常数量的火灾。这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因为北极地区有大面积的永久冻土,这是一层永久冻结的底土,积累了大量的碳。火灾会破坏永久冻土层,并导致以温室气体的形式......

最强的北极旋风对脆弱的海冰造成破坏

除了空气温度上升和水域变暖,北极海冰还需要应对恶劣的天气条件,而对今年早些时候的一个极端事件的新分析表明,它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受到这些影响。科学家们在研究有记录以来最强的北极旋风的影响时发现,它造......

中外科研团队揭开北极介形虫“南漂”之谜

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由该研究所、河海大学、美国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香港大学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重建了西北太平洋地区末次冰期北极介形虫的时间及空间分布,揭开北极介形虫......

北极降雨事件可能在本世纪末倍增

南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以降雪为主,在极地特定区域偶然可见降雨。如果降雨以较大强度或较大频次光临南北极,就属于极端事件。一项来自我国科研人员最近的研究显示,这一罕见情景或将在21世纪末到来。中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