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9-08 10:53 原文链接: 哈夫病之谜80多年未破解疑与水产品体内毒素有关

  中国疾控中心和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昨天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南京出现的疑似小龙虾致病病例均属于哈夫(Haff)病。

  那么哈夫病到底是种什么病?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吴永宁介绍,1924年夏秋,在波罗的海的哈夫海滨出现急性中毒性肌肉病的流行,其表现为突然出现严重的肌肉僵硬疼痛,无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发热和肝脾大,部分病人存在咖啡色尿,临床表现有很大的差异。多数病人迅速恢复正常,仅个别严重者死亡,在此后9年内的同一季节和同一地区发现了大约1000例病人,并发现这些病人均与吃水产品有关。

  哈夫病究竟是个什么病?

  夏季和秋季高发,小龙虾、鳗鱼、鳕鱼等都能致病

  昨天,江苏省卫生厅网站上专门介绍了哈夫病。网站上说,1924年,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国外因食用水产品导致的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因发生在波罗的海沿岸哈夫地区,因而称之为哈夫病(Haff Disease),该病怀疑与一种尚未确定的毒素有关。哈夫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横纹肌溶解的突然发作,伴随肌肉触痛、僵硬、酱油尿等。

  而就在今年8月29日,科学松鼠会成员、生物学硕士游识猷在媒体发表文章《哈夫病或是“肌溶解”的幕后黑手》,文章指出,南京“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事件与上世纪90年代末发生在美国的在短期内相对集中出现的横纹肌溶解病例极为相似。

  1997年3月至8月间,美国发生了6例食用大口胭脂鱼后发生肌肉酸痛等严重不适的病例。疫情出现后,美国食药局(FDA),当地卫生、环境部门参与了调查研究,最后将疫情的“幕后黑手”锁定为哈夫病。

  哈夫病是一种疑团重重的疾病。夏季和秋季是哈夫病的高发期,淡水鳕鱼、鳗鱼、狗鱼、小龙虾等等都有致病记录,发病地区包括瑞典、苏联、美国、巴西和德国。2000年8月上旬,在北京地区相继出现进食蝲蛄引起的哈夫病患者。哈夫病具体致病因素至今不明,只知道与摄入水产品有关。

  “哈夫病目前看来都是食用水产品造成的。根据国外报道,严重会导致肾功能衰竭,我们医院收治的病人还没有发生一例肾功能衰竭,主要是肌肉的酸痛,背部的肌肉酸痛比较多。”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邢昌赢指出,目前该院发现的病例相对来说病情比国外报道要轻一些。

  哈夫病病因究竟是什么?

  目前尚不清楚,嫌犯可能是“海葵毒素”

  从1924年首次爆发哈夫病以来,各国对该病的原因作了探讨,均没有发现确切的病因。那么,当时美国的调查人员对6个病例做了哪些调查呢?

  游识猷在文章中指出,病史显示病人在发病前24小时内食用过水产品。两人吃饭后呕吐,呕吐者症状较轻,生化化验指标也较低,因此病因是食源性毒素的可能性较大。与此同时,调查人员也分析了病人的食物。来源、如何清洗、如何烹煮的调查也在进行中。结果发现,这6人所吃大口胭脂鱼有的来自超市,有的来自市场,但都经过高温烹煮。鱼类腐败而产生的毒素被排除了。

  随后,环境监管人员开始追寻食物的源头,调查捕捞大口胭脂鱼的地点与数量。他们对这些鱼捕捞水域的其他鱼类样品进行检测,排除了绝大部分已知毒素。

  最后,研究人员进行了不明成分的毒理学测试。生鱼和熟鱼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溶剂进行提取,然后将提取物投喂给老鼠,并注射于其腹腔内。结果,熟鱼的一种提取物令老鼠出现了肌肉损伤和酱油尿等类似症状。研究人员终于得出结论,引起哈夫病的是一种可溶于非极性脂类的未知毒素,该毒素在高温下依然稳定,烹调无法使之消除。目前,研究人员认为首要“嫌犯”是海鱼体内的海葵毒素(palytoxin)以及淡水鱼体内的类似毒素。

  经过这番调查,科研人员对哈夫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001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方圆30英里内的地区,在7天内发生9起食用小龙虾后3到16小时内发生横纹肌溶解症的疫情。医生便迅速根据此前的研究结果,判断为哈夫病并迅速地给予了对症治疗。(宗和 于丹丹整理)

  关注横纹肌溶解症

  剧烈运动后也能造成“肌溶解”

  记者采访获悉,南京每年都会收治横纹肌肉溶解症的患者,但是发病率并不算高,而多是以散发为主。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黄义龙曾表示过,由于横纹肌溶解症平时发病率不高,没有列入监测范畴,所以不好判断今年的患者是不是比以往有大幅上升。但是南京的临床医生普遍反映说,今年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特别集中,而且很多是一家人。

  剧烈运动、强体力劳动,或者外伤挤压,长期服用降血压药、哮喘药物或者精神类药物,也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症。2002年,两位新兵在负重5公里越野跑后,患上了横纹肌溶解症。同样,临床上还收治过一些平时不爱运动,在节假日突击健身的小白领们。一个小伙子有一次和人打赌,被逼着连续做了400多个俯卧撑,运动过量,结果把肌肉给“溶解”了。

  同样,在“龙虾门”之前,挤伤、压伤也曾经是横纹肌溶解症的重要病因。专家指出,任何原因所致的躯体,尤其是肢体受压,均可导致横纹肌溶解。还有医生说,在吸毒的人群中,也曾经出现过横纹肌溶解症。

相关文章

新兴及隐蔽型真菌毒素简介及检测解决方案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也不断增强,食品安全监管随之成为新的关注焦点。据报道,真菌毒素污染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已成为影响世界粮食卫生安全的最......

贝类毒素及其检测方法

1蓝藻/海洋毒素简介蓝藻/海洋毒素是依据来源划分的一类毒素,主要由淡水或海水中的浮游藻类合成,并在鱼虾贝类等生物体内蓄积,通过食物链危害生物及人类安全。2贝类毒素简介贝类通过滤食有毒微藻(主要是藻黄素......

我国学者在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基于噬菌体展示筛选和血液相容性肽基聚合物设计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22411、22174138)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卿光焱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超精......

饥饿的细菌才捣乱

根据亚当-罗森塔尔博士的研究结果,细菌群落中基因相同的细胞表现出不同的功能。这意味着该群体的某些成员表现出更多的被动行为,而其他成员则产生使我们感到不舒服的毒素。荧光显微镜图像显示,在一个基因相同的群......

新研究揭示“最毒蘑菇”鹅膏环肽毒素合成机制

含有鹅膏环肽毒素的剧毒鹅膏属真菌,被称为“世界最毒蘑菇”。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毒蘑菇鹅膏环肽毒素合成机制方面取得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了两个鹅膏环肽合成新的关键基因P450-29......

研究揭示:鼩鼱毒素在结构和功能上与蛇等相似

中新网昆明1月14日电(记者胡远航)哺乳动物中也有用毒高手?鼩鼱就是其中一种。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表明,从亚洲短尾鼩鼱的颌下毒腺中分离出来的毒素BQTX,不仅在结构和功能上与蛇、黄蜂和海......

毒药亦解药,炭疽毒素也可帮助人类?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神经科学》最新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显示,致命菌炭疽杆菌(Bacillusanthracis)释放的炭疽毒素可缓解小鼠疼痛。该研究论文称,炭疽毒素或许可助力提出一......

呕吐毒素DON的新研究

10月1日,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武爱波研究组题为Mycotoxindeoxynivalenolaffec......

破伤风单克隆抗体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及患者顺应性

近日,《细胞报告》刊发了一项来自暨南大学廖化新教授团队联手清华大学、泰诺麦博生物等机构关于破伤风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表明,破伤风单克隆抗体作为新一代的破伤风预防与治疗用药在我国发展潜力巨大,有......

岛津黄曲霉毒素柱后衍生分析系统焕新上市

大家好,感谢您对岛津EssentiaLC应用分析系统新品家族的关注,继大小姐氨基酸分析仪、二小姐氨基甲酸酯柱后衍生分析系统后,今天将为大家介绍最后一位新秀:三小姐黄曲霉毒素柱后衍生分析系统。在岛津液相......